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总需求- 总供给模型一判断题(X ) 1财政政策能影响总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货币政策则不能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V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状况下,任何影响IS曲线位置的因素变化,都会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V ) 3.根据凯恩斯主义理论,价格水平和工资总是处于粘性状态,经济恢复一般均衡需要较长的时间。
(X ) 4.当一般价格水平变动时,由于各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变,因此居民不会减少对各产品的需求,总需求水平也保持不变。
(X ) 5.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使各经济主体收入增加,因此,总需求增加。
(V ) 6.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降低,资产市场均衡的实际利率提高,总需求将下降。
(X ) 7.潜在总产出就是资本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时的总产出。
(V ) 8.长期总供给曲线所表示的总产出是经济中的潜在产出水平。
(X ) 9.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区别是斜率不同。
(V ) 10.在AD-AS模型中短期均衡是指短期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二、选择题1. 价格水平上升时,会( B )。
A. 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B. 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C. 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右移D. 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左移2. 下列哪一观点是不正确的 ( D )。
A. 当价格水平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B. 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C.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D.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减少3. 总需求曲线是表明( D )。
C.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D 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A. 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B. 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C.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D.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4.( A ) 5.当(A )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m=-h*△r h 大,则小, △ i 小, △y 小;△ i=d* △ r , d 大,Ai 大,大。
应该选择 D,因为题目是需求曲线变 得更陡峭,理由是正确的A. 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较敏感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较敏感6. 总需求曲线( D )。
A.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B.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C.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左移D.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右移7. 在既定的劳动需求函数中( B )。
A. 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减少B. 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增加C. 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增加D.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减少8. 当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函数是 800-2N , ( N 是使用劳动的数量) 产品的价格水平 是 2 美元,每单位劳动的成本是 4 美元时,劳动力的需求量是( B )。
9. 以价格为纵轴,收入为横轴的坐标系中,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D )。
10. 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 C )。
B.支出乘数较小 D.货币供给量较大 A. 20单位B . 399 单位C .800 单位 D. 80单位A. 与横轴平行的线 C.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B. 向右上方倾斜的的曲线D. 与横轴垂直的线 A. 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B. 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11. 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B )。
A. 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B. 经济中的资源已得到充分利用C. 在价格不变时,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D. 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失业12. 在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的减少会引起(D )。
A. 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C. 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13. 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B )。
A. 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C. 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14. 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若总需求的变动只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会引起收入变动,那么这时的总供给曲线是( A )。
A. 长期总供给曲线B.短期总供给曲线C.都有可能D.都不可能15. 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长期均衡中,总需求增加会引起( A )。
A.国民收入不变,价格水平上升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不变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16. 当(C ),古典总供给曲线存在。
该题目不要讲解,题目不严密A. 产出水平是由劳动力供给等于劳动力需求的就业水平决定时B.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时C. 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供给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作出调整时D.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时17. 如果(C ),总供给与价格水平正相关。
A. 摩擦性与结构性失业存在B. 劳动力供给立即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作出调整C. 劳动力需求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作出调整,但劳动力供给却不受影响D.劳动力供给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作出调整,但劳动力需求却不受影响18. 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减税将(A. 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B. 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C. 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D. 对价格水平和产出均无影响20. 与上题中假定相同,若政府支出增加,则( A )。
24.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ABCD )。
A. 价格水平上升,投资会减少B. 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C. 价格水平上升,净出口会减少D. 价格变化引起可支配收入变化,从而消费变化25. 总需求 - 总供给模型可以直接决定( AC )。
A.均衡国民收入 B .投资 C .价格水平 D .利率26. 考虑能够使得总需求曲线更加陡峭的因素,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是(AB ) A.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敏感 B .投资对利率变化不敏感C.边际储蓄倾向比较大 D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不敏感)。
19. 与上题中假定相同,若增加也上升10%的名义货币的供给,将( C )。
Mf y 不变 P f W=Pw A .对价格水平没有影响B .提高利率上升 C.增加名义工资 10%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 10%A .利率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C.利率水平上升,不影响实际货币供给 B. 利率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增加D. 对利率水平和实际货币供给均无影响21. 与上题中假定相同,名义货币供给增加,则( A .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B )。
B .不影响实际货币供给C.实际产出同比例增加D.利率水平下降 22. 当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 单位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增加时, 总供给曲线会移向 ( D )。
A .右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C.右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23 总供给曲线右移可能是因为( D )A .其他情况不变而厂商对劳动需求增加B .左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D.左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B .其他情况不变而所得税增加了 C. 其他情况不变而原材料涨价 降D. 其他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27.能够使总需求曲线移动向右的政策因素有(ABCD)。
A.政府购买增加; B .私人投资增加C.货币供应量增加 D .转移支付增加28.下列哪些理论可以说明供给曲线为正斜率的(BCD )。
A.工资和价格刚性理论 B .货币幻觉理论C.价格粘性理论 D .工资粘性理论29.短期内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一般可能有以下状况(ABC)。
A.滞胀B .衰退C .过热D .通货膨胀三、计算题1如果总供给曲线为ys=2000+P,总需求曲线为yd=2400-P ,(1)求供求均衡点。
(2)如果总需求上升10%,求新的供求均衡点,并将结果与(1)比较。
注意:需求上升是需求曲线的移动,是截距的变化,不改变斜率的哦(3)如果供给减少10%(供给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将结果与(1)比较。
(4)本题的总供给曲线具有何种形状属于何种类型(1 )由yd=ys 得:2000+P=2400-P,于是P=200, ys=yd=2200 ,即得供求均衡点。
(2)向右平移10%后的总需求方程为:yd=2640-P ,于是,由ys=yd 有:2000+P=2640-P,解得P=320, ys=yd=2320。
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
(3)向左平移10%后的总供给方程为:ys=1800+P,于是,由ys=yd有:1800+P=2400-P, 解得P=300,ys=yd=2100。
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滞涨状态。
(4)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属于常规型。
2. (1) Yd=Y-T 得C=800+,由Y=C+l+G+Nx得,请注意因为字母大写还是小写在宏观里有特殊的含义,如果大写是名义量,小写是实际量,请注意。
讲解时,请用规范的IS、LM 方程进行讲解y=800++200-80r+++400 得=1500-100r (1)又货币需求函数为700/p=(2)联立(1)(2)得y=1000/p-15000/7 即为AD曲线方程。
(2)根据(1)中方法解得政府购买增加到470后AD曲线为y=1000/p+15700/7 将Md=700P=1 代入货币需求函数可得r=. 则l=200-80 ()+=. 两次求得的总需求曲线分别求出y1=1000+15000/7,y2=1000+15700/7 贝U △ I=(y2-y1)=14 由于△ I 为正值,即未增加政府购买时的投资量较大,因此产生14的挤出效应。
四、简答题1.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说明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表示。
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净出口需求。
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
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
(2) a.由凯恩斯提出的价格变动的利率效应:物价下降导致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利率下降,产品市场投资需求和居民户消费需求增加,总需求增加,均衡国民收入增加。
b. 庇古的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下降,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以及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上升,人们会变得相对富裕,于是消费水平相应增加,总需求增加,均衡国民收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