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盛连喜第一章
(8)莱茵河污染事件
1986年11月1日深夜,瑞士巴富尔市桑多斯化学公司仓库起火, 装有1250吨剧毒农药的钢罐爆炸,硫、磷、汞等毒物随着百余吨灭 火剂进入下水道,排入莱茵河。警报传向下游瑞士、德国、法国、荷 兰四国835公里沿岸城市。剧毒物质构成70公里长的微红色飘带,以 每小时4公里速度向下游流去,流经地区鱼类死亡,沿河自来水厂全 部关闭,改用汽车向居民送水,接近海口的荷兰,全国与莱茵河相通 的河闸全部关闭。翌日,化工厂有毒物质继续流入莱茵河,后来用塑 料塞堵下水道。8天后,塞子在水的压力下脱落,几十吨含有汞的物 质流入莱茵河,造成又一次污染。11月21日,德国巴登市的苯胺和 苏打化学公司冷却系统故障,又使2吨农药流入莱茵河,使河水含毒 量超标准200倍。这次污染使莱茵河的生态受到了严重破坏。
十大事件
从1972年至1992年间,世界范围内的重大污染事件屡屡发生, 其中著名的有十起,称之为“十大事件”: (2)卡迪兹号油轮事件
1978年3月16日,美国22万吨的超级油轮“亚莫克· 卡迪兹号”,满 载伊朗原油向荷兰鹿特丹驶去,航行至法国布列塔尼海岸触礁沉没,漏 出原油22.4万吨,污染了350公里长的海岸带。仅牡蛎就死掉9000多吨, 海鸟死亡2万多吨。海事本身损失1亿多美元,污染的损失及治理费用却 达5亿多美元,而给被污染区域的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水污染的河化和稻米而中毒,死亡一百多人。
8)爱知米糠油事件,1968年九州爱知县一带,人们食用含多氯联苯 的米糠油后造成中毒,患者超过1万人,16人死亡。
世界上著名的十大事件
从 1972 年至 1992 年间,世界范围内的重大污染事件屡屡发
生,其中著名的有十起,称之为“十大事件”: (1)北美死湖事件:
环境问题的发生、发展
自从有了人类就开始利用和改造自然。随着人口增加,砍伐森 林、捕杀动物、开垦土地,环境问题开始出现。
远古时代(环境问题的萌芽阶段)
自然为主,人类为奴隶;洪水猛兽 人类被动的适应和利用环境,主要依赖自然而生活; 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未对自然产生太大伤害。 自然界的自发调节作用抵消了许多不利的环境影响。
开发援助
海洋污染 二氧化硫 氮的氧化物 环境问题 考虑不足 发展中国家 公害问题
臭氧层破坏
全球变暖 沙漠化
酸雨
野生生物 物种减少
热带雨 林减少 有害废物 越境转移
烧荒为田移 动工作等
过渡放牧 耕作
人口急剧增加 发展中国家
经济水平上升
贫穷外债
全球环境问题群简图
世界上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
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比利时马斯谷工业区,由于二氧
人把自然当奴隶 19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迅猛
发展,对自然进行掠夺式开发,对全球环境产生了严重的 破坏;蒸汽机的出现、机械化
城市化、产业化进程加快; 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重大公害事件屡屡发生,形成了环境
问题高潮;
人类逐渐认识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环境对策。
知识经济时代(后工业时代)
(3) 墨西哥湾井喷事件
1979年6月3日,墨西哥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南坎佩切湾尤卡坦半 岛附近海域的伊斯托克1号平台钻机打入水下3625米深的海底油层时, 突然发生严重井喷,平台陷入熊熊火海之中,原油以每天4080吨的流量 向海面喷射。后来在伊斯托克井800米以外海域抢打两眼引油副井,分 别于9月中、10月初钻成,减轻了主井压力,喷势才稍减。直到1980年 3月24日井喷才完全停止,历时296天,其流失原油45.36万吨,以世界 海上最大井喷事故载入史册,这次井喷造成10毫米厚的原油顺潮北流, 涌向墨西哥和美国海岸。黑油带长480公里,宽40公里,覆盖1.9万平方 公里的海面,使这一带的海洋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5)四日市事件,1961年日本四日市,由于废气严重污染大气,许多 居民患上哮喘病,多人死亡。 6)水俣病事件,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人们食用被汞污 染的鱼、贝等水生生物,造成大量居民中枢神经中毒,60多人死亡。 7)富山痛痛病事件,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人们食用用含镉废
化硫的粉尘,一周内近60人死亡,千人呼吸系统疾病。 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年美国洛杉矶,由于大量汽车 尾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光化学烟雾,大量居民出现眼睛红肿、 流泪等症状。
3,有5900多人患病,17人死亡。 4)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英国伦敦,由于烟尘和二氧化硫在 浓雾中积聚不散,先后死亡1万多人。
火山喷发
天灾图片
龙卷风
泥石流
印度森林火灾
人祸图片
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及演化
人类出现
原始社会:对环境影响很小且是局部的
农业社会:人类改造环境的初级阶段,对植被损害加重 工业社会:人类统治环境的时代,工业污染成为新问题,分为三个 阶段 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环境大会
环境生态学导论
授课人:邓焕广
《环境生态学导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第三章 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统 第四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第五章 生态系统服务与主要生态系统功能
