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LCD液晶显示器课件

LCD液晶显示器课件

– 某些有机物(胡萝卜胆固醇的衍生物)加热融 化 不透明浑浊液态 透明液态
– 浑浊液态的有机物具有与晶体相似的性质 “液晶”
3
液晶显示的发展过程
• 液晶显示最早研究与应用
– 1961,美国无线电公司(RCA)Williams发现动 态散射 (DSM)液晶
– 1968,RCA的Heilmeir基于 DSM 研制出第一个液 晶显示器件
– 双畴,可改变一个方向的视角
• 一个具有宽的左视角,一个具有宽的右视 角
– 四畴,可改善两个方向的视角
42
TN液晶的双畴工作模式
多畴垂直取向(MVA)
• 在上下玻璃基板上制作小 凸起,改变基板附近的液 晶分子取向
– 三角形柱体小凸起,形成双 畴
– 四面体小凸起,形成四畴
– 无电场,液晶分子垂直取向,
• 减少液晶盒厚度,可以缩短开启和关断时 间
• 启动电压E越大,粘滞系数越小,扭曲弹性
29
提高液晶响应速度的措施
• 液晶材料特性
–减小粘滞系数 –增大介电系数差 –提高弹性系数 –TN液晶材料改进余地不大 –铁电材料目前还不成熟 –理论响应时间 s量级
• 减小液晶单元盒间隙d
–厚度太薄,制作困难成品率下降
2000s,出现中小尺寸液晶电视。 •2000s,在大屏幕电视上,PDP相对于液晶更
7
液晶显示的典型产品
小尺寸、低分辨率、黑白 大尺寸、高分辨率、彩色
8
液晶显示的发展过程
• 目前产业现状
– 日本、韩国、中国三足鼎立,为争夺市场激励 竞争
• 夏普,10代线(2.85m×3.05m,15块42 寸),2010年量产,2012年亏损1440亿日 元,拟出售。
胆甾相分子指向矢旋转示意图
20
棒状液晶——近晶相液晶
• 最接近晶体,有序性最 好
– 层间有序,分子排列成 层,不能在层间移动。
– 层内分子长轴相互平行, 其方向可垂直或倾斜于 层面,分子可以在层内 滑动,但不易转动。
近晶相液晶结构示意图
21
近晶相液晶
近晶A相: 分子指向矢与层法线平行
22
近晶C相: 分子指向矢与层法线成一定角度
• 液晶显示Cr随观察 视角变化很大。
• TN-LCD,随着视角 的增加,对比度下 降,甚至出现阶调 反转,变成负像。
37
• 液晶视角特性:对比度随人眼观察视角的变 化特性。
• TN液晶
– 无外电场,每个像素液晶分子平行基板平面(x,y) 平面,绕基板法线z轴扭曲一定角度
– 电场超过临界值,液晶分子长轴从垂直于z轴沿 电场方向转过一个角度,造成不同视角光程差 nd不同。
• 厚度 ~2m
30 • 增大液晶单元盒驱动电压V
过驱动(Overdrive)技术
• 在寻址电极打开瞬间,使液晶像素两端电 压迅速增大,使液晶分子迅速扭转
• 扭转后迅速将电压下降到正常水平
31
Overdrive优点
• 有效提高液晶响应速度,同时不影响液晶 寿命
– 使灰阶-灰阶响应时间接近黑白响应时间, 10ms
以分子为轴的折射率
椭球 椭球方程
x2 no2
y2 no2
z2 ne2
1
33
• 光波沿液晶光轴(z)传播
–截面为x,y平面的圆,半径 为no –偏振方向可取垂直于液晶 光轴的任意方向,对应折射 率都是no
无双折射效应
34

