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反流性食管炎33869PPT课件

反流性食管炎33869PPT课件

热感
- 常于餐后2小时内发生
- 服抗酸剂立即缓解
- 可伴有口腔内酸味或食物味道
.
18
食管以外症状 咳 嗽 哮喘 声嘶
并发症症状
吞咽困难 上消化道出血 食管穿孔
.
19
内镜表现
明确有无反流性食管炎 进行分级判断严重程度
.
20
内镜分级(1996年洛杉矶)
A 粘膜皱襞表面粘膜破损,但破损直径<5mm
NERD
.
41
鉴别诊断
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 心源性胸痛 其他原因的食管炎 贲门失弛缓症、食管癌 支气管哮喘 排除继发因素
.
42
并发症
食管狭窄 出血穿孔 Barrett 食管
.
43
Barrett 食管
下段食管的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 所取代。
化生的上皮有胃、小肠、和结肠上皮 长期慢性GERD的严重并发症 部分可发展为食管腺癌 合并食管腺癌高30~50倍
.
7
胃酸、胃蛋白酶 胆汁反流
抗反流屏障障碍
LOS 功能障碍 裂孔疝
.
症状 食管炎 并发症
8
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
LES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LES静息压力 LES一过性松弛(transient LES relaxations,TLESRs) 非吞咽情况下发生的自发性松弛, 持续时间8~10秒,常伴有胃食管反流。
对儿童疑有GERD或反流相关的肺部病 变有一定价值
.
38
食管吞钡X线检查
可见下段食管粘膜皱襞增粗、龛影、狭 窄等,远端食管运动减弱,食管裂孔疝
阳性率不高
.
39
诊断
因反流症状就诊,内镜下见食管远端炎 症 ,无其他病因食管炎的依据;
烧心,反酸……+
.
40
诊断
有明显反流症状,虽内镜检查无食管炎, 但辅助检查证实胃食管反流异常增加。
反流性食管炎
.
1
概述
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 起烧心等反流症状或组织损害,常合并 食管炎。
与部分反复发作的哮喘、咳嗽、夜间呼 吸暂停、非心源性胸痛及咽喉炎有关
.
2
胃食管反流病 GERD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reflux esophagitis
胃蛋白酶的活性在pH<3时最强,pH>4时减弱
食管酸暴露的时间与损伤呈正相关
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加重损伤
.
12
.
13
继发因素
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 妊娠及其他病因引起呕吐 长期放置胃管、三腔管等
.
பைடு நூலகம்14
病理学
早期 病变轻微期 粘膜充血 上皮层
中期 炎症进展及糜烂形成期 粘膜肌层以上
晚期 溃疡形成及炎性增生期 粘膜下层,很少侵及肌层
B 粘膜皱襞表面粘膜破损直径>5mm,但 破损间无融合
C 粘膜破损相互融合,但未环绕食管壁四周
D 粘膜破损相互融合,并累及至少食管四壁75%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GERD功能检查的适应症
有典型GERD症状,但内镜检查阴性者; 非心源性胸痛或反流相关的肺部及上呼吸道症
.
44
.
45
治疗目的
缓解症状
愈合食管炎
防治并发症
防止复发
.
46
治疗
一般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
药物治疗 antacid histamin2 receptor antagonists proton pump inhibitor prokinetic agents
.
35
食管测压的检查指标
LES的静息压力 LES的松弛率 食管体部收缩幅度 传播方式 UES的静息压力及松弛率
.
36
评价:
发现食管动力异常或频繁的TLESRs 了解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机制 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尤其是否行
抗反流手术
.
37
放射性核素检查方法简便,但短时间扫 描难于充分了解真实的反流情况。
34
Acid perfusion test (Bernstein test)
方法:插鼻胃管(30cm) 先滴NS 10~12ml/min,15min,继滴 0.1 mol/L HCl 6ml/min
结果:阴性 注酸30min无症状 阳性 两次引起疼痛或烧灼感
评价:诊断GERD引起的胸痛具重要价值
.
9
食管清除
蠕动性收缩、唾液中和
膈脚
主动收缩形成高压带
食管粘膜屏障 黏液、上皮紧密连接、
粘膜下丰富血供
胃运动功能 排空延迟
.
10
反流物的质和量 胃酸 胃蛋白酶 胆汁 (DGER) 混合反流
反流物与粘膜接触时间
.
11
不同反流物对食管粘膜的损伤作用
反流物的损伤作用与其酸性正相关,pH<2时 损伤作用最强
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Barrett’s esophagus
.
3
胃食管反流病的分类
以往
非糜烂性反流病 (NERD)
反流性食管炎 (RE)
Barrett食管
现在
胸骨后痛 哮喘、咳嗽 夜间呼吸困难
咽喉炎
溃疡 食管狭窄 消化道出血
不典型增生 食管腺癌
.
4
流行病学
西方国家十分常见 7%~15%
我国北京和上海地区 5.77%
婴幼儿易发生,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和发 育营养不良
.
5
GERD是最常见的消化病之一 (京沪两地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症状发病率 GERD发病率 RE发病率
8.97% 5.77% 1.92%
潘国宗,许国铭,李兆申等。中华消化,1999;4
.
6
抗反流机制
反流物攻击作用
.
15
常见症状
烧心 胸痛 反酸嗳气 吞咽障碍
最常见、最特异
.
16
典型症状
• 烧心 • 反酸
非典型症状
• 胸痛 • 消化不良症状 • 嗳气/腹胀 • 声音嘶哑 • 咽痛 • 咳嗽
.
报警症状
• 吞咽困难 • 吞咽痛 • 黑粪 • 呼吸困难 • 体重减轻
17
烧心
简单定义
起源于胃或下胸部向颈部延伸的灼
状须明确病因者; 难治性症状患者; 抗反流术前了解反流量及原因; 抗反流术后判断疗效
.
28
方法
食管24h pH监测 酸灌注试验
核素胃-食管反流测定
食管测压
胃排空时间测定
.
29
.
30
食管24h pH监测指标及正常值
DeMeester 正 常 值 许 国 铭 正 常 值
pH<4 反流次数 pH<4 总时间 立位 pH<4 时间% 卧位 pH<4 时间%
反 流 >5min
最长反流时间 (5 m in )
<50 <4.2 < 6 .3 <1.2 =3 < 9 .2
<66 <4 <4.3 < 6 .3 =3 <18
.
31
.
32
.
33
症状指数:实际反流症状的次数占总 症状次数的百分比。 50%有临床意义。
评价:目前认为是诊断GERD的金标准。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