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 第十一章 流水施工法

11 第十一章 流水施工法

则:

TP=(r m + n-1)k+∑Z2-∑C (P299)
• 式中:∑Z2――各相邻施工过程间的间歇时间之和;

∑C――各相邻施工过程间的搭接时间之和;

r ――施工层数。
((6)画进度表:
3.举例
【例4】某基础工程的数据如下。若每个施工过 程的作业人数最多可供应55人,砌砖基后需间歇2d 再回填。试组织全等节拍流水。
((3) 确定流水节拍:
• 计算主要施工过程(工程量大、劳动量大、供
应紧张)的节拍ti

ti= pi / Ri
• 其它施工过程均取此ti,配备人员或机械(Rx = Px / ti)
• (4)确定流水步距:
• 常取k = t
――(等节拍等步距流水)

((5)计算工期:
• 工期 TP=(n-1)k+r m t+∑Z2-∑C , 常取k = t ,
础→主体……);
(4)群体工程流水(综合流水)――在多栋建筑物间组 织大流水。
2.按流水节拍的特征分: 节奏流水――固定节拍流水(等节奏)、 成倍节拍流水(异节奏); 非节奏流水――分别流水法(无节奏)
3.按流水方式分:
流水段法(建筑工程) 流水线法(管线、道路工程)
工艺参数――施工过程数(n) 空间参数――施工层
节拍均为1天。要求乙施工后,各段均需间隔一天方允 许丙施工。
施工


过程
1
2
3
4

1
2
3
4

k 甲乙
1
2
3

k 乙丙
Z 乙丙
1


5
6
7
4
2
3
4
(n-1)k
Z2
rmt
Tp
2.组织方法
((1) 划分施工过程,组织施工队组:
• 注意:
• 劳动量小的不单列,合并到相邻的施工过程中去; • 各施工队组人数合理(符合劳动组合;工作面足
( 据工期及流水方式的要求定出ti,再配备人员或机械
即 : ti =Ti / (r mi) ((3)经验估算法:
( 无定额或干扰因素多,难以确定的施工过程 ti=(ai +4 bi + ci)/ 6
• 4.确定节拍值要考虑的几个要点:
( 1)施工队组人数要满足该施工过程的劳动组合要求 ( 2)工作面大小; ( 3)机械台班产量复核; ( 4)各种材料的储存及供应; ( 5)施工技术及工艺要求;
一 挖垫砌 填

