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中国古代的“乡里”发端于先秦,秦汉时期乡里体制渐趋成型。

举凡地方赋役征派、狱讼治安、婚丧祭祀、选举教化等无不由其承担,被称为“治民之基”。

由此可知,秦汉“乡里”A.属于地方自治机关B.职官由中央直接任免C.属于社会经济组织D.履行宗法与行政职能2.余英时在《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一书中提到:“中国政治上的反智传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现象,……但我并不认为中国的政治传统是以反智为其最主要的特色。

相反地,至少从表面上看,中国的传统政治,在和其他文化相形之下,还可以说是比较尊重智性的。

自汉武帝以来,尤其是隋、唐科举制度建立之后,政治上用人遵守一定的知识标准。

”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主旨的是A.“反智”是中国政治传统最主要特色B.中国古代选官用1官制度的标准不断变化C.科举制度有利于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D.按知识标准用人体现传统政治的尊智性3.从南宋开始盛行的以职业划分户种的做法,全面实行于元代,到明代依然被保留下来,文献中明代的军户、灶户(制盐)、乐户、果户、菜户、渔户、捕户等,随处可见。

这一长时段的现象可以佐证南宋以来A.社会变迁具有内在延续性B.政府对专业民户的人身控制加强C.分户经营稳固了小农经济D.社会生产的专业分工基本停滞4.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对运载杂货而非运送珍奇的船只,征税标准于原额之外再减二分。

康熙六十一年下诏礼部“朕闻暹罗国米甚丰足,价亦甚贱,若于福建、广东和宁波三处各运米十万石,来此贸易,于地方有益,前来不必收税”,乾隆八年这措施成为常例。

这说明清代A.“闭关锁国”政策已经名存实亡B.对外贸易注重充实国内民生需求C.注重推动中外民间贸易的发展D.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5.清政府在1893年正式承认海外华人归国的自由权利,之后十年又陆续出台措施给予华侨投资以国民待遇,对华侨富商授予一定官职功名。

这些举措A.意在分化民主革命力量B.有利于近代工商业发展C.适应了近代化外交要求D.加强了清王朝统治基础6.读《河北定县、高阳织业平均每家织业收入在全收入中的地位(1932年)表》从表中数据可推知A.农村资本主义经济进展快B.农村家庭手工业呈现分散性C.集约化生产在农村中产生D.地方政府农村扶贫成效初显7.1941年,在国民政府第二届二次国民参政会上,张澜、罗隆基等人代表民盟,要求国民党结束训政,实施宪政。

遭到拒绝后,民盟领导人没有再出席会议,以示抗议。

这表明民盟A.主张联合共产党制约国民党B.反对国民党对抗战的领导C.努力进行民主政治监督实践3D.没有认清社会的主要矛盾8.1980年,深圳蛇口工业园区主任袁庚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立刻引起轩然大波,许多人议论“蛇口宣扬拜金主义”、“袁庚要人钱还要人命”。

1984年该口号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和赞许,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和准则。

这种变化反映了A.领导人的决策决定了社会意识B.“左”倾思想仍占据社会主流C.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开放的关键D.认识的提高具有长期性、过程性9.“民主”源于希腊文,原意为“人民的权力”;“共和国”一词中的“公共”源自拉丁文“人民”,在古罗马,共和国被视为是“人民的共同事务”;进入帝国时代,“皇帝所决定的都有法律效力,因为人民已把他们的全部权力通过王权法移转给他”。

材料反映了A.社会契约论根植于久远的传统文化B.君权神授理念取代了人民主权思想C.古希腊罗马的政体在不断发展创新D.罗马帝国的立法重视体现君主意志10.下图为《共产党宣言》两个时期的不同版本。

《宣言》修正观点的依据是A.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B.德国立宪政体的完善C.英国议会制度的改革D.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11.著名国际金融专家特里芬讲过一个“媳妇煮粥”的故事:从前有个媳妇,贤淑能干。

后来婆婆让她主持家务,负责给全家人煮粥。

由于每年打的粮食很有限,然而这一家却年年添丁进口,为了让全家人都吃饱,媳妇只好不断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粥越来越稀。

最后,婆婆怀疑媳妇把米偷着背回了娘家,一气之下,将她赶出了家门。

结合所学判断这个故事指的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B.马歇尔计划C.关贸总协定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2.2021年1月7日,法国政治讽刺报纸《查理周刊》遭遇恐怖袭击,自认是世界现代主流文化部分的《查理周刊》的工作人员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标准就是世界应该信奉的标准,忽视伊斯兰教不允许随意捕绘先知的文化传统。

