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人口

上海人口


Powerpoint制作:冯骋
上海人口现状的主要特点
生育水平的下降已接近极限 自70年代初以来,上海人口的生育水平一直处于低于更替水平以下, 而且呈持续下降趋势。1971年,上海的总和生育率为1.93,1981年下降为 1.20,1991年再降为1.08。到1997年,上海的总和生育率仅为0.91。我们 知道,人类的生育行为既是一种自然行为,也是一种社会行为。高水平的 生育状态固然要受到各种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制约,同样,长期处于更替水 平以下的低水平生育状态也会受到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认 为,上海目前的生育水平由于受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已经接近极限, 今后不会也不可能无限制地继续下降。
人口自然变动状况
谷底年 负增长 (年份) (年) 1993~ 1993~ 2009 及 2014~ 2067 1993~ 2005 及 2019~ 2061 2046 谷底人 数 -13.8 峰值年份 (年) 2018
总人数状况
峰值人数 谷底年 (年) 谷底 人数
1444
(长期下降)
2040
-7.9
资料来源:/shrk/rkfzgk.htm /popinfo/pop_docrkxx.nsf/rkbl_shrk
图片来源:/rain/guowei_data.htm
上海常住人口趋势
所谓常住人口,即户籍在上海,人也居住在上海,以及 户籍不在上海,但人在上海居住1年以上的人口。根据第四 次人口普查资料,1990年7月1日零时,上海市常住人口为 1334.2万人,与1990年6月底的户籍统计资料相比,上海的 常住人口数已超过户籍人口58.3万余人。它与户籍人口的关 系是,常住人口数等于户籍人口数加上户籍不在上海,但人 在上海居住1年以上的人数,减去户籍在上海,但人已离开 上海1年以上的人口数。显然,常住人口数是城市人口规模 的实际体现,它应该是规划上海的劳动就业、学校教育等的 基本依据。上海常住人口自1993年开始也进入自然变动负增 长。那么,今后的趋势将会如何?
人口老龄化速度高于世界发达国家 上海人口年龄结构的演变,最突出的特点是老龄化速度特别迅速, 这一特征在90年代表现得尤为明显。1982年,上海65岁及以上老年人 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7.43%,1990年上升为9.38%,1995年再上升为 11.42%。到1998年,这一比例达到了13.3%。在1982-1990年的8年 中,上海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了1.95个百分点, 而在1990-1995年的5年中,则上升了2.04个百分点。与其它国家相比 较,上海人口老龄化进程也属最快的。如瑞典,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从占总人口比例的7%上升到14%,约用了84年的时间,日本用了28 年左右,而上海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82年占总人口比例7.43% 上升到1998年的13.3%,仅用了16年时间。 人口机械增长在总人口增长中占主导地位 90年代以来,上海的总人口由1990年的1283.35万上升到1997年的 1305.46万。由于1993年以来上海人口自然变动持续负增长,因此增 加的人口主要是来自于迁移。据有关部门统计,1993-1997年,上海 共计出生36.35万人,死亡47.95万人,净增-11.6万人。而同期因落 实知识青年子女回沪、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人才引进等原因净迁入人 口30多万人。由此可见,在上海总人口的增长中,人口机械增长己经 占了主导地位。
1.常住人口自然变动负增长也是一种长期趋势 由于户籍在外地,人常住上海1年以上的流入人口相对于户籍人 口来讲,年龄结构轻,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80%,60岁及60 岁以上老人仅占7.1%。因此,上海常住人口的年龄结构与户籍人口 相比,显得年轻些。比如1992年底上海户籍人口中65岁及65岁以上 人口所占比例为10.7%,而推算得到的1992年底上海常住人口中65 岁及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为10.3%;户籍人口的平均年龄和年龄 中位数分别为36.9岁及36.4岁,而常住人口的则分别为36.5岁及 36.0岁。从中可以看到,常住人口的净迁入趋势强于户籍人口。正 是由于这些特点,而使得常住人口出生人口的演变趋势、人口自然 变动的演变趋势与户籍人口的基本类似,只是往往下降年份略有推 迟,而上升年份有所提前,人口自然变动负增长幅度相对较小而已。 因此,从总体上看,上海常住人口自然变动也呈现长期负增长趋 势。只是在下世纪的第一个10年末前后,由于上海80年代生育小高 峰期间的出生婴儿先后进入生育期,导致出生人数的增长超过了死 亡人数的增长,从而形成若干年份出生数多于死亡数约数千人,随 之常住人口自然变动又继续负增长。这是常住人口预测中方案的情 况。常住人口预测高方案的情况也类似,只不过中间人口自然变动 恢复正增长的年份有所增加而已。常住人口预测低方案,则是在近 百年里,始终是人口自然变动负增长。
组பைடு நூலகம்:冯骋
小组成员:王能、卜易、黄隆龙、沈蔚伟、张新成
计 划

