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法论的概念【WSR方法论的一些概念和认识】

方法论的概念【WSR方法论的一些概念和认识】

方法论的概念【WSR方法论的一些概念和认识】WSR方法论的一些概念和认识张彩江孙东川* 本文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过程系统技术与管理的综合集成研究”(79931000)的成果孙东川,教授,博士导师,项目负责人;张彩江,博士研究生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广州510640 摘要目前有关对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WSR)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对于WSR重点面对的对象的定位,物理、事理、人理三个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WSR的逻辑步骤等问题人们在认识上存在偏差,本文根据现有的一些关于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WSR)的研究状况,在比较和理解的前提下对其相关的概念及运用程序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作为方法论,WSR应面向复杂,同时认为,对物理、事理、人理三个概念的内涵有必要明确限制,外延要认真厘定,文章给出一种基于这种观点的一组定义,最后,对WSR的步骤问题与Checkland的软运筹步骤作了比较分析,也提出了对WSR步骤一些新的不同的认识。

关键词WSR 系统复杂性过程系统方法论程序 1 引言WSR是“物理(WuLi)-事理(ShiLi)-人理(RenLi)方法论”的简称,WSR既是一种方法论,又是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工具,是中国学者在90年代早期提出的,由于其观察和分析问题,尤其是观察分析带复杂特性的系统时,体现其独特性,并具有中国传统的哲学思辨,国外学者把她与TOP(Technical perspective,Organizational perspective,Personalperspective )、TSI(Total Systems Intervention)一起列为整合系统方法论一类。

近年来,由于有关WSR的研究日见深入,基于其方法论的有关应用也逐步取得成效,这当然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

作为一种提出时间不长的系统方法论,WSR处于尚未成熟的成长阶段,是一块待雕琢的玉石。

对其内容甚至是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内涵尚待进一步的分析、界定,应用的范围和深度也须加大力度,应用过程和结果也需认真总结和及时公开发表交流,然而,毕竟走出了艰难的起步阶段。

多一些多角度、多层次的研讨,哪怕提出不同看法、不同理解来参加争鸣,多一些不同范围、不同领域的应用,都有助于这一研究领域的深入。

这是中国学者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系统学理论,我们有责任也有信心来浇灌她,使之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尤其是应用,一个理论,如果等完全成熟,完美无缺了,再去应用,不可能,也不务实。

相反,及时应用可检验、校验理论本身,促进理论的不断完善。

这也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辨证统一。

本文根据现有的一些关于WSR的原理的研究和应用成果,对其进行初步的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2 对复杂性的认识和WSR的提出:WSR是否面向复杂问题WSR方法论的提出显然与系统领域内对复杂性的认识和研究相关,是试图从一定的角度(东方思辨)提出对复杂性问题认识和处理的模式。

复杂性研究,或称复杂性科学是近十几年系统学理论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尽管人们对什么是“复杂性”基本概念的理解上仍有相当多的分歧,然而“人们想通过复杂性来研究解决社会、经济、生命、人脑、生态环境、管理等领域科学的问题”,“其理论和应用研究前景极其诱人”[1 经士仁.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发展状况.第11届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论文集[C], Research Information LTD, 2000 ]。

导致对复杂性的研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人们对自然及社会探索认识的不断深入,一系列新的理论的提出,新的分析和应用工具、技术的出现,使人们感到有基础开展对复杂性的研究。

尽管“复杂性”的本身含义还有待于研究,但是其普遍性是客观不争的事实。

钱学森把系统分为简单系统、简单巨系统、复杂巨系统直至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借此来了解复杂系统所处的层次。

也有学者认为凡有人类参与的活动所构成的系统即为复杂系统。

既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给人们认识的进步提供可能,既然人们面对的世界包括各种复杂的系统,就会必然导致人们对复杂系统、复杂性理论的探索。