这表明反对恐怖主义应( ) A.尊重思想自由B.信奉伊斯兰教的标准C.尊重正当的言论自由D.尊重文化差异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9世纪末,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儒家价值为基础而建构的国际关系体系。

在这一体系中,朝贡国接受中华帝国朝廷的诘问并作出陈奏说明,并派人质、侍从来中国,以此表示臣服;还要定期向中华帝国朝廷进献贡品,中国要对其进行封赏以体现皇恩浩荡、天朝恩典。

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贡国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获得中原王朝的安全保护。

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万邦来朝”的形式来彰显自身“德化来远”,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

正是这种持续的相互需要,才使得朝贡体系能够维系千年之久……进入近代,在组织严密,实力雄厚的西方商业资本的冲击下,朝贡体系逐渐逊位,在19世纪后期最终解体——摘编自简佳星《浅谈朝贡体系》等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积极开展主场外交,深度参与全球治理,频频提出中国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中国和平外交思想,也是基干对当今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这一目标不仅反映了中国国家利益的追求,同时也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于和平发展的共同诉求。

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致力于探索打造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新模式,承担起越来越大的国际责任,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赵晓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下的中国外交创新》(1)根据材料一概括朝贡体系的特点。

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系走向解体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古代朝贡体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意识”上的不同之处,并谈谈你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的理解。

1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5材料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地区挺进,揭开了开创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在此前后,蛟洋、赣西南、闽西等革命根据地,先后建立了蛟洋农民银行、江西工农银行、闽西工农银行等金融组织。

这些金融组织各自发行了货币,货币的流通使用有特定的范围,货币发行有充足的准备金,纸币可随时兑换银元,币值比较稳定。

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正式营业,7月发行纸币和银元,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内统一流通。

纸币上多设计有马克思、列宁头像,或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等口号。

临时中央政府加强货币管理,保障币值基本稳定。

1933年9月后,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和王明的“左”倾错误,中央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极度困难,国家银行大量发行纸币,导致币值贬值。

临时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币值,但终因革命形势急转直下,无法扭转通货膨胀的局面。

1934年10月后,国家银行发行的货币逐渐退出了流通领域。

——摘编自罗华素《中央革命根据地货币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央革命根据地货币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革命根据地发行货币的积极影响。

三、论述题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方学者尼尔弗格森指出,代议制政府、自由市场、法治和公民社会,这些原本是西欧和北美社会的四大支柱。

在这些代表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的支柱内部,有着高度复杂且互相关联的制度在发挥着作用。

正是因为这些制度优势,使得西方社会在公元16世纪后在世界上独领风骚。

然而,20世纪后这些制度的衰退令人扼腕,使西方世界像明清时期的中国那样,正在走向沉沦。

——据尼尔·弗格森著《西方的衰落》改编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建设与社会发展”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1.D【解析】“婚丧祭祀”等属于宗法,而“赋役征派,狱讼治安”等又属于行政职能,所以秦汉“乡里”既履行宗法又履行行政职能,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秦汉是中央集权制度,“乡里”并非自治机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秦汉“乡里”属于社会政治组织,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D【分析】“中国的传统政治……还可以说是比较尊重智性的”足以证明材料的主旨就是强调传统政治的尊智性,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余英时“并不”认为中国的政治传统是以反智为其最主要的特色,所以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强调科举制度遵守一定的知识标准而非科举制度有利于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用人遵守一定的知识标准体现的是体现的是传统政治的尊智性。

【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3.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大量手工业户种从农业分离出来,出现了职业划分,改变了社会结构,说明社会变迁具有内在延续性的特点,故答案选A项。

题干没有体现人身控制加强,排除B 项。

CD项中的“稳固”“基本停滞”说法错误,排除。

”4.B【解析】清政府对运载杂货船只减税,对运米船只免税,说明清代对外贸易注重充实国内民生需求,B项正确;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A、C两项错误;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是在鸦片战争之后,D项错误。

故答案为B项。

5.B【解析】1【详解】从材料“1893年”“承认海外华人归国的自由权利”“出台措施给予华侨投资以国民待遇,对华侨富商授予一定官职功名”中可以看出,清政府采取的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和中国的近代化,故B项正确;民主革命是20世纪初出现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清政府的外加状况,故C项排除;D项说法错误,错在“加强”。

6.B【解析】据材料“河北定县、高阳织永平均每家织业收入在全收入中的地位(1932年)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每家织业收入在全收入中的比例并不能说明农村资本主义经济进展快,故A项错误;在全收入分组的各个收入组别中织业收入的比例都比较平衡,这说明当时农村家庭手工业呈现分散性特征,故B项正确;材料数据无法体现集约化生产的特点,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地方政府农村扶贫成效的问题,故D项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