第六章 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恢复 第七章 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第八章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人视自然为朋友 现代,科学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环境问题依然十分严峻,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仍然
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人类积极进行环境保护。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20世纪80年代初,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等三 大全球性环境问题已初露端倪,进入20世纪90年代,地球荒漠
化、海洋污染、物种灭绝等环境问题更是突破了国界,成为影
(5)西德森林枯死病事件
原西德共有森林740万公顷,到1983年为止有34%染上枯死病, 每年枯死的蓄积量占同年森林生长量的21%多,先后有80多万公顷 森林被毁。这种枯死病来自酸雨之害。在巴伐利亚国家公园,由于酸 雨的影响,几乎每棵树都得了病,景色全非。黑森州海拔500米以上 的枞树相继枯死,全州57%的松树病入膏肓。巴登——符腾堡州的 “黑森林”,是因枞、松树的发黑而得名,是欧洲著名的度假圣地, 也有一半树染上枯死病,树叶黄褐脱落,其中46万亩完全死亡。汉 堡也有3/4的树木面临死亡。当时鲁尔工业区的森林里,到处可见秃 树、死鸟、死蜂,该区儿童每年有数万人感染特殊的喉炎症。
农业文明时代
自然与人“平起平坐”相互抗衡 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人类改造自然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铁
器的出现
由于农业砍伐围垦造成水土流失、荒漠化,对自然有较大伤
害,但限于局部区域。
人类被动地接受环境惩罚或逃避环境灾难。 造成的环境问题 •黄河流域:东汉的大规模开垦 •巴比伦王国
近代工业革命时代
(9)雅典“紧急状态事件”
1989年11月2日上午9时,希腊首都雅典市中心大气质量监测站显示, 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318mg/m3,超过国家标准(mg/m3)59%,发出了 红色危险讯号。11时浓度升至mg/m3,超过mg/m3紧急危险线。中央政 府当即宣布雅典进入“紧急状态”,禁止所有私人汽车在市中心行驶, 限制出租汽车和摩托车行驶,并令熄灭所有燃料锅炉,主要工厂削减 燃料消耗量50%,学校一律停课。中午,二氧化碳浓度增至631mg/m3, 超过历史最高记录。一氧化碳浓度也突破危险线。许多市民出现头疼、 乏力、呕吐、呼吸困难等中毒症状。市区到处响起救护车的呼啸声。 下午16时30分,戴着防毒面具的自行车队在大街上示威游行,高喊; “要污染,还是要我们!请为排气管安上过滤嘴!”。
(6)印度博帕尔公害事件
1984年12月3日凌晨,震惊世界的印度博帕尔公害事件发生。 午夜,座落在博帕尔市郊的“联合碳化杀虫剂厂”一座存贮45吨异氰酸 甲酯贮槽的保安阀出现毒气泄漏事故。1小时后有毒烟雾袭向这个城 市,形成了一个方圆25英里的毒雾笼罩区。首先是近邻的两个小镇 上,有数百人在睡梦中死亡。随后,火车站里的一些乞丐死亡。毒雾 扩散时,居民们有的以为是“瘟疫降临”,有的以为是“原子弹爆炸”, 有的以为是“地震发生”,有的以为是“世界末日的来临”。一周后,有 2500人死于这场污染事故,另有1000多人危在旦夕,3000多人病入 膏肓。在这一污染事故中,有15万人因受污染危害而进入医院就诊, 事故发生4天后,受害的病人还以每分钟一人的速度增加。这次事故 还使20多万人双目失明。博帕尔的这次公害事件是有史以来最严重 的因事故性污染而造成的惨案。
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是西半球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每年向大气中 排放二氧化硫2500多万吨。其中约有380万吨由美国飘到加拿大,100多万吨 由加拿大飘到美国。七十年代开始,这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酸雨区。美国受 酸雨影响的水域达3.6万平方公里,23个州的17059个湖泊有9400个酸化变质。 最强的酸性雨降在弗吉尼亚洲,酸度值(pH)1.4。纽约州阿迪龙达克山区, 1930年只有4%的湖无鱼,1975年近50%的湖泊无鱼,其中200个是死湖,听 不见蛙声,死一般寂静。加拿大受酸雨影响的水域5.2万平方公里,5000多个 湖泊明显酸化。多伦多1979年平均降水酸度值(pH)3.5,比藩茄汁还要酸, 安大略省萨德伯里周围1500多个湖泊池塘漂浮死鱼,湖滨树木枯萎。
第一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天灾
分类:
由于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 地
震、洪涝、干旱、滑坡等自然灾害。 第二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人祸 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或 破坏而引起的环境问题。
• 环境问题主要不是自然灾害问题(原生或第一环境问题,天灾),而 是人为因素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次生或第二环境问题,人祸)。 • 这种人为环境问题一般可分为两类: 一是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超出环境承载力,形成生态环境质 量恶化或自然资源枯竭等现象,即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二是人口激增、城市化和工农业高速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破坏问 题。 • 这些都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所引起的问题。 天灾,常常因人祸而增强。 砍伐森林、水土流失,诱发泥石流、地震、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