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教育改革与科技创新 时政热点链接 强国必先强教。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在中共十八大上的报告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统筹落实好科技、教育、人才三个规划纲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科技进步与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政治经济体制上的伟大改革,教育的改革也势在必行,而科技发展与教育改革密切相关。 创新要求我们在大文化的视野下有效促进中国教育的变革与创新,但中国传统教育的痼疾已经不能适应这种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寻找中国教育的哲学支点和理论生长点。自由、自觉、创新的价值理念将有效支撑中国教育的变革和文化创新。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第四部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接连有三处地方强调“创新驱动”:第一处是在强调四个“着力”时,其中第二个“着力”就是“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第二处是在强调五个“更多”时,其中第三个“更多”就是“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第三处则是明确地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时提到,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新成就,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入列等。 同时,也对今年政府工作提出建议,须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回归教材 一、中国古代教育发展与科技成就概述: (一)、古代的教育发展和改革概况: 1、商代已出现正式学校。“多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汉书.儒材传》西周时设在国都和诸侯国都城的学校叫“国学”。国学分学和小学。规定,太子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贵族子弟十三岁入小学,二十岁入大学。各地还设有“乡学”,是一般贵族子弟的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也就是传授宗教祭祀知识和作战的技能经验。六艺:礼(礼节,仪式),乐(音乐午蹈),射(射箭),御(驾车),书(驾字),数(计算)是必修科目。 2、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突破了官府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3、西汉武帝时期: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还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 4.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备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整套学校体制。 5. 宋代:学校制度更为完备,在中央有太学、国子学等,宋代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书院注重依照封建伦理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在学习方法上也鼓励讨论、辩难和让学生自讲心得,风气比较活跃。 6. 明朝:强化了前代的科举制度。为了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实行八股取士,这体现出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明代中期以来,书院比较兴盛,明朝后期东林书院以其评识朝政的活动而著名。 7. 清朝:前期的科举和学校,基本承袭明代的制度,在教育方面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 (二)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之略说(包括四大发明): 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神秘的天体,遥远的星空,千百年来一直是我们的祖先关注的对象。月亮的圆缺代表了什么?太阳的运动轨迹有规律可寻吗?天上恒星有多少,它们的位置又在哪里?一代代的古天文学家们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留下了无数的发现。陨石,北极光这些天文现象很早就出现在古代的神话里,战国时期的石申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汉代的史官司马迁写了《天官书》,这是对前代天象观测记录的一次总结。 2、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汉代以后,中国古代天象观测继续发展。两晋时期的陈卓,建立了全新的星官体系,并用《玄象诗》将其记录下来;到了宋代,流传下来了一副石刻星图,在公元1054年的时候,观测到了一次罕见的超新星爆发,这对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发展意义重大。天象观测记录丰富,古代天文学人才辈出,使得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3、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历法的变迁 原始社会,人们发现天象的变化与四季交替存在可循的规律。这个规律成为了古人天象观测的最实际的应用,历法便在百姓生存与贵族统治的双重需求下诞生了。 4、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天象观测工具 古人在观测天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制造工具的天赋,圭表、漏壶、浑仪、浑象,每一件都显示着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辉煌,尤其是到了宋元时期,中国天象观测仪器制造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非常遗憾的是,元朝以后,这些仪器的制造水平也停滞不前,随着西方入侵者的隆隆炮声,这些精美的仪器成为中国屈辱历史的见证。 5、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地震档案 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同时也是地震记录最丰富的国家。打开古代地震档案会发现:有智者超前地发明仪器观测地震,也有勇者身处险境去记录分析地震,更有许多无名史官记录下两千多年的地震资料,让我们有可能分析研究脚下的大地何时会发脾气。 6、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神农沧桑(上) 远古时期,人类靠打渔、捕猎采集着野果为生。农业的产生让人类的脚步踏上了文明之路。从此人类开始了定居、耕种、养殖的生活„„ 7、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神农沧桑(中) 古老的育种技术„„甚至皇帝都亲手做过。富有创意的祖先„„是怎样给农作物起名字?悠远的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就近在一日三餐的变化。 8、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神农沧桑(下) 这些我们祖先使用过的工具„„是农具?