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电厂邻近泥滩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宁海电厂的建成给宁波的经济带来了飞速的发展,使城市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但是电厂的建成会给周围环境带来怎样的影响。
由于象山湾顶部自身的水质交换量较弱,电厂启动后的温排水冷却处理以及煤灰场堆放,均有可能对邻近水域环境产生一些影响,尤其对生活在海底表层、活动范围较小、栖息环境相对稳定的底栖生物的影响将可能更为明显。
而现在人们可以通过的底栖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了解电厂对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
因此我们研究对这些水环境因子的改变较为敏感种类的研究,观察其他耐污种类,不但可以站我现阶段该区域底栖生物资源量分布和群落结构状况,而且还能了解电厂运行时对生物资源的影响,从而提出一些可行性解决方案。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研究的基本内容(1)电厂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
(2)电厂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的时间变化。
(3)电厂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
(4)电厂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
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A、了解象山港电厂滩涂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分布情况。
B、弄清引起底栖动物变化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海洋环境管理与生态修复的合理化建议;C、了解电厂温排水对海洋环境造成影响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布设站位→现场采样→样品的处理保存(套筛固定)→样品室内分析(鉴定和计数)→数理统计分析→结合资料比较、分析→结论具体方法、步骤:1.电厂邻近海域调查共设站位6个;2.现场采样用定量采样框采集,泥样经0.5mm网筛冲洗,用体积分数5%的福尔马林溶液固定。
3.室内分析,进行样品的鉴定并计数。
4.根据《海洋监测规范·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的规定,来计算丰度、多样性指数指标,根据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多样性指数(H’):采用Shannon weave指数计算,H’=-Pi -第i种的个体数(ni )或生物量(wi)与总个体数(N)或总生物量(W)之比值利用统计数据进行种类分布、数量分布、群落结构与分布特征情况的研究。
同时对比历史资料,结合参考文献,得出最后结论。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1、2008.06~2010.10 采集样品;2、2010.11~2010.12 确定题目,查阅文献,收集有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等;3、2010.12~2011.2 资料汇总、种类鉴定、数据处理等;4、2011.2~2011.3 完成论文初稿;5、2011.4~2011.5 完成论文终稿;五、主要参考文献:[1]宁修仁,胡锡钢.象山港养殖生态和网箱养鱼的养殖容量研究与评价[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2]杨耀芳,蔡燕虹,魏永杰,等.象山港国华宁海电厂附近海域底栖生物的调查研究 [J].海洋环境科学,2008,27(1):79-82[3]戴纪翠,倪晋仁.底栖动物在水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作用分析[J].生态环境,2008,17 (6) :2107-2111[4]ANGELO G. SOLIMINI, VALENTINA DELLA BELLA, MARCELLO BAZZANTI.Macroinvertebrate size spectra of Mediterranean ponds with differing hydroperiod length [J]. Mar. Freshw. Ecosyst. 15: 601–611 (2005).[5]何明海.利用底栖动物监测与评价海洋环境质量[J].海洋环境科学,1989,8(4):49-54.[6]阎铁,吕海晶.海洋污染生物监测中指示生物的选择[J].海洋环境科学,1989,8(1):50-55.[7] GB17378.7—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七部分)[s].[8]沈国英,施并章.海洋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9]高爱根,杨俊毅,胡锡钢,等.2002年冬季象山港大型底栖生物生态分布特征[J].东海海洋,2004,22(2):28-34[10]Tarja So¨derman. Treatment of biodiversity issues in impact assessment of electricity power transmission lines:A Finnish case review [J].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26 (2006) 319– 338.[11]国家海洋局海洋咨询中心.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材料 [z].北京:国家海洋局海洋咨询中心,2006.140.147.[12]刘莲,任敏,陈丹琴,等.象山港乌沙山电厂附近海域的底栖动物状况[J].海洋环境科学,2008,27(增1):19-22.[13]王金辉,杨春旺,孙亚伟,等.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和次级生产力研究[J],天津农学院,2006,13(2):24—28[14]杨俊毅,高爱根,陈全震,等.拟建宁海电厂附近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生态[J],东海海洋,2004,22(3):48-55[15]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06[R].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9.[16]王新兰.热污染的危害及管理建议[J].