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阅读的挑战与应对

网络阅读的挑战与应对

网络阅读的挑战与应对
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网络阅读首次超过了图书阅读。现代社会,
孩子们因沉重的学业负担,往往无暇阅读经典名著;网络文化盛行,
使许多人疏远了经典阅读,而处于“浅阅读”状态中——有人因此
惊叹:传统阅读的逻辑性遭到了破坏。
但美国权威杂志《今日美国》调查表明:86%被调查的教师、图
书管理员及电脑管理人员相信,孩子们使用因特网不会提高课堂成
绩。因为网络读本更多是一种浅质文本,缺少课内文本的深刻性、
传统名著的经典性,更多的是一种短期时尚文本。另外,人们在网
络阅读时没有一定的阅读深度,这是一种“牺牲深度来扩展广度”
的阅读方式。
当然,网络阅读也有自己的优点:
1.阅读内容更新快
“所写即所见”为写手们提供了更多平台,同时能让读者第一
时间阅读最新信息。
2.阅读目的无功利化
网络阅读是在无心理负担的状态下进行的,更有利于思想解放,
提高创造思维,是一种无功利化阅读。
3.网络搜索辨伪真
广阔的信息量,快速的更新速度,让信息的真伪能够得到更快
的验证。
正因以上特点,网络阅读对有着传统教育基石之称的课内文本
阅读产生了强大冲击,对长期困扰于“费时低效”的课堂阅读教学
起着巨大的影响。
其实,网络是人们吸取知识、交流思想的一种工具,而工具本
身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使用。面对网络阅读的挑战,语文教育工作
者应积极面对,应将电子阅读和图书阅读合理融合,扬各自之长避
各自之短,以达到一种共生共荣的局面。
一、转变角色,做阅读内容的推荐者
在网络阅读进入语文阅读教学后,语文教师必须变换角色,更
加注意培养学生选择阅读的能力。在传统阅读教学中,学生是不需
要也很难自主选择文本的。不过这对被动学习的学生还不至于产生
过大副作用。而在网络阅读进入后,若还是如此的话,局面将难以
收拾。因为网络阅读的内容让人眼花缭乱,有很多无用的信息堆积
其中。如果学生不能恰当选择,其头脑就成了别人的跑马场,根本
谈不上独立思考。此时就需要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在讲授课内文本
时贯穿正确人生观、阅读观教育,提高学生准确筛选信息的能力和
批判性评价信息的能力,引导选择阅读内容,指导阅读方法,控制
阅读时间,把握阅读广度和深度。对网上下载的图书,阅读时要加
以鉴别,做到去伪存真。所有下载的资料仅供参考,如需引用,必
须同纸质图书及其他权威资料认真核校。通过这些方法来培养学生
探索发现的能力,促使他们自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自己获
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
二、坚守课堂,做阅读水平的提升者
网络阅读暂时还难以撼动图书阅读,大量的时间还是被课堂文
本阅读所占领着。我们要抓住机会,坚守课堂这个语文阅读教学的
主阵地,在课堂文本教学中努力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坚持阅读课
教学“学法即教法”的原则,将课堂作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
地。要遵循从整体感知到重点评析的规律,使学生真正能达到《新
课标》要求达到的阅读目标,这样的课堂阅读教学才能成为打开课
外有效阅读之门的钥匙。
同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对网络阅读缺乏经典性的问
题加以重视,指导学生处理好网络阅读与经典文本阅读的关系。网
络阅读引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认识;经典文本阅
读则深化学生思想,震撼学生灵魂,提高学生品位。文本阅读更能
给读者理性判断和思考的机会,一本好书需要细细地阅读、慢慢地
品味。要让学生懂得:读书对于一个人来说,特别是年轻人心智培
养、性格塑造、人生观引导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三、沟通情感,做阅读互动的推进者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值得注意的是要重视阅读教学的情感沟
通,将阅读往纵深推进。网络阅读虽然内容丰富、环境开放、过程
互动,但是其内容稍纵即逝,再加上“一人一机”系统的交往是机
械的,因而无从调动情绪体验。课堂阅读则恰恰相反,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文人互动时时存在、处处发生。在阅读教学中,不管是
教师设计问题、进行活动等,都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不同层次的
阅读中受到关注,让他们感到教师发自内心的爱和鼓励,教师应充
分利用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渊博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
术,在教学中形成师生双方的情感沟通与心智互动,让情感唤起情
感,让互动促进交流,帮助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激发思考、启迪心智、
净化心灵、陶冶性情、升华人格,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增强
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参与的深度与广度,把阅读教学课推向高潮,提
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随着新的阅读介质和手段的不断出现,网络阅读或者说更广泛
意义上的数字化阅读将是一种趋势。不管是书本阅读,还是网络阅
读,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本质上来说,阅读没有捷径可走。教师
要做的最基本的工作就是要培养学生拥有一颗乐于阅读的心灵、一
双勤于阅读的眼睛和一个善于阅读的大脑,这也是应对任何一种阅
读样式挑战的最佳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周移安.网络阅读与语文阅读教学.湖南.
[2]陈端海,宋丽辉.新理念下网络阅读教学初探.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新区一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