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0t/a含砷固体废弃物处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山东诸城市九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编制日期: 2011年9 月50000t/a含砷固体废弃物处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山东诸城市九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零一一年九月参加编制人员参加编制人员情况:目录第一章总论 (4)第二章项目提出及建设必要性 (6)第三章厂址位置及建设条件 (15)第四章企业含砷污泥产生现状 (20)第五章...工程规模... . (23)第六章工艺方案选择 (24)第七章废渣处置工艺设置 (29)第八章配套管网设置 (30)第九章工程总平面布置.......................................... . (33)第十章节水,节能............................ ........... . (38)第十一章环境影响评价 (41)第十二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44)第十三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 (49)第十四章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计划.................................... (51)第十五章工程投资估算............................ ........... (53)第十六章财务评价........................... ..... ............ . (56)第十七章环境及社会效益分析............................ (62)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1.1.1项目名称50000t/年含砷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项目1.1.2项目承办单位、法人代表项目承办单位:山东省诸城市九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郭卫国1.1.3建设地点湖北黄石市: 新下陆街256号大冶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内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编制单位:上海灵度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资格证书编号:zn2011102341.2研究工作的依据、内容及范围1.2.1研究依据1、关于编制《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废渣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合同;2、《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3、黄石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协调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黄政办发〔2008〕72号);4、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技术资料;5、工程技术人员调查的有关资料、数据等。
1.2.2研究内容和范围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2.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及市场预测。
3.原料化工料供应来源。
4.工艺技术和主要设备的选择。
5.工程技术方案。
6.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
7.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
8.经济评价。
1.2.3 编制原则1、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政策,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2、在厂区总体规划和公司经济发展战略思想指导下,根据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环境条件,使工程建设和企业生产发展相协调,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的效益。
3、本着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原则,采用先进的废渣处理技术,减少废气排放,达到废弃物综合利用,节约资源,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
4、用高效、低耗、投资少、运行费用低、运行稳定、操作管理方便、可靠成熟的废渣处理工艺,确保废弃物达到综合利用,和安全达标的处理效果。
5、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妥善处理废渣处理工程中产生的各种物质,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6、编制中遵循国家防火、安全、劳动保护等有关规定和规范。
1.3项目概况1.3.1项目的提出大冶有色是湖北省规模最大的一家以生产阴极铜为主,同时兼营黄金、白银、硫酸等产品的企业,在全国同类企业中排名第五位。
公司已成为集采矿、选矿、冶炼、化工、压延加工、余热发电、综合回收、科研设计、地勘井巷、建筑安装、机械修造、动力运输等于一体的国有特大型铜业联合企业,是国内五大铜原料基地之一。
公司总部位于青铜文化发祥地——湖北省黄石市,下属7家控股公司:公司生产和销售粗铜、阴极铜、铜精矿、硫酸、磷肥、黄金、白银、硫酸镍、铂、钯、硒、铁精矿、硫精矿、无氧铜杆、彩色铝型材、水泥等产品;从事矿产采选、有色金属冶炼、建筑工程等设计、建设和技术服务;自营和代理矿产品及设备的进出口业务、来料加工、对外贸易和期货交易。
通过持续不断的进行技术改造和工艺革新,公司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具有年采矿240万吨、选矿342万吨和阴极铜25万吨、黄金4000公斤、白银120吨、硫酸60万吨、铁精矿35万吨、铜材加工10万吨的年生产能力。
冶炼诺兰达炉及配套的制酸、制氧、余热锅炉系统等主要生产设备,具有国际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先进水平。
众所周知含砷废渣主要来自冶炼废渣、处理含砷废水和废酸的沉渣、从整个有色冶金系统来看,进入冶炼厂的砷,除一部分直接回收成产品白砷(如从高砷烟灰中直接提取白砷)外,其它的含砷中间产物最终几乎都进入到含砷废渣中。
大冶有色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其含砷废渣储存量也在不断增加,现有的稳定化技术,只能暂时解决含砷污泥堆放问题。
为了彻底解决含砷污泥对环境的危害,必须寻找一条既切实可行,又经济可靠的处置之路。
