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例狂犬病死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报告
发表时间:2013-08-19T10:50:26.483Z 来源:《世界临床医学》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马春燕[导读] 对患者进行住院隔离治疗,家庭密接者隔离观察。
患者分泌物、排泄物等按传染病相关要求进行消毒处理。
马春燕
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2 年8 月3 日,惠农区疾控中心接到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电话,该院内二科收治一例疑似狂犬病患者,为及时了解患者病情与发病原因,我中心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调查。
一、发病经过与救治情况
1、基本情况:患者王建国,男性,44 岁,汉族,现与其妻子居住于石嘴山市惠农区2 矿金河小区。
2012 年8 月2 号,患者无明显诱因感上胸部疼痛,呈闷痛,向后背部放射,与体位改变无关,稍有气短,无明显胸闷,有恶心,无呕吐。
自觉头昏,无视物旋转及耳鸣,无头痛,无发冷发热,无意识丧失及肢体活动障碍,于当日13 时到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医院以“冠心病、胸疼待查及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收住于心内科。
夜间自行回家。
3 日早晨患者在家烦躁不安、恶心,家属打120 送至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当时患者站立不稳由家属搀扶,烦躁不安,眼神嗜睡状,恶心呕吐严重,流涎,强迫坐位,四肢强直,对光敏感。
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窦性心律、心电轴重度左偏、V5、V6、T波异常。
血常规:淋巴细胞下降、单核细胞下降、中性细胞上升、嗜酸细胞下降。
心梗三项正常,凝血正常。
2、治疗:住院时给予活血、止吐,保护胃黏膜对症治疗,效果不佳。
2 日晚,患者夜间发热体温最高达38℃,给予物理降温及补液对症治疗。
3 日上午10 时,ICU 给予麻醉镇静治疗,中午12 点起患者高烧40.3℃,经治疗未见好转,并且出现点头样呼吸,立即上呼吸机等对症治疗。
下午家属强烈要求放弃治疗,患者于4 日4 时23 分心跳骤停死亡。
二、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惠农区疾控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通过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救治所获得资料与家属回忆讲述情况证实,该患者发病前3 月去甘肃贩羊,被卖主家的宠物狗(免疫史不详)咬伤手指,但当时因伤口表浅,呈青紫色,未出血,而未曾到过任何医疗单位做过伤口处理,也未注射人用狂犬疫苗或狂犬病毒血清,随后伤口自行痊愈。
患者家中未养任何动物。
据上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看,虽然医院因各种因素未能对尸体进行解剖并采集标本分离病毒,但从整体流调,依据患者既往被犬咬伤史,发病后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发病初期发热、恶心呕吐,且急性期有怕光、烦躁不安等神经系统症状来看,该患者可以临床诊断为狂犬病例。
三、死亡尸体与医院善后处理
根据以上总体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了防止患者发病后所污染场所和污染物,因处理不当而引起再度污染环境,我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及时指导医院及患者家属,对患者所有污染物及污染环境、房间及遗留物品进行终末消毒,密切接种医护人员及家属进行预防性接种,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死亡尸体消毒后进行火化安葬。
四、措施及建议
1、对患者进行住院隔离治疗,家庭密接者隔离观察。
患者分泌物、排泄物等按传染病相关要求进行消毒处理。
2、建议医院采集患者脑脊液、唾液等标本做进一步检测。
3、加强病例监测,开展随访登记工作,出现相关症状,立即去医院就诊,尤其加强对患者家属随访和监测工作。
4、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做好自身防护工作,与家属尽早进行狂犬疫苗接种,同时指导对病房和病家进行消毒处理。
5、开展宣传活动,在全区开展狂犬病等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工作。
6、建议医疗机构加强狂犬病救治队伍技术力量,对狂犬病的暴露后规范化处置知识和流程进行培训,进一步规范狂犬病暴露后规范化处置流程。
7、和辖区动物疾控部门沟通疫情,建议开展犬间狂犬疫情调查,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同时做好扔弃犬的处理工作。
[作者简介]马春燕(1973年-)女工作单位: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