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建设思路

课程建设思路

课程教学情况简介(教学内容是否先进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情况、课程及教学改革情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情况、教学效果等。) 《管理学原理》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教育部制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经管类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强、开课面大、影响广泛的特点。《管理学原理》在我校最早开设于1994年, 2003年成为经济、管理大学科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2008年《管理学原理》被学校批准立项为校级优秀课程建设项目。 一、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该课程体系的设计,紧紧围绕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管理实践的需要,既注重该课程理论的基础性与系统性,又注重该学科理论的前沿性和创新性。我们一直选用获国家教委一等奖的教材,但又不拘泥于现有的教学内容。通过修改教学大纲,我们在内容上有两大突破: 第一,在讲授内容方面,在保留管理理论和管理职能两大传统模块的基础上,增加了管理创新模块,具体包括创新管理、创业管理和知识管理等,该模块内容的增加可以视为前两个模块内容的拓展和升华,能够更好的满足外部市场对学生技能的需求。 第二,将企业管理新变化及时列入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性和灵活的应用管理理论分析管理实践现象。如针对虚拟企业这一柔性组织形式的迅速发展,一体化理论和内部发展理论明显显示出其解释力的不足,其它像流程再造、团队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等近些年出现的新的管理实践等,均需做出新的理论解析。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加强学生对实践领域的了解,二是促使他们将经典理论与管理实践密切结合,提高理论的灵活应用能力。 第三,结合我校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点,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挖掘化工、橡胶企业管理的案例,使学生了解和熟悉化工、橡胶企业的实际,掌握化工、橡胶企业管理的技能,突出了我们的办学特色。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课程组所有教师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去年重新设计和优化了多媒体课件,以扩大授课的信息量和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等。同时,建立了管理学课程网站,通过作业练习和案例讨论,引导学生利用本课程网站丰富的教学内容和资源,进行主动和积极的课程学习。除此之外,课程组利用已经购置的教学视频辅助资料,以及其他相关网站,如veryCD、优酷等,搜集短小精悍的案例视频资料,根据需要引入课堂。 三、课堂及教学改革 本课程组通过实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交互式教学、主题讨论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的教学方式,建立“学生主动学、教师引导教、实践体验学”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能够对企业管理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能力,以大量的案例、管理寓言、录像、管理视频等形式客观地展现各种管理思想、管理原理的精髓,使管理理论更贴近实践,使学生从中领悟管理理论的真谛。 在教学方法上,总体遵循“课前引导,课堂精简,课后阅读,策划设计或小组讨论”四个环节,增加随堂测试,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老师为主导、精讲与多练结合、学习与运用相结合的教学氛围。同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侧重点不同的教学模式,如在“管理理念”、“管理发展史”、“管理原理”、“激励理论”、“领导理论”的讲解中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一些管理学基础知识。在“管理角色”、“组织文化”、“组织设计”和“计划制定”章节中,采用学生教师互动式与模拟训练式相结合,一方面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另一方面使学生真正的动脑、动手,增强实际操作能力。为鼓励学生的参与和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改进记分办法,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并要求课程组成员严格、全面记录课堂讨论和作业检查情况信息。 为了解决学生理论脱离实际、眼高手低的问题,突出了教学的应用性。增加了实践环节和案例讨论课的比重。在实践环节,结合教学内容,课程组统一提前拟定和布置实习内容和任务,由学生自行调研收集资料,在课下或课堂进行交流;案例教学一直是本课程的特色之一,我们大大增加了教学案例的数量,并从中精心选择经典案例,在开课之初就发给学生,并提前布置任务。同时鼓励各学习小组对其它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情况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组特别加强了实践教学,以更好的与理论学习相结合: 1.实战模拟演练。2008年优秀课程建设以来,将先前只有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进行的以ERP(企业信息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生产实习应用于开本门课程的其他专业,如市场营销、工业工程、物流管理和财务管理等,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加ERP模拟实战。该模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深了学生对于真实商业环境的了解和认识。 2.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和企业观摩,增强感性认识。如:我们曾经组织学生去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黄海橡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青岛海信、青岛海尔、青啤和青岛港等企业观摩、参观,这些都成为学生初次接受企业经营实践的舞台,大大丰富了学生对管理学的感性和实践认识。 3.定期邀请校外专家和企业管理者走进校园进行演讲或举办讲座,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企业管理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如青啤人力资源部副总的招聘专题、海尔人力资源部专员的企业文化讲座等,更是刺激了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 4.与学院团委联合通过假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调查。 5.第一和第二课堂互动,把管理案例分析活动贯穿于课内课外。让学生自愿组成管理学案例分析小组,老师课上给出案例及其背景资料,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讨论,每组并推荐一人在课堂上代表集中讨论,既扩大了学生的参与程度,又升华了讨论的质量,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共享。 6.开展经济与管理资讯小报告活动。管理学原理是在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中开的课程,也是学生们入校后开出的第一门专业性质的课程,学生们的管理理论和管理现象知识非常贫乏,为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我们利用课前5分钟的时间每天2-3个学生轮流为大家做近期国内外经济域管理方面热点问题的小报告,如应对经济危机我国的4万亿刺激计划的利与弊、“三农”问题的连续中央一号文件透漏出的信息等等,除了使学生分享经济与管理知识信息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关注全球和我国的经济与管理热点问题的兴趣,从大一就开始培养他们的专业素养。 五、教学效果 两年来,课程组对《管理学原理》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改研究和实践,教学效果突出,在教学听课检查中,被听课的三位课程组成员均被评为优秀。其间,2位老师被学生评为“我最喜爱的老师”荣誉称号,1位老师获省级教学名师荣誉称号,课程组老师还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和校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的成果。 《管理学原理》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一、课程建设的目标与思路 管理学原理》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教育部制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经管类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强、开课面大、影响广泛的特点,我们每年大约为480名学生开设本门课程。 《管理学原理》在我校最早开设于1994年,当时只是作为企业管理(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课,自2003修订教学计划以来,《管理学原理》又成为经济、管理大学科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2008年《管理学原理》被学校批准立项为校级优秀课程建设项目,受到学校的资助。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是依托课程组的教学资源和人才优势,将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校定位相结合。以更新教育思想为先导,以提高学生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根本,紧紧抓住教学质量这条生命线,将本课程建设成为校级级精品课程乃至省级精品课程,成为山东省区域本专业业内具有先进性、代表性、典型性的网络互动学习平台,成为管理学领域重要的学习中心,实现教学效果和学术地位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双重目标。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课程组将坚持“学生主动学、教师引导教、实践体验学”的教学理念;打造精锐教学团队,形成以博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和讲师为主、校外兼职教师为补充的师资队伍;继续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正确处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关系,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环节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模拟实践教学为切入点,建立融多媒体教学、模拟训练、案例分析、社会调查、实习见习、管理沙龙、督促自学、全程考核等手段为一体的多渠道、学生参与式教学方法体系。 二、课程建设的内容与特色

