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学与人生试题(标准答案)

哲学与人生试题(标准答案)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③规律是主观的,确定不移的
A•①②B.③④
的信息,甚至传播一些有悖社会道德的信息,这启示我们( 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 要重视事物的变化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种说法说明了(A)
D.要求我们要消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和逆境
下列不属于的是益友表现的是(D)
A.正直的人B.诚信的人
C.见闻广博的人D.好背后诋毁人的人
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以下关系特征(D)
①平等互处②宽松的人际环境③友善和关爱④相互真诚信任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3. 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 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C
A.人生是否有价值,只能从人自身得到说明
B.物质贡献比精神贡献更重要
C.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很难实现统一
D.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23、“理想好比泥土中生长出来的花,它虽生长在泥土中,但又不是泥 土。”这一形象的比喻表明:(C)
A.理想与现实是两回事
B.理想是美丽的,现实是丑恶的
C.理想来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
A.实践决定认识
B.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主观世界的改造
C.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决定事物的发展
D.党员干部要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26、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A、量力而行B、听天由命C、不自量力D、妄自菲薄27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 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 交织的局面。这一事实说明(B)
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B物质决定意识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孙子兵法》“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一观点表明C)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
新事物是指(D)
A、最强大、发展最快的事物
A、有主观性
C、有实现可能性 人的本质是(D
A)。
B、
D、
B、
集体利益 他人的利益
有个体差异性D、有超越性
A人的自然属性即食欲、情欲、求生欲B、自私就是人的本质
C、追求自由D、社会关系的总和
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 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跟风种地”
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
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 京境内的险情。这说明(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
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
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
下列不符合对待挫折和逆境的要求的是(D)
A.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
B.要正确看待过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C•要有坚定的信念
35、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C)。
A.物质是运动的B.运动是绝对的
C.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36、“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这段话的哲学寓意 是(C)
A、事物是运动的B、事物是变法发展的
C、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D、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3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道:“陈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 春。”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C)
A.
B.
C.
D.
20、《人民日报》载文指出,理论创新的基础和推动力是活生生的社会 实践,离开了社会实践,任何理论创新都难以成功。 这是因为:(B)
A.理论创新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C.理论创新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
D.只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就能推进理论创新
A、创造性B、客观性C重复性
、历史规律的特点(ABC)。 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 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体现出来 主要表现为统计规律 具有主观性
生产力是 (ABD)。
A、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C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
D、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要素
48、理想是人们(ABCD),体现着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与向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复习卷(练习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选题
1、孔子“因材施教”的哲学依据是:
A唯心主义哲学
C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叶知秋”是运用(
A、发散思维
2、
B、
3、
4、
5、

6、
7、
(C)
B普遍联系的哲学
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的结果。
C、联动思维
)的例子。
C、原点思维
C
原点思维
B
联动思维
A、
B、
C、
D、
39、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地球上每年 仅7级以上的大地震就有十几次。打开一幅地震分布图,可以看到,历 史上的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如果 把这些地震带再与地质构造图做一比较, 就不难发现它与地壳的断层带 关系特别密切。这说明(A
25、2006年9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对陈良宇严重 违纪问题立案调查。2006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决定对杜世成的问题 立案调查。中央一再强调,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常修为政之德,党思贪欲之害,
常怀律已之心。这体现的哲理有:(B)
C.事物是永恒不变的D.事物的矛盾是相互转化的
13、关于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说法错误的是(C):
1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为判断标准
2以事物力量的强弱为标准
3看事物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
途④从事物的名称、旗号去判断
A. ③B.①③C.①②④
②③④
14、“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夜半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这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描写乡村夜景的名句。 写景状物最重要的是抓 住事物的特点,否则就会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这说明:(B)
C.要把握事物间的因果联系,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D.国家相关部门认真行使国家职能有利于反腐败工作取得实效
12、老子的“小国寡民”的构想,是幻想人民永远定居在一个闭塞的小 天地里,过着“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生活。这一构想 与陶园明的“世外桃园”都不可能实现,是因为:(B)
A.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1、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在 本次大会上首次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之所以要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 章是因为:(C)
A.正确的认识高于实践
B.科学发展观来源于实践,是正确的认识
C.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要求
22、中国水利水电工程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张光斗,六十多年来,在水 利水电工程教育、科研方面做出了突出的、系统的、创造性的贡献。他 在给女儿的一封信中写道: “人生就是为人民服务,为后人造福。我一 生为此努力,但贡献不大。“张光斗的事迹表明:(D)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34. “拔苗助长” 的错误主要在于:(D) 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 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D.理想和现实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4、没有望远镜,伽利略不能发现银河系;没有显微镜,就不会有后来 的细胞学说;没有强大推动力的火箭发动机,也就没有人类对太空的探 索。这段话是说:(D)
A.社会历史是由杰出人物创造的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自己岗位上埋头苦干
C.实现人生价值要提高个人的科学文化素质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有:(A)
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
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
9、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A.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C.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B.
D.
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B)
D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10、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孙来燕9月16日做客中国政府网时表示,”嫦娥 已经进入到西昌卫星发射场(B
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38、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 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朵骤然翻起的浪 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片漂浮的白云。 运用辩证 法观点看这首小诗,我们领悟到(B)
A
B
C
D
15、
得了全场观众的由衷喝彩,这喝彩也是其最终夺得金牌的因素之一。这
说明:(C)
A.人们的立场不同,对事物的认识就不同
B.只有优化各部分之间的结构,才能获得最大整体效能
C.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D.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和动力
16、《孙子兵法》曰:“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 者,使人备已者也。”这段话是说:处处防备,就是处处兵力薄弱。敌 人兵力所以少,是由于处处防备的结果;我方兵力所以多,是由于迫使 敌人分兵防我的结果。这段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