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给水系统监控方案智能消防水压监测解决方案文件状态:[ ] 草稿[√] 正式发布[ ] 正在修改文件标识:ZJCL-SYJC当前版本:V1.0作者:周超凡完成日期:2017-10-14温州市魔豆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10月目录一、项目概述 (3)1.1项目背景 (3)1.2建设目标 (3)1.2.1系统建设目标 (3)1.2.2社会建设目标 (4)1.3建设思路 (4)1.4建设意义 (5)二、需求分析 (5)三、建设原则与技术路线 (6)3.1建设原则 (6)3.1.1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原则 (6)3.1.2安全性和可靠性原则 (7)3.1.3开放性与灵活性原则 (7)3.1.4可扩展性与易维护性原则 (7)3.2产品主要技术与路线 (7)3.2.1 基于SOA的平台架构 (8)3.2.2 物联网技术(NB-IOT) (9)3.2.3 传感器技术 (9)3.2.4 大数据技术 (9)3.2.5 云计算技术 (10)四、方案产品介绍 (10)4.1智能水压监控终端 (10)4.1.1 设备组网图 (11)4.1.2 硬件架构图 (11)4.1.3 产品参数 (12)4.2 WEB平台 (12)4.2.1 首页 (12)4.2.2 水压监控 (13)4.2.3 水压管理 (13)4.2.5 告警管理 (13)4.2.6 日志管理 (14)4.2.7 统计分析 (14)4.2.8 系统管理 (15)4.3 手机APP (16)4.3.1 系统登录 (16)4.3.2 APP首页 (17)4.3.3 手机报装 (17)4.3.4 告警 (18)4.3.5 统计 (19)4.3.6 报表 (19)五、服务器配置 (20)六、建设周期 (20)七、售后服务 (20)一、项目概述1.1项目背景消防水系统是为消防部队提供以水为主要灭火剂的消防给水系统,由给水管道、消防装置、供水设施等组成;消防水系统既是城市供水管网附属设施之一,也是火灾控制重要设备;其作用是为室内外消防栓系统、喷淋系统提供稳定的消防水源,它的水压是否满足消防灭火的要求,直接关系着灭火行动的成败,是消防安全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一旦发生火灾,如果没有消防用水或水压不足,后果将不堪设想,延误灭火的最佳时机造成重大人身财产损失。
消防水系统的监管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一个普遍性难题。
目前消防水系统的日常监管工作,主要是基于传统的压力仪表进行水压监测,这种方式在给水系统安装压力表后,只能依靠加强稽查人员巡检,这种被动的人工巡检方式,必然会造成监管不到位,使得消防水系统很难处于全面完好的运行状态,甚至出现火灾现场给水系统无水、水压不足等现象,严重影响城市的消防安全;为解决消防给水系统监管的难题,本方案基于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消防水压集中化、智能化的主动管理,通过不间断的对消防监管的重点区域、重点单位的给水系统进行压力监控,使各级管理人员无论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通过手机查清楚了解各个区域、单位内消防水系统运行状况,真正做到了消防给水系统监管工作的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治理;1.2建设目标1.2.1系统建设目标1、智能水压监控可以全天对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进行监控,能够实现无人监控模式,大大节约人力成本,解决了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查证的问题;2、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系统能够在发生事故后提示巡查人员,前往事发地点进行调查、维修;1.2.2社会建设目标1、从消防部门和各单位社区建设角度看,我们的建设目标是:(1)免去日常到现场监督管理的任务;(2)在火情发生时可以快速确定合适的取水点以及是否需要增压;(3)及时发现消防给水管网无水、压力不足的情况;(4)辅助决策城市消防管网水压监控点位的合理性;2、从供水企业建设角度看,我们的建设目标是:(1)能够及时快速的对消防给水管网进行维护、抢修;(2)节约了大量的淡水资源,挽回了因漏水和不良用水造成的经济财产损。
3、从社会建设角度看,我们的建设目标是:(1)避免了因无水和水压不足而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2)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化水平;(3)降低了消防给水系统的管理、维护成本;我们最终的建设目标是建设智慧城市,而智慧城市的核心特征——以人为本。
任何技术的本质,都是要让人变得更加强大、让环境更适宜人的生活、为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让人与人的沟通更加顺畅……这就是我们公司的建设目标。
1.3建设思路消防给水系统的建设思路基于传感器、视频监控、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GIS地图、手机告警等技术,应用SOA的平台架构设计理念整合形成《智能水压监控平台》,平台包含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两部分,其中硬件包含监测传感器和传输模块,软件平台又包含手机APP和Web管理系统;平台将以全新部署和智能化改造的方式对需监管的重点区域、建筑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监控和告警,通过手机APP向相关责任人推送告警信息,创新管理模式改变以往人力巡检成本高、监管不到位、存在真空的被动局面;1.4建设意义传统的消防水系统管理的方式存在发现问题手段单一,人力巡查的方式存在管理真空,严重影响了城市建筑的消防安全,迫切需要以一种创新的方式改善对上述问题的监督与管理;采用“智能水压监控”解决方案以不间断监控的方式实现了室内和室外消防给水系统的无水、压力不足情况的实时监控、告警和处理,进而实现事件的精准化、精细化、流程化管理,有效降低城市消防管理、运营的成本,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了消防水系统的集中化、智能化监控,为实现城市的全面“智慧消防”添砖加瓦,这也是项目建设的意义所在。
