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家管理智慧

法家管理智慧

即便是一个资质平庸的管理者,如果 采用“法治”的制度管理模式,他也 能够将国家管理得很成功、很出色。
❖ 因此,“法治”,就是从这样的人性认识出发 而设计的一种制度管理,用制度来激励并制约 人的自私心,从而服务于统治者的利益。
2020/9/14
13
现代回响
春兰因应人性建制度
(经过二三年努力,已经树立:严“字当头、 从严治厂的风气,”铁的制度、铁的纪律”。 有人曾问:春兰的管理是否太残酷了?陶建 幸答道:“可以这样说,这是现代化大生产 的表现,要是得罪了‘上帝’,市场对我们 的惩罚将会更残酷。)
2020/9/14
5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其霸业的 实现也确实与起用法家人物、实 行“法治”有关。
例1:秦王赢政
2020/9/14
6
例2: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的文化政策以后,学派上 排斥法家。
例3: 《汉书》记载,汉元帝与汉 宣帝的交谈……
2020/9/14
7
法家管理智慧具有以下特色
第五讲 法家的管理智慧
*在先秦百家争鸣的思想格局中,法家是与当 时国家治理实践结合得最为紧密的一个学派。
*从思想渊源上看,法家的源流可溯到春秋时 期的管仲、子产;
*李悝与吴起则是战国初期最著名的法家人物, 特别是李悝,他在《法经》中关于治理论的 阐发标志着法家作为学派的产生。
2020/9/14
1
*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还有重 “法”的商鞅、重“术”的申不害、 重“势”的慎到,以及集“法、术、 势”理论之大成的韩非(约公元前 280—前233年)。
集权管理的管理模式要求最高 管理者对下属进行高度控制,关注 最高管理者的控制艺术与技巧也是 法家管理智慧的一大内容。以最高 管理者的集权 控制为标的管理制度、 管理权威与管理技巧的有机结合, 正是法家管理智慧的特色所在。
2020/9/14
10
第一节 以法为重的制度管理
❖ 顾名思义,法家以重“法”而著名,它在 管理前提、管理取向和管理措施方面处处 显示出以法为重的制度管理的特色。
2020/9/14
4
❖ 《韩非子。五囊》:“上古竞于道德,中世 逐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韩非子认为:“上古社会中的管理者主要是 在道德资源上进行竞争,中古社会中管理主 要是在智谋方面进行竞争,而当下社会中的 管理者则主要是在力量方面进行竞争。” )
❖ 由此,现实管理环境界定为竞争,管理的目 标也就自然而然地被设定增强实力。
2020/9/14
2
韩非(约公元前 280一前233年)战 国末期韩国人[今河 南新郑],韩王室诸 公子之一,《史记》 记载,韩非精于 “刑名法术之学”, 与秦相李斯都是荀 子的学生。
2020/9/14
3
法家观点:主张历史进化,认为 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后世优于前 世,因此圣人治理国家就要因时 变法,而不是效法古代或拘守现 状。
2020/9/14
8
2.以势为尊的集权管理。 法家十分注重最高管理者(帝王) 的权威问题,一方面他们主张帝王应 当充分利用自己的“势”来实行“法 治”、进行管理;另一方面,他们又 主张用“法”与“术”来稳固、强化 帝王的权威,法家所提供的是一种集 权管理模式。
2020/9/14
9
中人”也能把
国家管理得很好;如果放弃“法治”
而实行“人治”,即使像尧这样的圣
人也难以管理好国家,这就好比丢开
圆规和直尺而随意猜度,再高明的木
匠也不能制造出一个车轮一样,而
“让中等才能的管理者掌握法治,就
像让笨拙的工匠掌握规矩尺寸一样,
202都0/9/14能做到万无一失。”
17
❖ 管理者的素质与管理制度本来是管理 活动中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儒家的 注意力集中在前者;法家的关注点则 在后者,在法家看来,管理制度远比 管理者的素质更重要,他们将理想管 理效果的取得寄希望于制度,而不是 寄希望于优秀的管理者。 这意味着,
观点来看,无论是儒家有“人治”还
是法家的“法治”,实际上都属于
“人治”的范畴。
*在现代政治学中,“法治”指的是
“依法治国”,是一种以民主制度为
政治基础的治理模式,强调以出于民
众意志的法律来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
公共事务 2020/9/14
16
❖ 韩非看来,历史上的统治者大多数是
“中人”,即中等才能的人,如果依
2020/9/14
12
❖ 韩非子则认为人的这一自私本性无从改变,也 不必改变,管理者只能顺应并利用人的这一人 性状况。他指出:“要治理好天下,必须顺应 人情。人情是好利恶害的,因此可以利用奖赏 和惩罚的原则来加以引导,赏罚的原则可以利 用,那么令行禁止就可以确立起来,从而治理 国家的办法就可以完备了。”
❖ 一、人性自为的管理前提
在先秦法家代表人物中,慎到提出人性的 “自为”的观点,所谓“自为”,就是自 已依靠自己,自己为自己打算,自己为自 己考虑,自己为自己谋利。
2020/9/14
11
商鞅则指出,人性都是自私自利、好利恶害 的,儒家的仁义道德对这样的人性根本不起作 用,因而只能实现“法治”。
韩非子综合了商鞅和慎到的观点。他从肯 定人性自为出发,进一步论证了人性自私自利 的合理性。在他看来,人们的行为都是自私本 性下的趋利避害的行为,人与人之间关系在根 本上是一种利益关系。他举例就:医生吮吸病 人的伤口,口含病人的脓血…….
❖ 1.以法为重的制度管理。
法家的精义归结为一个字就是“法”,强调 制度管理,反对儒家的“人治”。具体来说,法 家据说 的“法”有立法、变法与任法三重含义, 立法即制度建设,在他们看来制度就是规矩,没 有规矩就谈不上管理;变法即制度变革,法家认 为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制度,管理制度的好坏决于 其与现实的适应情况;所谓任法,即强调在管理 过程中排除情感的因素,不论亲疏,不论贵贱, 一切以法律规定为准绳。
2020/9/14
14
二、以法治国的管理取向
管理取向--将管理活动引导或定位 在何种方向或轨道上去。在这一问 题上,法家与儒家有着重大分歧。 简单地讲,儒家主张“人治”,法 家则主张“法治”。
2020/9/14
15
*法家的“法治”实际上是“以法治
国”,法只是体现独裁者或少数人的
意志的治理国家的工具。从现代法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