选题原因:如今的上海已经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了,但我们不能忘记 属于我们城市自己的文明史 研究方法:通过阅读有关书籍及上机查找有关资料,经过整理后进行 研究
成果展示方式:Powerpoint 小组分工: 查找资料:王能、卜易、沈蔚伟 整理资料:黄隆龙、张新成
人口自然变动持续负增长 在生育水平持续下降的同时,上海人口死亡率在目前的社会经济和医 疗条件下也已降到很低水平,除非在医疗手段和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否则 ,要使目前的死亡率进一步下降的可能性很小。相反,进入90年代以来, 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加深,上海人口的死亡率出现了缓慢上升的趋势 。因而,从1993年开始,上海人口自然变动出现了负增长,并一直持续到 现在。
2028
1531
2054
1479
2045
-5.7
(一直上升)
2.近20余年里上海常住人口总量仍然不断增加 在常住人口预测中方案的假设下,也就是说,1997~2010年的 14年中年均净迁入8万人,后20年年均净迁入6.5万人,2031年及以 后每年净迁入5万人,生育政策逐步调整至更替水平的情况下,上海 常住人口的出生人数从目前的近8万人,到下世纪初开始逐步上升, 于2013年左右增加到每年出生15多万婴儿,接下去经过10多年的小 幅波动过程,然后缓慢增加。死亡人数在近10多年里基本与户籍人 口状况相同,这以后与户籍人口相比,死亡人口逐步增多,于2042 年左右进入死亡人口高峰,近26万人。因此,1993年上海常住人口 开始自然变动负增长,持续到2067年,其中2040年进入低谷,出生 数少于死亡数约8万人。由此可见,在净迁入的情况下,上海常住人 口总人数近30年内持续增加,于2028年达到峰值,为1531万人,然 后开始下降,于2054年到达谷底,为1479万人。 在常住人口预测的高方案情况下,由于各阶段的人口净迁入数 大于人口自然变动负增长数,因此,总人口数不断上升。本世纪末, 以1年为统计口径的常住人口将是1400余万人,2020年将达到1600万 人,这表明,20年里增加200万人;一直到2060年后,为1700万人之 多,也就是40余年里增加100万人。
人口总量变化
上海总人口的变化按各个时期的特点,基本上可以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49-1957年的高速增长阶段。从1949年的773.14万人增加 到1957年的1009.58万人,8年净增236.44万人,合计增长了30.58%,比同 期全国人口增长高出11.22个百分点。形成高速增长的原因除高出生率外, 更主要的是由于上海市行政辖区的变动。 第二阶段为1958-1968年的缓慢增长阶段。到1968年,总人口为 1108.97万人,11年净增99.39万人,合计增长9.84%,大大低于同期全国 的增长(21.47%)。 第三阶段为1969-1972年的人口规模收缩阶段。4年净减44.97万人,合 计减少4.06%,而同期全国人口增长了11.01%。这是由于大批知识青年上 山下乡形成的一个特殊时期。 第四阶段为1973-1977年的人口规模回升阶段。5年净增22.36万人,合 计增长2.10%。 第五阶段为1978-1989年的人口增长较快阶段。12年净增189.98万人, 合计增长17.49%。其主要原因是大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回城及其形成的 生育高峰所致。 第六阶段为1990-1998年的人口增长缓慢阶段。9年净增30.05万人,合 计增长2.3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