环境保护科学,2006,32(6):69-71[17]沈颖,海洋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J],环境科学展,1997,5(1):67-75[18]贺益英,赵懿琚.电厂温排水热污染防治对策初探[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16(2):183-186[19] 贺益英.关于火、核电厂循环冷却水余热利用问题[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学报,2004,(4):315-322[20] 胡颢琰,唐静亮,李秋里,等.浙江省近岸海域底栖动物生态研究[J].海洋学研究,2006,24(3):76-89.[21]张舒情,张彭.浅议热污染[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8,34(7):49-51[22]刘永叶,刘森林,陈晓秋.核电站温排水的热污染控制对策[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9,43:191-196.[23]阿斯古丽·麦麦提.浅谈热污染及其防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28(3):241[24]靳林林.我国海洋倾废法律制度研究[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02:218-219[25]许友卿,曹占旺,丁兆坤,等.高温对鱼类的影响及其预防研究[J].2010,29(4):235-242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电厂温排水对水生生物影响的研究现状摘要:生物监测对海洋环境污染评价方法的发展,大型底栖生物在海洋环境评价中的地位。
以及人们是如何通过海洋生物对电厂温排水对海洋污染状况进行评价。
从而对现在的生物监测和底栖生物的研究提出看法和对未来生物监测的发展提出展望。
关键词:热电厂海洋生物生态环境引言:海洋是地球能量平衡、气候调节以及地球生物、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也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它是一个无比巨大的资源宝库,有着极大的经济开发潜力。
海洋中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不同的环境,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以及各种群数量、个体大小、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等都很不同。
海洋生物分布的格局是与海洋环境相互作用、协调进化的。
一般常按生活方式将海洋生物分为浮游生物、游泳动物和底栖生物3类。
1、研究方法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研究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长期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另一种则是对长期的数据资料进行比较。
这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采用第二种方法的较多[1,2]。
标本采集按《海洋调查规范》大型底栖动物生态调查的方法,使用张口面积0.1m2或0.05m2的采泥器均可,累积采集1m2的泥样,用下层网目0.5mm的套筛冲洗出标本。
仔细洗净标本,固定保存。
在室内镜捡分类鉴定,详细计数、称重作为基础资料进行数理统计——种类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3]。
2、利用生物监测海洋污染技术的发展在60年代以前,人们对于海洋环境污染的监测仅仅局限于化学-物理监测。
但是化学-物理监测有自己的局限性,仅仅只能对海洋环境中现有的污染进行监测。
直到70 年代初期,生态学的方法被引入到监测环境污染的领域中[4]。
生物监测可以对环境进行一定范围和长时间的监测,能发现化学-物理监测所发现不了的污染问题,因此生物监测广泛被用于水污染监测上。
在利用生物监测海洋污染的过程中,指示生物的合理选择,对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性十分重要[5]。
所谓指示生物,是指那些能用于定量表示海域生态系中污染物被生物利用程度的生物种类[6]。
现在人们普遍利用底栖生物进行监测。
而我国直到80年代起才逐渐开始利用生物监测方法[7]。
开始阶段人们仅仅从生态学角度进行分析[8]。
后来有人提出了利用数学方法去评价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9]。
这样才逐渐将数学分析引入到生物学分析中。
而后逐渐发展成利用指数分析[10]方法代替了原先的统计分析。
从而反观生物监测的研究发展[11,12],我们不难看出底栖生物在其中的重要性[13]。
研究底栖生物生态分布变化,从而分析海洋水质状况,进而提出合适的环境修复建议是目前海洋环境监测方面专家学者的重要工作之一。
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生物监测法和多样性指标评价法逐渐成为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主要手段,而利用指示物种、预测模型和底栖生物的完整性指数等多种方法可以对水生态系统健康进行快速和准确的评价。
3、研究现状随着生物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我国逐渐采用生物监测来评价海洋环境。
2003年王伟定等人对夏季浙江沿岸的大型底栖生物的生态分布进行了调查[14]。
随后2006年,胡景琰等人再次对浙江省近岸海域的底栖生物进行了研究[15]。
通过他们的研究我们能大体上了解到浙江一带底栖生物的种类。
而后2007年对胶州湾底栖生物的调查[16],2008年对崇明岛夏季底栖生物的研究[17],2009年对长江口及附近海域底栖生物的调查研究[18],可以让我们从侧面对底栖生物在海洋环境重要性有一定的了解。
可以让我们就底栖生物进行横向的比较,并且让我从不同季节上了解一下底栖生物分布上的情况。
同时给了我们一个大体上的框架关于底栖生物,让我们对电厂温排水对底栖生物的影响提供了帮助。
电厂温排水的影响,从电厂未建之前底栖生物分布情况开始研究。
2002年,高爱根等人对冬季象山港底栖生物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19]。
等电厂建成之后,2006年再次对象山港周边海域底栖生物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20]。
同时横向比较象山乌沙山电厂附近海域[19]和象山国华宁海电厂附近海域[21]底栖生物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