(一)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1.教学内容改革 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提高质量。转变课程体系与内容设置只注重基本理论灌输,而忽视学生分析和解决管理实际问题能力的陈旧观念。让学生既系统地学习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又能根据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趋势,与实际结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培养创新型、复合性人才的目的。 (1)在内容更新方面,在总体上把握经典与基本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把最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前沿问题融入教学内容之中。为弥补课本在捕捉学术和实践发展前沿上的滞后性,本课程组密切跟踪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和学术研究前沿,具体来说:在借鉴多版权威教材的基础上,要查阅大量的外文电子文献,不断跟踪科研和理论发展前沿,向学生介绍目前国内外实践界出现的管理创新和发展态势。如网络组织管理、供应链管理、企业动态联盟、团队管理、企业再造、学习型组织、虚拟企业管理等近些年出现的新的管理理论内容的介绍。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关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理论和实践,力求尽可能及时地传授给学生。如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MT)生产环境、特别是网络环境下的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采用何种模式管理等。 (2)改变以课本为本位,学生跟着课堂走的传统方式。从课程体系和内容上减少理论的授课课时,加大灵活运用知识的课时,增加案例分析、实践环节,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一是教学内容的设计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如每章的开头都要给学生选择一个与本章内容有关,并没有解决问题方案的案例,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每章结束时都要给学生留一个案例作业让学生用本章学过的理论去思考与应用。为此要不断地更新和充实现有《管理学原理》案例库;二是教学方法强调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和实践型教学模式等。如在进行企业决策内容的传授时,基本理论和方法在课堂上讲解,而决策的复杂性、重要性和风险性则通过ERP模拟实验亲身体验。 (3)强调中国情境中管理原理与方法的学习与掌握。结合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与法律环境讲解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通过大量中国企业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