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案.教材-—蛋用鹌鹑人工养殖-教材

教案.教材-—蛋用鹌鹑人工养殖-教材

蛋用鹌鹑人工养殖教材鹌鹑属于特种经济禽类,它具有生长快、成熟早、产蛋多、耗料少、生产周期短等优点。

鹌鹑肉营养丰富,含有丰富蛋白质、铁、钙、磷,被誉为野味之珍;鹌鹑蛋富含卵磷脂、脑磷脂和激素,而且鹌鹑蛋的蛋白质分子颗粒比鸡蛋蛋白质分子颗粒小,更易于消化吸收,对过敏症和肠胃病有特殊疗效,对人体神经系统有特殊的营养作用,鹌鹑的肉、蛋、血均可入药。

一只母鹑生长到45—50日龄即可开产,年产蛋200—300枚,合2.4—3公斤,平均产蛋率可达80%以上,每只鹌鹑从出壳到产蛋仅耗料0.75公斤,每天每只仅耗料20—25克,全年耗料9公斤,料蛋比为2.6—2.7:1,鹌鹑的孵化期仅有17天,且一年四季均可繁殖,饲养鹌鹑具有较高的综合效益,并且有稳定的市场,目前,国内饲养量仅次于鸡鸭。

一、鹌鹑的生活习性1.鹌鹑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低于15摄氏度和高于30摄氏度,产蛋率下降,产蛋最适温度为20—22摄氏度。

2.鹌鹑胆小易受惊,为此饲养室要保持安静,目前均为笼养,笼舍高度在15—25厘米,避免受惊时起飞撞伤头部。

3.鹌鹑生长发育快,寿命短,出雏时仅有78克,45—50日龄性成熟体重可达120克。

二、种鹑的繁殖1.种鹑的选择。

种鹑无论公母都应选择三代以内、发育良好、无疾病、体重在120克以上且体形丰满的鹌鹑。

公鹑肛门上方红色球状物的精包大而鲜红;母鹑腹部容积大,耻骨游离端与胸骨后端有三指宽,左右耻骨间有两指宽,公母种鹑按1:3的比例合笼饲养,自然交配。

2.孵化。

选择产出一周内,花斑明显、大小适中、蛋形正常的种蛋消毒后,按钝头朝上置于25摄氏度室内预热6—8小时后开始孵化。

孵化管理如下:a、温度:鹌鹑蛋的孵化过程中应贯彻“前期高,中期平,后期低”的原则,同时结合孵化季节、外界温度、胚胎发育状况灵活掌握“看胎施温”’一般保持在38—39摄氏度之间。

b、相对湿度:孵化器内的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在出壳的前一天可将湿度提高到80%。

c、通风换气:胚胎对氧气的要求是前期少,后期多;冬季少,夏季多。

孵化的前8天要定时打开通风口换气,后8天要经常换气。

④翻蛋:从种蛋人孵开始至出雏前2—3天落盘时,每昼夜翻蛋在4—12次。

d、凉蛋:打开孵化箱门,降低蛋温,每次凉蛋结合具体情况灵活掌握,用眼皮试温稍感凉意即可。

e、验蛋:一照在入孵后5—7天进行,淘汰无精蛋和死胚蛋;二照在入孵12—13天进行,淘汰中死蛋。

f、出雏:孵化15天时落盘,将蛋从蛋盘中取出放入出雏盘中,加大孵化器湿度到80%直至出雏,初生鹑毛干后即可取出。

三、雏鹑的培育鹌鹑的育雏期为30天.初生鹑毛干后就可放入育雏器中饲养,饲养管理如下:1.保温。

育雏温度第1—6日龄温度保持在37—36摄氏度,第7—14日龄36—35摄氏度,第15—20日龄34摄氏度,20日龄以后每天降1摄氏度,降至27摄氏度时不再用保温设备,移至22—27摄氏度的常温下饲养。

