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灭螺技术方案

灭螺技术方案

东阳市横店镇血防有螺区域综合治理
工作方案
一、工作背景
横店镇曾是我市历史血吸虫病的重灾区,累计历史有螺面积858.6万平方米,累计病人2828人。

通过全社会半个多世纪的共同努力,有螺面积得到了有效控制,自2002年连续8年未发现钉螺(2001年曾在八面山发现钉螺)。

在今年的春季查螺工作中,3月29日横店镇春季查螺队在该镇的沈坎头村发现钉螺,随后对该处钉螺进行追本溯源,31日又在八面山发现钉螺;4月18日、21日该镇春季查螺队分别在杨塘下村、半傍山村和西塘村又发现钉螺。

经省、市血防专家现场确认在沈坎头村发现有螺面积约1.34万平方米,其中沈坎头村抛荒地处有螺面积约9000平方米,钉螺密度为15~30个/框;水堆沟处有螺面积约2400平方米,钉螺密度5~10个/框;水沟流经2个池塘,池塘面积约1000平方米;八面山处螺点有螺面积500平方米,钉螺密度是1—10个/框;杨塘下村螺点的横沟有螺面积约600平方米,钉螺密度为0~5个/框;半傍山村螺点有螺面积约3926平方米,其中南面的村前小溪有螺面积约1440平方米,钉螺密度1—10个/框,北面的堂寺沟有螺面积1120平方米,钉螺密度约为1~10个/框,位于堂寺沟上游两侧的7块农田有螺面积约766平方米,钉螺密度为0~1个/框,与村前小溪平行的农户前水沟有螺面积约600平方米,钉螺密度为1~10个/框;西塘村螺点的旱地有螺面积为200平方米,钉螺密度15~20个/框,五处螺点总计有螺面积1.8626万平方米。

钉螺孳生环境杂草丛生,耕田、抛荒田较多,十分有利于钉螺的生长,同时横店镇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特别是自来血防地区如江西、贵州、湖北、安徽等地的务工人员),一旦有血吸虫病病人进入极易造成我市血吸虫病的爆发流行。

该镇又是我市的文化旅游重镇,处置不当将对旅游产业造成很大的冲击。

所以
我市横店镇血吸虫病的防控形势十分严峻,查灭螺查治病及环境改造工作刻不容缓。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外防输入、综合治理为手段,认真贯彻落实《血吸虫防治条例》以及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血防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整合资源,重点投入,治理有螺区域,突出控制钉螺面积扩散,确保无血吸虫病发生。

三、工作目标
1、遏制有螺面积的扩散。

通过实施土埋结合药物灭螺和水利、林业、农业、土地整理、以机代牛、安全放牧等措施,使有螺区域钉螺密度大幅度下降。

今年年内完成现有两个有螺区的灭螺任务。

2、人畜查治病。

加大查病防病工作力度,人畜查治病覆盖力度达到100%,确保无阳性钉螺和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的产生。

3、综合治理有螺区域。

国土(规划)、水利等部门要加快对有螺区域进行土地整理,加大对有螺区域综合治理的力度,严防有螺面积出现扩散。

结合横店镇镇政府新农村改造规划对途经村的水沟沈坎头村的水沟进行环境改造,达到综合治理的目标任务。

四、防控技术措施
(一) 钉螺控制措施
根据《东阳市春秋两季查灭螺技术方案》(东地办〔2003〕4号)要求,每年春秋两季在有螺区域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土埋和药物喷洒等方式开展灭螺(灭螺技术细化要点附后),持续3年,春、秋季各3次。

强化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估,确保灭螺任务的落实。

(二) 查治病防病措施
1、加大查治病工作力度。

根据国家血吸虫病查治病技术规范
要求,卫生部门要对在螺点区域范围内的所有来自血防地区的外来人员和横店沈坎头村、八面山、半傍山村、杨塘下村和西塘村螺点周边的6岁以上本地居民开展血清学检查,农业部门要对当前两个螺点周边的牛、羊等家畜数量严格核查,并对其开展血清学检查。

对血清学弱阳性者进行预防性服药,血清学强阳性者进行粪检。

查出的病人、病畜建立档案资料,健全数据库,实行传染源动态管理。

2、加强有螺区域的群众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要加强血防知识和政策的宣传,使血防知识宣传进村入户,提高群众血防知识知晓率,增强参与血防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

有螺区域中小学要开办血防知识宣传栏,印发血防宣传资料,刷写血防墙体标语;教育部门要将有螺区域中小学血防普及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落实学校血防责任制。

