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
•
蛇像一直是古代中美洲的宗教象征。是 墨西加主神Huitzilopochtli的母亲。蛇群 每年蜕皮的习性可能被视为传达了更新变 化的讯息。同样地,一些能在水里、陆地 上和林冠间自由穿梭的物种也使它们成为 不同宇宙(水、陆地和天空)空间的媒介。
海菊蛤(一种多刺牡蛎)壳用来装饰两 个蛇头上鼻子和嘴巴周围鲜红的细部。凤 凰螺(一种海螺)壳用来做白色的蛇牙。 张开大嘴里的树脂胶被赭石粉染成了血色。 蜂蜡粘附在空眼眶的边缘,空眼眶可能最 初是用黄铁矿石镶嵌而成。
商代青铜双羊尊
筒形口,腹为双羊前躯相背状。 羊角大弯曲,尊口下饰弦纹和龙 面饕餮纹,较为罕见。羊颌下及 腹下饰扉棱,象征须和腹部垂毛。 饰龙面纹,腹饰鳞纹,腿饰龙纹。
中国汉代漆杯
这是一个椭圆形的浅碗,直径约十七厘米,较长的两边各 有一个镀金把手,酒杯因此被命名为耳杯。它整体为木制, 我们能从一些破损处看到里面的木胎。大部分碗体由红棕 色的漆层覆盖,外壁镶嵌黄金与青铜,并绘有数对相向而 立的鸟,背景则是一些几何图案和螺旋纹饰。
• 起源:
• 英国国家博物馆的建立源于汉斯〃斯隆爵士(Sir Hans Sloane,1660年–1753年) 的遗愿,他是一名内科医生、博物学家和收藏家。
• 斯隆一生中共收藏71000多件物品,他希望自己在去世后它们还可以完好地保 存。为了国家的利益,他将所有的收藏遗赠给了国王乔治二世,回报是给他的继承 人20000英镑。国家接受了他的赠品。1753年6月7日,国会法案(Act of Parliament)批准建立英国国家博物馆。 博物馆建立之初的藏品大部分由书籍、手抄本、关于某些文物的自然标本(包 括钱币、徽章、版画和素描)以及文化研究的人种志组成。1757年国王乔治二世捐 献了英国君主“老王室图书馆”(Old Royal Library)的藏书。 英国国家博物馆于1759年1月15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它最初是建在布鲁姆斯伯 里区(Bloomsbury)的一幢17世纪的大楼——蒙塔古大楼(Montagu House)一个伟大统治者的所有应拥有 的所有品质,在他的伟大业绩中,他从未在战争中失手; 在行政管理上,他也超越了前人;他还是一位卓越的政 治家;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骑师、射手、运动员和有 眼光的赞助人,图特摩斯三世的统治因其自身的品位和 善行,应该说是政绩显著的,除了他不顾一切地对海特 西朴苏加以反对之外,图特摩斯三世并不是一个华而不 实,自我放纵的人。 他领导了几场可以当作作战范例的战役,他大概是 历史上第一个利用海的力量战胜敌人的指挥者。图特 摩斯完全可以和拿破仑相比,但是他又不同于拿破仑, 他从未失掉过一场战争。他在巴勒斯坦、叙利亚和努 比亚一共组织了16场战役,他对待战俘的态度也是人道 的,他在执政期间建立了帝国的和平,巴勒斯坦和叙利 亚都心甘情愿地臣服于他的统治。他创造了一个空前 繁荣的埃及。
贝斯特(Bastet),即埃及猫神。有 着月亮的温暖和女性的魅力。她的膜 拜最早呈现在埃及第二王朝。她的化 身是一只猫,人们赞赏她的敏捷和力 量。她有动人的微笑,带给人们音乐、 舞蹈和爱。夜间她伸展着猫儿一样的 娇媚身姿和月光般动人目光, 她最初的形象是狮神塞赫美特 (Sekhmet),是太阳神拉之女,曾奉 拉之命下界去毁灭罪恶累累的人类。 因为过于残暴,拉不忍心看到人类受 苦,于是取走了塞赫美特的“狂野” 与“憎恨”,换成了“关爱”和“善 良”。并使其逐渐也由狮子转化为猫, 更名为猫神贝斯特。 其化为狮子的形象时代表的是复仇和 毁灭,其化为猫的形象时代表家庭、 幸福和快乐。她的双面性更像是天使 和魔鬼的两面性潜在的诱惑。
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也译作罗塞达碑), 高1.14米,宽0.73米,制作于公元前196年,刻有 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石碑上用希腊 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 内容,这使得近代的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对照各语 言版本的内容后,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 形文之意义与结构,而成为今日研究古埃及历史的 重要里程碑。 罗塞塔石碑最早是在1799年时由法军上尉皮耶-佛 罕索瓦〃札维耶〃布夏贺在一个埃及港湾城市罗塞 塔发现,但在英法两国的战争之中辗转到英国手中, 自1802年起保存于大英博物馆中并公开展示。是镇 馆三宝之一。
• 中国铜钟
•
• 发现于中国陕西省 公元前五百年至公元前四百年
