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的读写结合教学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的读写结合教学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的读写结合教学
摘 要:作能力是小学语文需要培养的一种重要的能力。我们
要充分地利用教材,又要深入钻研教材,发挥好每篇文章在读写结合
中的范本作用,从词语、句式、段落等层面对课文进行认真地挖掘和
开发,才能精心选择语言训练的内容,让读写结合训练取得最大的成
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阅读
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需要培养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全国小学语文
研究会理事长崔峦老师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
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显
然,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低年
级怎样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起来呢下面就谈谈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
几点做法。

一、阅读教学中要注重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在低年级……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词,更确切地说,就是
词里面所反映的现实的周围世界;词在儿童面前展现出新的、在他入
学以前完全陌生的那许多个方面……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欢
蹦乱跳,使词成为儿童借助它去掌握知识的工具,这是多么重要啊。”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新课标也要求低年级学生能“结合上
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且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而理解并准确运用
所学的词语是写话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寻
找读写结合点,根据词语的不同特点,来帮助学生理解、积累词语,
发现课文字词和生活之间以及字词和文本之间的联系,巧妙地渗透写
话的基础知识。

如在《小小竹排画中游》一文中出现有特点的词:“青青的”“白
白的”“大大的”“宽宽的”。教学中我通过反复朗读来促进学生的理
解,培养学生语感。老师说;“你还知道白白的什么”生回答: “白
白的云”“白白的棉花”“白白的花”……同学们一下子七嘴八舌地说
出了许多词语。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也有效
地加强文字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再如《小松鼠找花生》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同学们掌握“格
外”这个词语的用法,我在运用多媒体让同学们理解“一朵朵金色的
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这句话的基础上问:“格外”还可以换成什
么词呀孩子们很快说出了不同的词语:“很”、“十分”、“特别”……
我趁机点拨:“你们看,我们用换词的方法不仅知道了‘非常’的意
思,还知道了与‘非常’意思相近的三个词语。”这样通过换词训练,
就帮助学生积累了词语。
二、阅读中要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
读与写是属于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要实现两者之间的沟通,可
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教材特点以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
等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为同学写话实践提供仿写借鉴的对象,
达到渗透作文指导的目的。

1.模仿型读写结合。“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
这是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观。 我国着名教育家叶
圣陶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
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处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模仿能力
强,我们可利用这个特点,精心选择易于模仿的课文片段,对学生进
行有效的写话训练。

案例一: 《阳光》一课中有这么一个典型的句式:“山上的小树,
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在理解
这句话之后让学生模仿这个句式写( )的( ),因为有了阳光更( )。
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事物(动物、植物、人物)去说,充
分感受阳光对人类的重要性。

案例二:《菜园里》是一首有特点的儿歌,文章运用拟人的方式
介绍各种蔬菜的特点,富有童趣。教学中抓住这个特点,仿造其规范
的语言和句式进行读写结合,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老师说:“黄瓜是
绿的,身穿绿衣裳,你还知道哪些蔬菜也是绿色的”
生:“苦瓜也是绿色的” “丝瓜也是绿色的”……
师:“蔬菜不仅有绿色的,它还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呢,(出示图片)
你能说说他们不同的颜色吗”

生:“西红柿是红的,南瓜是黄色的……”
师:“你们能够学着‘黄瓜身穿绿衣裳’这句话来说说其他蔬菜
的特点吗”

生“苦瓜身穿绿衣裳, 西红柿身穿红衣裳,南瓜身穿黄衣裳……”
通过这样的读写结合,让学生运用刚从文中学到的某种语言形
式,去转换、丰富、发展课文内容,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
也能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

2.想象型读写结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是以了解文章主要内
容为主,但如果仅仅停留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上,是不利于学生思维
发展的。低年级学生的想象比较丰富、独特,充满了创造色彩,充满
了灵性。我们可精心选择课文中那些高度概括抽象却与中心密切相关
的词语,或是文本中的空白点,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读写结合,使
之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以便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
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1)抓住词语展开想象。如教学《小熊住山洞》最后一个自然
段,我紧紧抓住“感谢”这个词语,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展开想象,
“有哪些小动物来感谢小熊一家它们会对小熊一家说些什么”。学生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围绕小熊一家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品
质进行写话,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2)抓住“空白”展开想象。想象性的读写结合包括让学生补
写文中省略的部分,也可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续写。教学《小松鼠找
花生》一文,文中最后写到“花生是被谁摘走了呢”这就为学生留下
了一个疑问,也为学生留下了一个补白点。这时可以以《小松鼠找到
了花生》为题,让学生去续写课文,想想“小松鼠怎么找到花生,找
到花生后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续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提供给他们想象的机会和空
间,培养了他们丰富的想象能力和思维的灵动性,激发学生对语文的
热爱。

在低年级的写话教学中,每一篇文章都是一座宝藏,都会给我们
的读写结合带来很好的启发。我们要充分地利用教材,又要深入钻研
教材,发挥好每篇文章在读写结合中的范本作用,从词语、句式、段
落等层面对课文进行认真地挖掘和开发,才能精心选择语言训练的内
容,让读写结合训练取得最大的成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