同时在有螺区域设置警示标志,让群众和流动人员都能了解易感带范围,减少或避免在易感水域活动,以提高群众的整体防控意识,达到群防群控的目的。

3、实行有螺区域禁牧。

有螺区域禁牧工作由有沈坎头村、横店集团八面山景区、杨塘下村、半傍山村和西塘村负责,镇畜牧服务中心配合,市公共卫生委员会考核。

设立禁牧标志,设置禁牧围栏,开展家畜圈养、翻耕种植,聘请禁牧管理员,落实有螺区域禁牧措施。

(三)钉螺孳生地综合治理措施
对有螺区实施环境改造,改变钉螺的孳生环境是消灭钉螺的最有效的措施。

通过实施水利环境改造等措施综合治理钉螺孳生地,以达到彻底消灭钉螺的目的。

根据横店镇镇政府对沈坎头村水滩沟的改造计划对该村有螺区域进行环境改造(具体方案详见附件2)。

五、工作要求及保障措施
(一)明确工作责任,部门密切配合。

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确定的血防职责,加强对血防
工作的协调和指导,检查和督促计划的实施,并加强部门协作,共同做好血防工作,确保完成血防工作任务。

在市血防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卫生、农业、水利、林业要密切配合,分别制定和落实卫生、农业、水利、林业血防工作目标和任务。

1、横店镇镇政府、横店集团和螺点所在地行政村委会:按照地方政府牵头负责的原则,横店镇镇政府作为第一负责人,负责对有螺区灭螺的组织协调工作,组织灭螺队伍,动员当地群众投工投劳,落实灭螺投工和投工经费,具体实施环境改造工程,做好灭螺地群众的思想动员和维稳协调工作;配合卫生和农业部门开展健康宣教和查病工作。

横店集团及螺点所在地沈坎头村、半傍山村、杨塘下和西塘村要积极配合镇政府及卫生部门开展查灭螺、查治病工作。

2、财政部门:负责灭螺所需药物、查病经费的投入,统筹协调水利、农田等环境改造经费及当地农村改水改厕经费的投入。

3、卫生部门:负责螺情监测、发现、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划定有螺区域范围,完成人群查病任务,统筹各有关部门制定查灭螺的技术方案,做好查螺、灭螺技术指导工作。

4、水利部门:负责有螺区的水利改造工程的技术指导工作,并根据实际对有螺区的水利改造工程实行倾向性政策补助。

5、教育部门: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托幼机构、学校的幼儿、学生查病和健康教育工作。

6、农业部门:负责有螺区域的牛、羊等家禽的查病工作,推广农业机械化,禁止引进有钉螺地培育农作物种子、种苗,并配合国土、水利部门做好农田改造工作。

7、农办:加大对有螺区周边村庄的改水改厕工作的扶持力度,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95%以上。

8、国土部门:抓好有螺区的土地整理工作,减少钉螺孳生地。

9、林业部门:在林业工程项目中特别是横店集团八面山景
区禁止引进有钉螺地培育的苗木。

(二)注重科学防治,实施综合治理。

一是结合各螺点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有针对性的综合灭螺防螺方案;二是认真抓好综合治理灭螺工程,把工程灭螺和改造钉螺孳生地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水产养殖、农业结构调整及新农村改造等有机结合起来;三是抓好人畜同步查治病工作。

组织卫生、农业血防专业人员深入螺区周边村庄开展查病工作,重点要加强对来自血防地区的外来人员的查治病工作,密切关注疫情;四是开展区域血防联防工作,做好联防联动,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三)组织发动群众,实施群防群控。

坚持依靠和发动群众,形成群防群控的血防工作局面。

横店镇政府和沈坎头村委会要大力组织开展血防公益活动和血防义务劳动及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参与查螺灭螺,积极配合协助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改造有螺区孳生环境。

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加强血防技术指导培训,在工程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实现对血吸虫病联防联控、群防群控。

(四)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追究制。

横店镇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血防工作领导,严格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不折不扣地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项工作。

市公共卫生管理委员会要切实承担好市政府赋于的督导检查职责,组织和联合有关部门,通过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自查、抽查活动,对工作内容和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保证各项防治工作的落实到位。

若有关部门、单位未能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将按照《血吸虫病防治条例》严肃追究单位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附件:1、2010年横店沈坎头村、八面山、半傍山村、杨塘下村螺点综合灭螺技术方案
2、横店镇有螺区域综合治理工作单位、责任人及联系人
附件1:
附件2
横店镇有螺区域综合治理工作单位、责任人及联系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