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杜甫的诗歌地位及风格特征

浅析杜甫的诗歌地位及风格特征

浅析杜甫的诗歌地位及风格特征
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
态,而诸家之所不及。 ——[宋]秦观
秦观的赞誉不仅只是个人之言,更多地代表着诸子百家、天下之
士,的仰慕与敬赏。杜甫被尊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圣”乃至高无上者,这足以说明杜甫的诗坛地位之高。杜甫在世时
应该是像圣人般享受着崇高的礼遇、为世人所追捧的吧。然而事实却
并非如此,诗圣杜甫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苦难坎坷常伴左右,用“悲
惨”一词形容毫不为过。杜甫早年就立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这也是他一生都在孜孜不倦追寻的
目标,然而仕途坎坷的他并未能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作为一个诗人,
他的诗文在当时也并没有得到很高赏识。杜甫在世时,他的诗不受欢
迎,并非诗写得不好,主要原因是杜诗的内容和风格与当时的时代审
美相悖,与时代审美趋向的错位使得杜甫的诗在他生前没有获得很好
的赏识,影响力也就及其微弱。杜诗的影响是在杜甫去世后才发挥出
来的,“诗圣”、“诗史”的盛誉也是后人给予杜甫与其诗。
而杜甫更深远的影响是,杜甫的作品将律诗从文字上的游戏变成
了抒发政治抱负的载体,对后来的诗人政治题材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杜甫的诗被称为一代“诗史”,是因为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
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
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他的诗不仅是自己抒
发情感的载体,也为后人了解那个时代提供了鲜活的材料。
在诗歌创作上,杜诗是唐代律诗最高成就的代表,杜诗不但是对
以往艺术传统的集大成,也是开辟了律诗创作的一种新的规范。此外,
杜甫对语言的锤炼更是达到了极致。杜甫有诗言“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正是秉着这样的创作精神为后人留下了一句
句千古佳句。这种对语言艺术的极致追求,对后世的影响也颇为深远。
对于杜甫的诗歌风格如同他的凄惨一生,可用四个字概括“沉郁
顿挫”。沉郁指的是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
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关于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充实,关注社会民生。
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
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
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2、忧国忧民,情感深厚、浓郁。
杜甫的是个情真意切,诗中充满着忧国忧民的忧思,让人难以挥
去,真挚感人。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反映了安史之乱给国
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杜甫早就盼望能早日平定安史之乱。当这
一天终于盼来时,他竟激动得悲喜交加,喜极而哭。
3、语言凝练苍劲、通俗质朴,刚健有力。
杜甫诗歌的语言精工凝练而又丰富多彩,他十分注意意锤炼字
句,增强了诗歌语言内涵和表现力。他的诗歌既有精炼苍劲,深刻精
警的特点,也有通俗自然、清新流丽等多样化的特征。如《登高》这
首作者晚年写的诗,时值九九重阳诗人扶病登台,百感交集,写下了
这首著名的诗篇,是诗人七言律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4、章法曲折多变,开合跌宕。
仍以《登高》一诗为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语气、
音节的跌宕摇曳)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俯视,有
疏宕之气。“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
落的速度。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
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它的境界非常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
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透过
沉郁悲凉的精工对句,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有“建瓴走坂”、
“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杜甫一生饱经忧患,安史乱起,更是颠沛流离,但始终不忘爱
国爱民,正视现实和人生。总之,杜甫诗歌体现了儒家文化积极入世
的人生态度,他的理想就是做一个贤臣,并希望通过辅助明君,来实
现兼济天下的理想,正是由于儒家这种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使得杜
甫对整个国家、人民充满了忧患,体现了儒家的忧患意识,而且杜甫
不仅对家人、朋友充满了仁爱之心,诗人杜甫也曾为自己深陷两难境
地而感到无助和无力,但我们却从他的苦闷而无力的挣扎中看到了他
包容乾坤的博大胸怀以及热爱祖国的精神力量。杜甫的一生是艰辛的
也是伟大的,忧国忧民使他身心承受着无比沉重的痛苦折磨,却也使
他的人格和灵魂放射出光芒,并成为人们心目中敬仰的圣人。
诗圣杜甫之圣,实至名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