35
36
LCD的视角问题
• 液晶本身不发光, 对比度Cr=Tmax/Tmin。
互平行,指向矢平行于 层平面的分子长轴方向。
– 相邻两层分子,其指向 矢有一轻微的扭曲角。
– 分子指向矢沿着层的法
19
线方向排列成螺旋状结
胆甾相、扭曲相列相
• 相列相液晶,添加旋光 物质胆甾相液晶
• <<h(螺距),透射光是 沿着螺旋轴旋转的偏振 光
• 透射光偏振方向的改变 由分子扭曲角决定扭 曲向列相(TN)液晶
• 中国,7条高世代(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相继建设和生产,政府在LCD产业累积投入 1000亿,2014年中国LCD电视产量1.4亿台。
– 京东方,3年盈利1次;2015年4月20日,宣布 投资¥400亿(政府、银行融资各45%,京东方
9
2014 年至 2016 年,全球液晶显示面板市场份额变化
– L:图像中每个子像素的亮度 – Ls:背光源亮度 – T(R) :液晶盒每个子像素的透射(反射) – Ls, T(R)原则上是位置(x,y)和时间(t)的函数 – Ls很难被控制
• 基本原理:外加电场液晶分子排列液 晶盒的透射(反射) 。
– T(R),整个液晶盒、而不是单纯液晶材料本身 的透射(反射)
– 传播方向不变,损耗 46 较小,透过率较高
• 光线入射到多区的均匀介 质
– 多个液晶畴区,分子取向 不一致,形成多个折射率 突变界面
第3章 液晶显示技术及设备
• 3.1 液晶简介 • 3.2 液晶的基本物理特性 • 3.3 LCD模式及其特性 • 3.4 LCD驱动 • 3.5 LCD显示器
1
3.1 液晶简介
• 3.1.1 液晶显示的发展过程 • 3.1.2 液晶显示的特点
2
3.1.1 液晶显示的发展过程
• 19世纪末,发现液晶现象
Transition) • 3.2.4 液晶指向矢分布的数值计算方法 • 3.2.5 液晶的单轴光学特性 • 3.2.6 液晶光学特性的数值计算方法
13
3.2.1 液晶定义和分类
• 液晶:某些(有机)材料在固体和液体的中间 状态
– 外观,流动的浑浊液体 – 物理特性,晶体的各向异性
• 溶致液晶
– 一种溶质溶于一种溶剂形成液晶态物质,目前 尚未用于显示器件。
• 不同方向入射光透射率不同 视角小(30~40 )
– 响应速度慢
• 外加电场改变液晶分子排列响应速度慢 (100~200ms)
– 不适合高寒高热地区军用
• 现状:
– 已实现全高清至4倍高清 – 水平视角140 ,垂直视角135
12
3.2 液晶的基本物理特性
• 3.2.1 液晶的定义与分类 • 3.2.2 液晶的连续弹性体理论 • 3.2.3 弗里德里克斯转变(Fredericksz
• 基本原理:外加电场液晶分子排列液 晶盒的透射(反射) 。
– T(R),整个液晶盒、而不是单纯液晶材料本身 的透射(反射)
44
3.3.1 液晶电光特性与液晶显示
• 液晶的电光特性
– 光散射性 – 吸收二色性 – 双折射性 – 旋光性
45
光散射性
• 光线入射到单区均匀 媒质
– 液晶排列整齐,垂直 入射
– 只对灰阶部分的翻转电压进行提升,提升的最 大值也不会超过“黑→白→黑”部分的最大电 压,寿命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 液晶本身最大的翻转电压处在“黑→白→黑” 阶段,而所有灰阶部分的翻转电压全部都小于 “黑→白→黑”的部分。
32
3.2.5 液晶的双折射光学特性
• 折射率椭球
–液晶具有单轴晶体光学特性, 折射率在平行和垂直于分子 长轴方向不同
– 液晶盒的最佳光程差是按垂直入射光观对线察比设角度度、计不颜同色,、
• 视角增加,对比度下降,甚至阶调辉反度均转不,同 变 成负像
38
光学薄膜相位差补偿技术
• 以TN常白模式为例, 无电场,亮态,透过特 性与视角关系不大。
• 有电场,暗态,液晶分 子基本垂直玻璃基板表 面,一般为正性双折射, 透过率与视角关系十分 灵敏。
– 1969,RCA公布并出售液晶发明专利
4
液晶显示的发展过程
• 1960年末,发明宾主效应液晶
– 液晶与二色性染料混合 – 工作电压高、功耗大
• 1970年初,发明扭曲相列液晶(TN-LCD)
– 电场型,无电化学蜕变,寿命长 – 工作电压低、功耗小 – 广泛用于中小尺寸显示屏,如手表、计算器等 – 行数增加时,对比度变坏,视角变窄
上下偏振片方向相互垂直,
暗态
双畴垂直取向液晶结构
– 加电压,小凸起间产生倾斜
电场,使液晶分子偏离垂直
43 方向,亮态
液晶显示的本原理
• 基本物理量:亮度L=Ls T(R)
– L:图像中每个子像素的亮度 – Ls:背光源亮度 – T(R) :液晶盒每个子像素的透射(反射) – Ls, T(R)原则上是 位置(x,y)和时间(t)的函数 – Ls很难被控制
• 热致液晶
– 当液晶物质加热时,在某一温度范围内呈现各 向异性的熔体。液晶显示器采用工作于室温的 热致液晶。
14
热致液晶——根据液晶分子结构
• 棒状液晶
• 盘状液晶
棒状分子应用最为广泛
15
棒状液晶——向列相液晶

向列相液晶瞬时示意图
16
液晶的有序参量
• 指向矢相同,液晶分子 排列也有所不同。
• S=(3<cos2>-1)/2
– 表示液晶分子排列的有 序程度
– :液晶分子长轴相对于 指向矢的偏离角
– S=1,完全有序
– S=0,完全无序
液晶分子长轴与取向矢的空间关系
– 一般液晶,S[0.3, 0.9]
17
有序参数受温度的影响
• 温度越高,有序参数越 小
– 熔点以下,晶体,S=1 – 熔点以上,清亮点以下,
近晶C*相
• 近晶C相,添加旋光物质 近晶C*相
• 分子指向矢不仅与层法线 形成一定角度,而且围绕 层法线形成圆锥旋转结构。
– d:层间距
– P:指向矢在圆锥旋转一周 时沿层法线方向通过的距 离
• 铁电液晶工作基础
近晶C*相分子结构示意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