以往,人们在没有意识到系统的复杂性时,在分析处理一些系统性问题时过于乐观和自信,尤其是在某些领域,现有的一些理论和分析工具显得比较有效时更是这样。

还原论方法、简约方法被认为是普遍适用的。

运筹学、控制论、信息论的出现和发展,为系统工程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理论和方法,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又为系统工程提供了很有力的技术手段,使人们对“精确的数学处理,寻找最优”充满希望。

然而,当人们把这些正确的理论和技术用于研究社会系统时,尤其是运用于那些所谓病态结构或堆题(Mess)性质的软问题时,并未取得所预见和期待的结果,这使人们意识到对“简单科学”探索产生的理论和技术,不适应于“复杂科学”。

L.贝塔朗菲指出“一般系统论以至整个系统研究兴起的现实背景,使现代的技术和社会变得十分复杂,以至于传统的方式和手段不再满足需要,我们被迫在一切知识领域中运用‘整体’或‘系统’的概念来处理复杂性问题”[2 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

控制学家阿希贝尔也指出“对于复杂系统,不能指望有一种理论可以达到牛顿理论的那种简单性和精确性”[3 阿希贝尔.大脑设计[M].商务印书馆,1991 4 高飞.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及其应用:[博士论文(英文)][D].中国社会科学院,2000 5 经士仁.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发展状况.第11届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论文集[C], Research Information LTD, 2000 6 顾基发,唐锡金.软系统工程方法论与软运筹学.系统研究:祝贺钱学深同志85寿论文集[C],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7 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 308 8经士仁.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发展状况.第11届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论文集[C],北京:Research Information LTD. 2000 9 朱志昌.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国际系统的启示[C].第11届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年针论文集,北京:Research Information LTD. 2000 10 顾基发,朱志昌1995年论文.见:高飞.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及其应用:[博士论文(英文)][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0 11 高飞.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及其应用:[博士论文(英文)][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0 13 许国志.从运筹学到系统工程.见:科学家谈系统工程[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1 12 朱志昌.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国际系统的启示[C].第11届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年针论文集.北京:Research [13] 许国志.从运筹学到系统工程,载科学家谈系统工程[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1 14 许国志.从运筹学到系统工程,载科学家谈系统工程[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1 15 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308 16 顾基发,唐锡金.软系统工程方法论与软运筹学.系统研究:祝贺钱学深同志85寿论文集[C].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17 高飞.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及其应用:[博士论文(英文)][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0 18 朱志昌.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国际系统的启示[C].第11届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年针论文集.北京:Research Information LTD. 2000 19 顾基发,朱志昌1995年论文.见:高飞.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及其应用:[博士论文(英文)][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0 20 高飞.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及其应用:[博士论文(英文)][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0. 21 朱志昌.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国际系统的启示[C].第11届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年针论文集.北京:Research Information LTD. 2000 22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人民出版社,1971.54 23 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308 24 经士仁.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发展状况.第11届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论文集[C].北京:Research Information LTD.2000 26 [美]唐·埃思里奇.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中译本)[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3. 27 朱志昌.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国际系统的启示[C].第11届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年针论文集.北京:Research Information LTD. 2000 29 李国刚主编.管理系统工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69 30 朱志昌.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国际系统的启示[C].第11届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年针论文集.北京:Research Information LTD. 2000 Some Concepts and Understandings about WSR Zhang Caijiang Sun Dongchuan (Management School, The South Chines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510640 Gunagzhuou, 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es about Shli, Wuli, Renli(WSR) has drawn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s recent year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re exerts som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on the fields WSR focused, the connotations and extensions of Shli, Wuli, Renli, and its methods. Based on the temporary studies on WSR, some discussions about the above poin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As a methodology, it should be better to face to complexity, as three basic concepts of WSR, the connotations and extensions of Shli, Wuli, Renli should be more carefully defined. Finally, by compared with the steps of Checkland’s Soft System Engineering (SSE), som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about the applying steps of WSR are discussed. Keywords WSR system complexity methodology SSE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