育雏保温设备可用育雏伞,也可用普通灯泡、电褥子、暖水袋等做热源。

2.饮水。

雏鹑出壳24小时内饮水,一般雏鹑放入育雏器内安静下来就可饮水,开水最好饮0.01%高锰酸钾水,以后饮凉开水.一旦饮水,便不能中断。

3.喂料。

雏鹑饮水后1小时就可开食,1—3日龄喂开食料。

开食料用玉米粉按100只加入1克酵母粉,第2日开始用含蛋白质27—28%的配合料投喂。

4日龄后逐渐换成雏鹑料。

对于不会采食的雏鹑应加以驯练,其方法是将饲料撒在纸面或无毒塑料膜上,把不会采食的雏鹑放在上面,用手轻轻敲打纸面或塑料膜,诱导其采食。

雏鹑料可按如下配方:玉米粉52%,豆饼27%,麸皮5%,鱼粉10%,叶粉5%,骨粉1%,另加多种维生素10克,将饲料搅拌均匀喂给。

1—7日龄每日6—8次,以后逐渐减至4次,保证不断料,不断水。

4.密度与光照。

一般日龄小可密些,日龄大可疏些,平养育雏密度为第1周龄120—150只/平方米,2周龄80—100只/平方米,3—4周龄60—80只/平方米。

保证鹌鹑的光照时间有利于采食、饮水及生产性能。

一周龄24小时光照,一周龄后14—16小时光照。

5.精心管理。

观察雏鹑的状况,检查温度、湿度和换气是否合适。

定期洗刷水槽、料槽,定期消毒.保持环境卫生。

公母分群在3—4周龄进行,疫苗接种或驱虫在4周龄进行,以免影响产蛋。

四、成鹑的饲养管理1.饲喂。

采用干粉料自由采食,另设砂槽水槽,任其自由采食饮用。

蛋用鹌鹑的饲料配方如下:玉米粉47%,豆饼33%,鱼粉10%,麸皮4%,骨粉1%,槐叶粉5%,每l00公斤饲料加入硫酸锌10克,硫酸锰15克。

2.温度。

成鹑产蛋适宜温度为20—22摄氏度,要根据气温变化及调整,夏季要加强通风,降低饲养密度,做好防暑工作,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增加饲养密度及生火炉等措施来保持温度。

3.光照。

在产蛋期间,光照十分重要。

一般光照16—18小时。

自然光照不足时,要早、晚补充光照。

4.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注意笼舍清洁卫生,定期对料槽、水槽进行清洗消毒,每天早晚及时拣蛋。

注意鹑群精神状态、食欲和粪便的观察,发现病鹑及时隔离治疗,保持鹑舍安静,做好日常的记录。

貴陽鵪鶉群死疑禽疫近日,貴陽烏當區農戶飼養的鵪鶉大量死亡,此現象疑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國家農業部今日已派有關人員到達該地區指導防疫工作。

\本報貴陽九日電記者今天上午在貴陽市烏當區奶牛場農科路附近,看見道路上已鋪滿了石灰,路旁樹有「疫區封鎖」的警示牌,路口設有臨時檢查點,大量工作人員穿戴防護服在沿途巡查,過往的車輛都需檢查、消毒後才可放行。

據當地民眾反映:昨天下午烏當可疑地區開始設立關卡,嚴查進出車輛。

從一位消毒工作人員口中得知,當地農戶飼養的鵪鶉大量死亡,引起有關部門重視。

目前病疫樣本已送北京有關部門鑒定,具體情況仍待進一步確定。

當地民眾並不擔心據悉,國家農業部今日已派專家抵達貴陽指揮防疫工作。

之前,貴陽市烏當區已經正式成立指揮小組,迅速做出決策,全力撲殺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三公里區域內的全部禽類,在三至五公里區域內全面消毒、防疫,並設立六個關卡,每一進出車輛的後備廂、車輪都要檢查、消毒,出入疫區的人員、車輛都要在高致病性禽流感疫區進出登記表上做好詳細登記。

同時,烏當區畜牧局還調集了大量消毒藥品做好相關區域的防疫工作。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當地民眾對目前的狀況並不擔心,並表示只要正確學好、做好防疫工作,相信疑似疫情不會影響正常生活。

中国白羽鹌鹑中国白羽鹌鹑蛋鹌鹑引入我国进行商品化饲养仅有20年的历史,但因其投资少、见效快、易饲养,鹌鹑产品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好,而被广大农民所接受。

听说,在河北省栾城县有个农民搞起了鹌鹑良种繁育基地,看看他那里有什么好的鹌鹑品种。

顺着锣鼓声,来到了一个场院,呵!这里真热闹啊。

在人群中,我找到了这位王畜牧师。

记者:我听说你做鹌鹑繁育工作已经十几年了,你这里最好的品种是什么?河北中禽鹌鹑良种繁育有限公司高级畜牧师王建强:对,最好的品种就是中国白羽鹌鹑。

记者:那你能介绍一下白羽鹌鹑的优点吗?河北中禽鹌鹑良种繁育有限公司高级畜牧师王建强:它的优点很多,出壳后35天就可以产蛋并且产蛋率特别高,高峰期的产蛋率可以达到95%-98%,高峰期可以达到6个月。

