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地貌
1928年,冯景兰等 在粤北仁化县发现丹 霞地貌,并把形成丹 霞地貌的红色砂砾岩 层命名为丹霞层。 1939年,构造地质 学家陈国达把这种红 色岩层上发育的地貌 称为“丹霞地形”, 并把这种地形作为判 断丹霞地层的标志。
丹霞地貌特点1
红色陡崖坡是丹霞地貌最重要的识别要素,有一些表面看起来是深灰色的,红色是丹 霞地貌的本色,而深灰色是流水冲刷的结果。
(1)根据自然带分布规律,指出我国东南部丹霞地 貌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及其指示的气候特点。 (2)实际上,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发生了变异, 请说明原因。
(2)依据图示信息,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由常绿阔 叶林变为常绿硬叶矮林或灌丛,说明山顶水热条件发 生了变化。硬叶说明山顶水分条件差,原因是山顶面 积小,保存水分条件差;土层较薄,保水性差;风力 较大,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导致山顶较干旱,发育 耐旱的硬叶植被。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个省、区。广东省韶关市东北的丹霞山以赤色丹霞为 特色,由红色沙砾陆相沉积岩构成,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 地,在地层、构造、地貌、发育和环境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世 界丹霞地貌区中最为详尽和深入。在此设立的“丹霞山世界地 质公园”,总面积319平方公里,2004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批准为中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之一”。
张掖丹霞地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 以交错层理、四壁陡峭、垂直节理、色彩斑斓而示奇。下图为张掖某处丹霞地貌。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该丹霞地貌的主要岩石类型为 B
A.变质岩 B.沉积岩 C.玄武岩 D.花岗岩
2.形成张掖丹霞地貌四壁陡峭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C
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 D.海浪侵蚀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 谷。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 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如下图所示)。
(1)根据自然带分布规律,指出我国东南部丹霞地 貌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及其指示的气候特点。 (2)实际上,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发生了变异, 请说明原因。 (3)分析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的原因。
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部分红 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皱, 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 流区。
02
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
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堆,崩积
锥不断向上增长,下部基岩形
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
04
的缓坡
01
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汇集,沿岩 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 立的深沟,称为巷谷。
03
山崖表面的岩石崩塌后使山顶面范围逐 渐缩小,形成了石峰、石墙等地貌。再 加上流水的侵蚀,就形成了今天我们所 见的丹霞地貌。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 谷。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 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如下图所示)。
(1)根据自然带分布规律,指出我国东南部丹霞地 貌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及其指示的气候特点。
广东丹霞山
福建武夷山
福建大金湖
江西龙虎山
资江—八角寨—崀山
湘桂两省交界
甘肃张掖
贵州赤水
简单说,丹霞地貌就是红色陆相碎屑岩受流水、风化、 重力等外力作用形成的具有丹崖的地貌。 和喀斯特地貌相比,同样是以地名命名的地貌,在世 界范围内,喀斯特地貌比丹霞地貌出名很多,像喀斯特 地貌一样受到国际上更多的关注和认可,也是丹霞地 貌这一概念目前需要努力的方向。
(3)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说明沟谷 地带水热条件好,较为湿润,原因是沟谷地势低, 地表径流汇集;沟谷地形封闭,光照相对较弱, 蒸发量较小, 水分充足,有利于发育喜湿的季雨 林。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 谷。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 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如下图所示)。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 谷。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 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如下图所示)。
(1)根据自然带分布规律,指出我国东南部丹霞地 貌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及其指示的气候特点。 (2)实际上,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发生了变异, 请说明原因。 (3)分析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的原因。 (4)在流水作用下,丹霞地貌山顶和沟谷植被出现 垂直分异,试分析原因。
(1)根据自然带分布规律,指出我国东南部丹霞地 貌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及其指示的气候特点。 (2)实际上,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发生了变异, 请说明原因。 (3)分析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的原因。 (4)在流水作用下,丹霞地貌山顶和沟谷植被出现 垂直分异,试分析原因。
(4)丹霞地貌山顶流水侵蚀为主,沟谷流水堆积为主,不同的流水 作用影响了山顶和沟谷的水土条件,具体是丹霞地貌的发育过程中, 顶部受流水侵蚀,水土流失;沟谷流水沉积,土层堆积,水土汇集; 从而引起水土垂直分异,导致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异。
丹霞地貌是以陡崖坡为 特征的红层地貌,在我 国分布广泛,但相对集 中地分布在东南、西南 和西北三个地区。虽然 这是一个由我国地质学 者创造的地貌学名词, 但它并非我国独有。在 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 利亚等地都有丹霞地貌 的分布,其中以我国分 布最广。迄今为止,世 界上已经发现了 1 200 多处丹霞地貌。
为什么那么红?这与岩 石中所含铁矿物有关, 比如赤铁矿、针铁矿、 褐铁矿,红色是这些矿 物的颜色,它们有时渲 染碎屑物表面,有时与 泥质一起呈胶结物,也 有岩石出露后,低价铁 矿物氧化而成。简单来 说,就是氧化环境形成 的,富含铁离子,所以 呈红色。
丹霞地貌特点2
顶平(斜)、坡陡、麓缓
丹霞地貌的形成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1)我国东南丹霞地貌区的气候类型是亚 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 季温和干燥。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 谷。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 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