挖垫砌 填

挖垫砌 填

挖垫砌 填
人数 30
40
30
40
30
40
30
4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劳动力动态曲线
时间
1) 特点:工期长(T=16d)
劳动力、材料、机具投入量小; 专业工作队不能连续施工(宜采用混合队组)。
2) 适用于:
场地小、资源供应不足、工期不紧时,组织大包队施工
够…)。
((2) 分段:
若有层间关系时:
无间歇要求―― m = n (保证各队组均有自己的工作面) 有间歇要求―― m = n + Z1 / k + ∑Z2 / k-∑C / k
(有小数时只入不舍)。
式中:Z1――层间的间歇时间(技术的、组织的) Z2――相邻两施工过程间的间歇时间(技术的、组织的)
工期短; 工作队连续; 工作面有间歇(层间 允许,有时必要
结论:专业队组流水作业时,应使 m≥n ,才能保证不窝工,工期短。 注意:m 不能过大。否则,材料、人员、机具过于集中,影响效率
和效益,且易发生事故。
三、流水节拍(t)
1.定义: 指某一施工队组在一个流水段上的工作延续时间。
2.作用: (1)影响着工期和资源投入。大----工期长,速度慢
三、组织流水施工的步骤
1、将建筑物划分为若干个劳动量大致相等的流 水段(在平面或结构空间;若干个假定产品); 2、将整个工程按施工阶段划分成若干个施工过 程,并组织相应的施工队组; 3、确定各施工队组在各段上的工作延续时间; 4、组织每个队组按一定的施工顺序,依次连续 地在各段上完成自己的工作; 5、组织各工作队组同时在不同的空间进行平行 作业。
四、流水施工指示图表形式
第二节 流水施工的主要参数
工艺参数――施工过程数(n) 空间参数――施工层
施工段数(m) 工作面
时间参数――流水节拍(t)
流水步距(K) 流水强度 间歇时间(Z) 搭接时间 (C) 流水工期(T)
一、施工过程数(n)
1.意义:组入流水施工的工序(或分项工程等)个数
2.划分施工过程的依据: (在组织流水的范围内)
3.流水施工
栋 号1 一挖 二 三 四
施工进度 234
垫砌填 挖 垫砌填
挖 垫砌填 挖 垫砌
人数
110
90
80
30 50
60
劳动力动态曲线
(1)工期:T=7d (2) 特点:
1) 工期较短; 2) 资源投入较均匀; 填 3) 各工作队连续作业; 4) 能连续、均衡地生
产。
20 (3)实质:充分利用时
第十一章 流水施工法
流水施工的原理 流水施工的主要参数 流水施工的组织方法
第一节 流水施工的原理
一、组织施工的三种形式
如【例1】:有四栋房屋的基础,其每栋的施工过程 及工程量等如下:
施工过程 工程量
产量定额
劳动量
班组 人数
延续 时间
工种
基础挖土 210m3 7m3/工日 30 工日 30 1 普工
2)确定流水节拍t: 砌砖基劳动量最大,人员供应最紧,为主要施工过程。
t砌=P砌/R砌=50/55=0.91,取t砌=1(d),则 R砌=P砌/ t砌=50/1=50(人)。 令其它施工过程的节拍均为1,并配备人数:Rx=Px/1,见下表。
施工过程 每段劳动量 施工人数 流水节拍
挖槽
( 6)尽量取整数,以0.5天为最小单位。
四、流水步距(k)
1.定义:相邻两个施工队组投入工作的时间间隔。 2.作用:影响工期;
专业队组连续施工的需要; 保证每段施工作业程序不乱。 3.安排时需考虑: 施工面允许否; 技术间歇合理否; 有无工作队连续要求; 与节拍的关系。
五、流水工期(Tp)
自参与流水的第一个队组投入工作开始,至最后一 个队组撤出工作面为止的整个持续时间。
施工段数(m)
工作面
时间参数――流水节拍(t) K
流水步距(K) B 流水强度 间歇时间(Z) 搭接时间 (C) 流水工期(T)
(P298)
二、组织流水的基本方法
((一)固定(全等)节拍流水法
• 1.条件:
• 各施工过程在各段上的节拍全部相等(为一固定值)
• 如【例3】某工程有三个施工过程,分为四段施工,
六、 间歇时间(Z)
根据工艺、技术要求或组织安排,留出的等待时间。 按间歇的性质,分为技术间歇和组织间歇; 按间歇的部位,分为施工过程间歇和层间间歇。
1、技术间歇:
由于材料性质或施工工艺的要求,需要考虑的合理工 艺等待时间称为技术间歇。如养护、干燥等。
2、组织间歇:
由于施工技术或施工组织的原因,造成的在流水步距 以外增加的间歇时间。如弹线、人员及机械的转移、检 查验收等。
1.分段目的:使参加流水施工的各工作队组都有自己 的工作面,保证不同队组能在各自的工作面上同时施工。 2.分段原则 z 1)各段的劳动量应大致相等(相差在15%以内,以保 证连续均衡); z 2)以主导施工过程数为依据,段数不宜过多(否则工 作面小,上人少,工期长); z 3)保证工人有足够的工作面; z 4)要考虑结构的整体性和建筑及装饰的外观效果; z 5)有层间关系,若要保证各队组连续施工,则每层段
2.平行施工 (各队同时进行)
栋 施工进度 号1 2 3 4 一挖 垫 砌 填 二挖 垫 砌 填 三挖 垫 砌 填 四挖 垫 砌 填
人数
160
120
80
80
劳动力动态曲线 时间
(1) 工期:T=4(d) (2) 特点:
1) 工期短; 2) 资源投入集中; 3) 仓库等临时设施增 加,费用高。
(3) 适用于:工期极紧时 的人海战术。
第三节 流水施工的组织方法
一、流水施工的分类
1.按组织流水的范围分:
(1)施工过程流水(细部流水)

――同一施工过程中各操作工序间的流水(壁纸:刷
胶→粘贴);
(2)分部工程流水(专业流水)

――同一分部工程中各施工过程间的流水(基础:挖
土做垫层……);
(3)单位工程流水(工程项目流水)

――同一单位工程中各分部工程施工层的最后一 个施工过程,与后一个施工层相应施工段上的 第一个施工过程之间的技术间歇或组织间歇。
用Z1表示。
4、施工过程间歇:
在同一个施工层或施工段内,相邻两个施工过 程之间的技术间歇或组织间歇,统称为施工过
程间歇。用Z2表示。
七、 搭接时间(C)
前一个工作队未撤离,后一施工队即进入该施 工段。两者在同一施工段上同时施工的时间称 为平行搭接时间。以Cj,j+1表示。
进度计划的类型 (控制性---粗;实施性---细)
工程性质及结构体系 (砖混少20,单厂多40)
施工方案
(综合吊装,分件吊装)
施工班组形式 (大包队,玻璃油漆)
工作是否占时间 (放线、检查、场外预制不计)
3.注意问题:
施工过程划分时,数量不宜过多(以主导施工过程 为主),以便于流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