二、需求分析通过分析城市中的室外和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发现在消防水系统监管和管理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各类街区和建筑的消防水系统由于缺乏一个统一的水压监测管理平台,而不能联接起来实现统一的集中管理监控。
且针对水压的监控只能依靠加强稽查人员巡检,这种被动的人工巡检方式,必然会造成监管不到位;各个街区及建筑的室外和室外给水系统的水压都需要专职人员进行人工巡查,工作量很大且不能实时查看消防水系统的压力情况,各消防管理单位也不能实时知道各处消防水压数据,无法及时发现消防给水系统无水和压力不足的情况,进行事前预防提前做好给水系统的运维工作,也无法在发生火情后消防部队出警时做到事中控制,以最快的方式选择建立在有效给水系统上的消防栓进行取水和向室内给水系统注水增压的方式确保灭火现场有稳定消防水源可用;因此消防水系统的管理迫切需要以一种创新的方式改善对上述问题的监督与管理,通过“改人工巡查方式为自动监测方式、改现场巡查为远程监管”不间断的对消防监管的重点区域、重点单位的给水系统进行压力监控,使各级管理人员无论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通过电脑、手机清楚了解各个区域、单位内消防水系统运行状况;三、建设原则与技术路线3.1建设原则“智能水压监控平台”解决方案遵循“简单、安全、实用、先进、可靠”为导向提出了以下平台建设原则:●易用性原则:用户使用与日常运维应尽量简单、便捷;●实用性原则:硬件选型及软件功能应全面考虑实用性;●安全性原则:设备工作在恶劣的环境,平台存储敏感数据需确保设备与信息的安全;●可靠性原则:持续、稳定、高效正常运作是智慧城管监控的基础,需确保平台软硬件的可靠性;●先进性原则:智能硬件需低功耗运行,技术更新迅速,选择先进和成熟的设备和技术作为整个系统支撑,保证平台长期不间断运转和未来有不断发展和扩充的余地;●相结合原则: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满足多种场景的需求;3.1.1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原则通过充分利用现今主流的尖端科技水平和设计思想,利用当今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结合其他成熟的技术成果,能支持多种数据通信、多媒体技术及信息管理系统等,能够适应现代和未来技术的发展。
3.1.2安全性和可靠性原则系统在设计和建设时,操作系统、软件系统等各个方面都考虑了安全措施的完善。
对硬件设备、软件权限都有相应的保护措施。
并结合系统日志,对系统每一步操作进行了有效性和安全性检验,可做到回溯查询。
持续、稳定、高效正常运作是整个系统正常工作的基础。
系统外场设备工作在室外、井内,且环境恶劣,高温、湿度大、甚至水浸,都是对系统设备的巨大考验。
因此,系统必须具有高可靠性的软硬件配置,满足24小时不间断在恶劣的户外环境工作的要求。
3.1.3开放性与灵活性原则系统提供原始数据,采用开放性的通讯协议和数据结构,当功能扩充时和数据应用系统升级时系统可以方便地扩展。
系统的关键模块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单个模块扩充时对其他模块的影响减到最小,并能够支持任何运营商的网络数据。
3.1.4可扩展性与易维护性原则系统设计要能够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实际需求和规模要求,在存储量和处理速度方面充分考虑未来覆盖规模扩展和用户需求容量,做到用户近远期利益整体优化,保证系统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方便扩展。
同时,一方面系统采取模块化的硬件结构,具有快速修复的能力,另一方面建立相应的系统管理和维护机制,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保证用户方便维护并尽量减少维护工作量。
3.2主要技术与路线智能水压监控解决方案以事件的监控、告警、处理为核心,基于传感器、视频监控、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GIS地图、手机告警等技术,采用SOA的平台应用架构设计理念,实现不同厂家、不同产品、不同运行环境、不同开发工具开发的松散型、低耦合的集成,不同的系统可以相互调用功能服务,这符合我们上述所提的诸多建设原则要求;3.2.1 基于SOA的平台架构平台围绕着“应用集成、数据加密、管理透视、事务协同”的总体技术线路,采用平台化、构件化的应用策略,保证最终平台和系统具有高度的可用性、先进性、集成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
各种基于SOA架构的软件架构设计目前在应用领域已经逐步成熟,其好处是实现不同厂家、不同产品、不同运行环境、不同开发工具开发的应用信息系统松散型、低耦合的集成,不同的信息系统可以相互调用功能服务,这符合我们上述所提的诸多建设原则要求。
SOA架构的技术标准主要有:服务组件架构SCA与服务数据对象 SDO。
基于开放标准采用的相关技术有:◆可扩展标记语言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 (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Web服务描述语言 WSDL (Web Services Description Language);◆统一描述、发现和集成(Universal Description,Discovery andIntegration);SOA概念: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是一种用来构建基于服务的分布式整合系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