全年的平均产蛋率在85%以上,并且这个鹌鹑性情温顺,不爱动,特别节约饲料。

记者:这个是白羽鹌鹑吗?养殖户:是记者:一共养了多少只?养殖户:10000只。

记者:这是出壳多少天的鹌鹑?养殖户:15天半个月记者:多少钱一只?养殖户:7毛钱一只。

记者:多长时间下蛋?养殖户:35天见蛋。

记者:好饲养吗?养殖户:好饲养,比鸡见效快,鸡120天见蛋,这个35天见蛋,投资少,见效快。

中国白羽鹌鹑是1985年北京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和中国动物遗传研究所攻关了6年完成的。

它是我国第一个培育出来的蛋用高产新品系。

饲养鹌鹑规模可大可小,即可农民单独饲养,也可以集约化、规模化联合经营记者:谁是主人啊?养殖户:我是记者:你这是养了多少鹌鹑啊。

养殖户:我养了5000只鹌鹑记者:一只鹌鹑纯利润多少养殖户:3元钱养下来基本上3元钱一只记者:这5000只养殖户:基本上纯利润是15000吧,至少15000元。

饲养鹌鹑除了正常的接种防疫,还要注意哪些?技术员:要想养好鹌鹑首先应该给鹌鹑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第一温度要适宜,冬季饲养鹌鹑温度应该保持在20摄氏度以上;第二:要通风良好;第三,要注意光照,自然光照加人工补光应该达到16小时;第四,要喂高品质的饲料。

提高鹌鹑孵化率的技术措施鹌鹑孵化率高低直接影响着种蛋的利用率、初生雏的健康和今后的生产性能,为提高孵化率需采取如下措施一、种蛋。

种蛋必须新鲜、清洁、保存时间越短越好,以产后1周内为适,3-5天为最好,超过两周后则孵化率下降,且雏鹑体质较弱。

鹑蛋大小和形状要适中,剔除过小或过大、粗糙的“沙皮蛋”坚硬的“钢壳蛋”。

鹑蛋蛋壳较薄不仅易碎,蛋内水分蒸发也过快,破坏正常的物质代谢,不利提高孵化率二、孵房。

要求保温良好,换气方便,清洁卫生,环境安静。

如用普通电热孵化器,效果更佳。

入孵前孵房、孵化器应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用高锰酸钾5.5克,福尔马林11吨,先将高锰酸钾放入陶瓷皿中,然后倒入福尔马林,当即产生烟雾。

迅速关闭门窗,半小时后再敞门散雾。

这样能使所有缝隙、角落都得到彻底消毒,提高健雏率和出雏率三、温度。

温度是鹑蛋孵化的最重要因素,它决定胚胎的生长发育和生产力,正确掌握温度是提高孵化率的首要条件。

整批入孵可采用“前高、中平、后低”的方法供温。

前期(1-6天)温度为38℃,中期(7-14 天)为37.8℃,后期(15-17 天)为37.7℃。

分批孵化时采用“前平、后低”的原则。

如每隔5天入孵1批,那么,第一批入孵后采用38℃,第6天,即当第二批鹑蛋入孵后,调成37.8℃,以后再入孵几批也同样采取该温度不变。

15天移到出雏器后,采用37.7℃的条件四、湿度。

孵化器的湿度应控制在50%-55%,开始出雏时,湿度比平时略高一些。

湿度不能过高,否则会使雏鹑缺氧而闷死。

温度过低,会使雏鹑毛短干瘦,易与蛋壳粘连而破壳困难五、通气。

孵化时必须保持机内空气新鲜,风速正常,通气孔的大小和位置适当,风扇的转数不能过慢或过快六、翻蛋。

孵鹑时,对同批同期的鹑蛋要编号,鹑蛋钝端朝上,使气室保持正常位置,减少胎位不正现象。

每天翻蛋12次,入孵4-5天,10-12 天分别照蛋一次,剔除无精蛋和死胚蛋七、出雏处理。

在孵化第15天,即将孵化机架上的蛋移入出雏机中。

提高湿度,降低温度,准备出雏。

出雏期间,视出壳情况,拣出空壳蛋和绒毛已干的雏鹑,以利继续出雏,提高孵化率。

鹌鹑生产环境和人员的管理一、环境及设施控制鹑舍与设备用具设计合理,可有效预防鹌鹑舍外有害病原微生物侵入。

(一)鹌鹑饲养场址的选择应从保护人和动物安全的角度出发,贯彻隔离原则,使鹌鹑场远离居民区、其他畜禽生产场所、集贸市场、大型工矿企业和交通要道(最好有1.5--2.0公里的距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