村级债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村级债务数量大、增长速度快,因此,村级债务问题必须及时解决。
村级债务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了农村的经济,还影响了农村的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现就村级债务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沙湾区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村级债务的几点对策。
一、关于村级债务的特点
(一)负债面广、数额较大
村级债务的最大特点是负债面广、数额较大。
农业部2 006上半年的抽样调查发现,中国村一级的债务估计有4000亿元,目前估计有5000亿元。
有的村级负债达几十甚至百万,例如,2007年底江苏扬州市村级债务总额9.85亿元,村平均负债78万元。
2007年7月末,沈阳市村级债务总额为29.7亿元,村均债务148.8万元,80%以上的村有负债。
(二)所借债务结构复杂
从村级债务来源结构看,既有向农行、信用社借款,又有向农村合作基金会借款;既有欠涉农服务部门的费用,又有欠国家的税收;既有向农户借款,又有拖欠村组干部工资。
从用途结构看,村级债务主要包括各种达标、兴办企业、吃喝招待、垫付税费、村组干部工资、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它公
益事业等支出。
从内部结构看,村级债务呈现三升三降的特点:总债务上升,不良债务下降;生产经营性债务上升,非生产经营性债务下降;短期债务比重上升,长期债务比重下降。
(三)债权虚,债务实
从调查情况来看,村级债权中有80%左右为村办企业欠款和农户欠款。
而村级企业普遍不景气,一些企业已关闭破产、债务人失踪,企业欠款大多难于偿还,村级债权很难清收;欠款农户有的已搬迁,有的已去世,有的因弱智病残、天灾人祸等原因而缺乏偿还能力,导致有相当部分村级债权已成为呆账、坏账。
实际上,村级债权大多难以收回是虚的,而绝大数村级债务的往来关系非常明确。
(四)利息的负担重
近年来农业银行贷款非农化特征十分明显,村集体投资兴建水利工程等生产性项目大部分只能向民间高息借款。
高息贷款使村级贷款利息负担很重,有些村利息都难以支付,只能靠借新债还旧债利息,致使村级债务不断增加。
调查统计,2006年福建省因债务利息而使农村新增债务7447万元,村均0.5万元,占农村新增债务总额的4.1%。
二、村级债务形成的原因
盲目投资上项目办企业举债。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大力鼓励村级兴办企业,一些村出于发展经济、壮大财力的初衷,
在缺乏资金、资源不足的情况下,盲目向银行贷款、民间借款投资办企业,由于管理不善、市场优势不强,致使投资失败,使村级背上高额的债务。
兴办公益事业举债。
为了搞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规范化村屯,改造村内环境,一些村超出经济承受能力,靠举债兴办建校、修路、架电等公益事业。
税费收缴不利而举债。
由于农业税费收缴力度不够、农户拖欠税费现象普遍,村集体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税费收缴任务,直接高息借款垫付上交税费,由此形成新的债务。
收不抵支,加重村级负担。
税费改革前,由于大部分村集体收入来源逐年减少,而村级支出不断上升,使得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负担加重,连村干部工资和正常的办公支出也难以保证。
为保证村级正常运转,只得靠举债度日,而随后的利息负担使村集体经济运转出现恶性循环。
竞赛达标欠债。
种类繁多的各级达标升级活动也是增加村级债务的重要原因。
财务管理出现疏漏生债。
一些村集体财务管理不规范,未能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招待费超支、公款购置设备,甚至虚列支出、侵占公款、导致村级入不敷出,只有靠举债维持运转。
高息借贷债务增加。
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不能及时还款,导致息转本,利滚利,村级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三、村级债务解决对策
村级债务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化解村级债务,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关系到农村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因此,要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消化和控制村级债务的重要性,把化债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采取一切有效手段和措施,努力使化债工作取从而核销一部分债权债务得实效。
由于村债务形成原因复杂,各地财政状况不一,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化债的方式,目前中央和省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文件依据。
要化解村级债务必须继续按照“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分类指导、稳妥化解”的原则化解村级债务,完善财务制度,杜绝新增不良债务,确保村级债务不反弹。
(一)政府政策扶持。
一要切实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村组织的正常运转。
目前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只能维持村干部的基本工资及日常办公支出。
二要“多予少取”。
对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相关政策要认真执行,努力为村级债务化解提供条件。
三要“多方支援”。
社会各界要关心和支持村级债务化解工作。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农业、水利、农村公路等综合开发建设项目的配套资金足额及时到位,减轻镇村的财政压力和经济负担。
(二)实行增收还债。
坚持把发展村级经济作为推进村级债务化解的治本之策。
各村结合实际,通过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或其他产业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并要求在今后几年,有债务的村,每年都要从村级集体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资金偿还债务。
(三)实行清权销债。
对经审查不实、不良的债务以及违反规定增加农民负担形成的债权债务通过民主评议程序,依照会计制度规定等可以从中剔除;对经审核认定为呆账进行账务处理,从而核销一部分债权债务。
同时要把清收债权作为化解村级债务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
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的手段,采取多种形式和办法,不断加大对债权的清收力度。
首先针对不同的债权类型分别征收,对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要严格按照税法规定进行,以保证基层财政收入和税法的严肃性;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尾欠,要根据农民实际承受能力,制定分年度计划,逐步进行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