或是武器?无数巧夺天工的农具„„可能是一个很普通的老百姓发明的。牛犁的出现„„使人类的生产力有了第一次解放。 9、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改变世界的发明:火药(上) 古代医药学家把硝石、硫磺入药治病,而炼丹家却用它来炼制长生不死的仙丹。阴差阳错,仙丹没炼成,倒炼出了火药。刚问世的火药因为各种原因被严格保密,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有人开始用它作法行骗,也有人带者它投身军事,一个伟大的发明终于公诸于世。 10、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改变世界的发明:火药(下) 火药让古老的“石包”发展为今天的“炮”,刀枪剑戟的冷兵器逐渐被各式各样的火药兵器所替代。走上正轨的火药开始广泛介入军事和民用,与此同时,战争和和平贸易却带着它原离故土,向西行进。 1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东方之光:造纸术 一堆乱麻,一块破布,一张树皮,这些废料却能够造出洁白的纸,纸的发明是中国人最伟大的创造,它使文明可以传承,使知识可以传播。千年来,纸的发展从没有停止过,一张普通的纸,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12、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青铜时代 一个纷争的年代,一段青铜兵器的历史,一把王者之剑背后的故事13、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传播文明:印刷术(上) 印刷术不折不扣的是一种改变历史进程的工艺技术。最先发明的是雕版印刷。但对于它的起源众说纷纭,“肇自隋时,行于唐世,阔于五代,精于宋人”是迄今为止最为人们所接受的种精典说法。隋代佛教的兴盛为雕版印刷的起源与初步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在唐代,印刷术不仅仅用于佛经的印刷,一般书籍,日历印量大增;战乱不休的五代,印刷术却没有停止,而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14、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传播文明:印刷术(下) 宋代对印刷术的发展来讲是一个精彩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伟大的活字印刷术,出现了永载史册的布衣毕升;元代是一过渡性阶段,但王桢发明的转轮排字法离机器印刷只有一步之遥;明朝的豆版印刷流传至今,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印刷术的成熟使清代出现了许多精典的印刷巨著。 15、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指南针史话(上) 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这已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但是指南针究竟是由谁发明的呢?本片将为你讲述一个关于指南针的神奇故事。 16、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指南针史话(下) 指南针传到西方后,大大促进了西方航海的发展,直接推动了达伽玛、哥伦布的远洋航行。 17、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辉煌的古船(上) 清朝末期,西方人的铁甲战舰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但是,又有谁知道这些西方的铁甲战舰曾经得益于我们古代船只的发明创造! 18、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辉煌的古船(下) 战船是我国古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大雄伟的战舰让人生畏,为保卫国家立下汗马功劳。但如此辉煌的造船史,为什么到了近现代就没落了呢? 19、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漫话古代桥梁 古桥的历史本来就妙趣横生,更何况中国古人又被加上“古代桥梁工程师”的桂冠。 二、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与科技成就概述: (一)、近代的教育发展和改革概况: 1、清政府的教育改革: (1)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为适应运动的需要兴办了一批新式学堂,这些学堂与以往私塾相比,一是教学的内容发 生变化,开设外语、自然科学课程;二是培养目标主要是从事实际事务的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的先河。标志着中国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 (洋务派1862年创建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1901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2)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又创办了一批新式学堂,目的是宣传维新思想,培养变法人才。1898年,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在文化教育方面颁布了一系列措施: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在各地成立中小学堂,在京师设立大学堂,筹设铁路、矿务和医科等专门学堂;鼓励私人办学,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准许民间创办爆报馆、学会;设立译书局,组织翻译外国书刊。戊戌政变后,只有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被保留下来。 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 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对当时的教育改革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主要表现在:(1)掀起了声讨封建礼教的浪潮;(2)促进了国语和白话文教学的开展;(3)推动了男女平等教育的确立;(4)促进了各教育团体的建立。 中国教育的两次平民化:①春秋时期私学的兴起;②新文化运动时期平民教育的兴起。 (二)中国近代科技成就: 1、詹天佑和京张铁路: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在近代中国科技十分落后,外国人讽刺中国铁路工程师还未出世情况下建成的。 2、冯如研制飞机:冯如是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家和飞行家,冯如研制的这架飞机的飞行高度、时速和航程均创当时世界纪录。 3、兵器制造家龚振麟:龚振麟鸦片战争爆发后,他眼见大好山河被英国侵略者践踏,刻苦钻研科技、改良兵器,自觉投身于反侵略战争中。他亲身奔赴甬东战场,仔细观察英军火轮,制成用人力驱动的叶轮击水“车轮船”和“车轮战船”。林则徐“戴罪立功”于浙江期间,他被调到炮局工作,造出了“枢机新式炮架”,使大炮能够四面转动,灵活射击。 4、李善兰与《方圆阐幽》:方圆阐幽》是清代的数学著作。其内容是关于幂级数展开式方面的研究。李善兰创造了一种“尖锥术”,并把“尖锥术”用于对数函数的幂级数展开;用求诸尖锥之和的方法来解决各种数学问题。虽然他在创造“尖锥术”的时候还没有接触微积分,但他已经实际上得出了有关定积分公式。英人伟烈亚力认为李善兰所著书中,“其理有甚近微分者”。李善兰的这一成就表明,即使没有西方传入微积分,中国数学也会通过自己特殊的途径,运用独特的思想方式达到微积分,基本上完成了由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