1.3.2建设内容与规模项目为废渣处置及资源化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 一期工程新建一条年处理规模为5,0000吨的废渣脱砷流水线;2,配套建设一条脱砷后废渣资源化流水线:3. 配套管网工程包括废水管道。
1.3.3设计处置的废渣质量指标指标废渣处置前后对比通过上表可知,将含砷污泥进行资源化处置以后,彻底解决了长期储存的含砷废渣,真正实现含砷废渣零排放。
同时也为企业解决发展的障碍。
1.3.4含砷污泥资源化工艺本项目经过比较几种常用含砷污泥处理工艺,针对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现存污泥特点,首先通过煅烧炉分离提取砷,形成的含砷蒸汽经过冷却回收处理,然后通过湿法回收有价金属,而后将污泥资源化制成建筑材料。
1.3.5项目实施进度本项目自开工报告批准之日起,至建成投产约需12个月。
1.3.6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需财务分析人员进行分析)本项目总投资221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000万元,建设期财务费用48万元,铺流动资金172万元。
所需资金由企业自筹解决。
1.3.7主要经济指标1.4结论与建议该项目实施后,使原有废弃的含砷污泥得到资源化利用,即可变废为宝、实现含砷废渣零排放,保护环境,又节约了能源,属于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政策鼓励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本项目通过对大冶有色公司污泥资源化项目建设,使长期储存的含砷废渣得到资源化处置,充分利用现有先进技术,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化综合利用。
项目建成后,将减少企业污染物的排放,降低污染物指标,极大地改善周边区域的地下水水质及环境状况,保证当地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为大冶有色公司今后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项目运行中应加强环保监督管理,保证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良好的处理效果。
建议项目承办单位要加快前期工作,积极落实建设资金,尽量早日开工,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该项目可能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该工艺在含砷废渣高温脱砷环节的应用,但在有价金属回收及资源化处置上属新技术。
因此,该项目要充分考虑工艺的先进性与技术的可靠性,产品质量既要高又要稳定,唯有如此才能产生最大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了保证该项目能顺利、稳妥的建成投产,建议注意以下几点: 1.争取政府在政策、财政等方面的支持,使企业发展有一个稳定、积极的社会环境;2.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原则,含砷污泥治理技术要在充分论证试验的基础上使用,投入了这部分建设资金,就要保证处置设施可靠、稳定、长期运行;3.加强对含砷污泥的检测,充分发挥设施脱砷效果,充分回收有价金属,减少处置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4.由于项目采用先进设备、技术和工艺,承办单位应注意员工的培训,使之尽快掌握操作技术和提高管理水平,以保证质量、降低成本。
项目实施后,原有污泥中各种重金属及砷的化合物得到消减。
并最终实现全部资源化处置,经财务评价,本项目新增收益高于新增的成本费用,可保本运营乃至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并且环保及社会效益显著。
第二章项目的提出及建设必要性2.1项目承办单位概况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始建于1953年,经过50多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集采矿、选矿、冶炼、化工、压延加工、余热发电、综合回收、科研设计、地勘井巷、建筑安装、机械修造、动力运输等于一体的国有特大型铜业联合企业,是国内五大铜原料基地之一。
公司总部位于青铜文化发祥地——湖北省黄石市,下属7家控股公司:大冶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大冶有色鑫诚铜业有限公司,大冶有色金生铜业有限公司、黄石金谷铜业有限公司、常州市大江铜业有限公司、上海金兆铜业有限公司,佛山张铜大冶铜产品有限公司;1家参股子公司——中铝大冶铜板带有限公司。
近年来,公司先后获得“全国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全国外贸质量效益型企业”、“全国质量管理活动优秀企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单位”等荣誉称号。
今后五年,公司将通过实施“资源开发、规模提升、结构调整、资本营运、人才强企”五大战略,使公司的资产总额和销售收入在2006年的基础上翻一番,销售收入达200亿元以上,在资源状况、生产规模、产业结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等方面达到一流铜企业的水准。
上月初,由国内机构评选出的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位于湖北黄石的大冶有色凭借326.49亿元的年营业收入位居239位,较2010年上升了14位。
2.2项目背景我国砷矿资源丰富,探明储量为世界总储量的70%,砷在农业、电子、医药、冶金、化工等领域具有特殊用途,可用于制取杀虫剂、木材防腐剂、玻璃澄清脱色剂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砷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目前全世界砷的年产量(以As2O3计)约6万t。
砷污染是指由砷或其化合物所引起的环境污染。
砷和含砷金属的开采、冶炼,用砷或深化合物作原料的玻璃、颜料、原药、纸张的生产以及煤的燃烧等过程,都可产生含砷废水、废气和废渣,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有色金属的冶炼过程中,大量的砷化物被引入环境,污染水源,危害人体健康,因此人们对砷毒危害已给予了极大关注。
我国《工业企业卫生标准》规定:地面水中砷最高允许质量浓度为0.04 mg/L,居民区大气中砷化物(按砷计)日平均最高允许质量浓度为0.003mg/m3。
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规定:砷及其无机化合物最高允许质量浓度为0.5 mg/L。
采用现代废水处理技术,含砷废水可以较易实现达标排放,然而,冶炼过程产生的固体含砷废物以及处理废水、废酸产生的含砷沉渣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目前还没有得到彻底根治,大量有价金属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含砷废物的排放现状与环保部门的要求仍相距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