• 这口铜钟外形硕大美观,如啤酒桶大小,截面呈椭圆形。 钟身雕刻精美,通体环绕着带状花纹。圆形浮雕上刻有吞 食大雁的龙头,顶部盘踞着两条华美的龙,组成悬挂铜钟 的把手。 • 铜钟原本是成套的,主人可能是当时的诸侯,也可能 是某个诸侯国的大臣,拥有一套铜钟,并拥有一支能演奏 它们的乐队,这无疑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
•
•
•
除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外,博物馆一直都对外开放并逐渐延长开放的时间。入馆 人数由每年的5000增至今天的600万。
历博 史物 上馆 的 英 国 国 家
• 埃及文物馆 • 埃及文物馆分为木乃伊和埃及建筑两个馆,是博物馆中最大的专 题陈列馆之一,这里展有大型的人兽石雕、庙宇建筑、为数众多 的木乃伊、碑文壁画、镌石器皿及金五首饰。其展品的年代可上 溯到 5000多年以前,藏品数量达10万多件,其中包括19世纪英 国海军统帅纳尔逊从法国国王拿破仑手中夺取的古埃及艺术品。
巴特农神庙大理石(Parthenon Marbles),博物馆里这块来路不明却异常珍贵的石头, 甚至影响了希腊和英国的外交关系。尽管希腊政府一再要求归还这块1806年被英国大使 艾尔金伯爵拆除的用来装饰巴特农神庙的古代大理石,但遭到历届英国政府的拒绝。
墨西哥双头蛇
• 它由木头(桃花心木和西班牙杉木)雕 刻而成,外面覆满绿松石镶嵌图案。木头 背面被掏空。
中国馆
• 英国国家博物馆的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 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印度展厅一样是该博物馆仅有的几 个国别展厅之一。该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 一言以蔽之,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 明清瓷器等标刻着中国历史上各个文化登峰造极的国宝在这里皆 可见到。
• 英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位 于英国伦敦。 • 它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图书珍品,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 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藏品主要是英国于18世纪至19世纪发起的战争中 掠夺得来。主要受害国家包括希腊、埃及及中国等。英国国家博物馆位 于伦敦中心,是一座规模庞大的古罗马柱式建筑,十分壮观。这里珍藏 的文物和图书资料在世界上久负盛名。英国国家博物馆建于1753年,6年 后正式开放,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珍品,藏品之丰富、 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英国国家博物馆拥有藏品600多万 件。由于开放,原来主要收藏图书,后来兼收历史文物和各国古代艺术 品,其中不少是仅存的珍本。18世纪至19世纪中叶,英帝国向世界扩张, 对各国进行文化掠夺,大量珍贵文物运抵伦敦,数量之多,英国国家博 物馆盛不下,只得分藏于各个博物馆。埃及文物馆是其中最大的陈列馆, 有7万多件古埃及各种文物,代表着古埃及的高度文明。希腊和罗马文物 馆、东方文物馆的大量文物反映了古希腊罗马、古代中国的灿烂文化。
• 《女史箴图》是当今存世 最早的中国绢画,是尚能 见到的中国最早专业画家 的作品之一,在中国美术 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一直是历代宫廷收藏的珍 品。世界上只剩两幅摹本, 其一为宋人临摹,被北京 故宫博物院收藏,笔意色 彩皆非上品。另一幅就是 英国国家博物馆中的这件 摹本。它本为清宫所藏, 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 藏在圆明园中。1860年, 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 大尉基勇从圆明园中盗出 并携往国外。1903年被英 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成为 该馆最重要的东方文物, 称之为“镇馆之宝”毫不 为过。
•
• 神奈川冲浪里
• 此画是日本浮世绘画家葛 饰北斋(生活于西历19世 纪前期)的作品,高25.7 厘米,宽37.9厘米。 • 画名说的不是在神奈川那 个地方冲浪,所以也不叫 神奈川冲浪里,正确的断 句是神奈川冲〃浪里。神 奈川是地名,“冲”指的 是这里附近的海域,“浪 里”是说船只在巨浪下面, 仿佛被包裹进去了。表现 的是船工和巨浪搏斗的惊 险场景,不是冲浪娱乐活 动。用现代汉语来说是 “在神奈川附近海域的大 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