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乳腺癌术后中度淋巴水肿患者穴位按摩的护理观察
总结1例乳腺癌术后中度淋巴水肿患者穴位按摩的护理体会。
此例患者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出现中度淋巴水肿,我们对此患者病情进行了全面的评估,通过进行中医穴位按摩、健康教育指导、心理护理,患者患肢肿胀感明显缓解,水肿基本消退,至今为止水肿未见明显反复,淋巴水肿得到显著疗效。
标签:穴位按摩;乳腺癌;中度淋巴水肿;护理观察
淋巴水肿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由淋巴循环障碍及富含蛋白质的组织间液持续积聚引起的。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跃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1]。
手术治疗目前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然而术后并发症,尤其是上肢淋巴水肿,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其发病率为10%~37%[2],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因素:①治疗相关因素: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治疗方法引起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不同;②癌相关因素:肿瘤的分期、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及乳腺癌发生部位等与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有密切相关;③患者相关因素:年龄、肥胖程度、是否合并高血压等都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密切相关;④其他因素:术后感染可引起淋巴管炎及术后活动不当导致淋巴水肿;腋窝积液使腋区组织水肿,造成淋巴液回流受阻[3]。
我科于2014年11月21日收治1例乳腺癌根治术后中度淋巴水肿的患者,我们每周对患者进行患臂测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2岁,因发现右乳肿物1年,粗针穿刺病理示浸润性癌1w,于2014年7月4日入院。
诊断:右乳浸润性癌于2014年7月7日在全麻下行右乳单纯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前上臂臂围35cm。
术后行AC-P方案化疗,于2014年11月21日再次入院进一步治疗。
诉:右上肢肿胀不适10d余。
测量患肢上臂臂围为39cm。
全身评估:体型轻度肥胖,心理焦虑。
社会状况:对疾病缺乏认识,家庭经济状况一般,为职工医保报销。
2 护理措施
2.1臂围测量法于患肢腕横纹上10cm处及肘横纹上10cm处分别测量其周径与健侧对比。
臂围评估:患者左、右腕横纹上10cm处周径为25cm。
患者左肘横纹上10cm处周径为35cm,患者右肘横纹上10cm处周径为39cm。
上肢淋巴水肿程度分为3级轻度水肿:患侧上肢周径比健侧粗3cm以下,多限于上臂近端。
中度水肿:患侧上肢周径比健侧粗3~6cm,水肿的范围影响到整个上肢。
重度水肿:患侧上肢周径比健侧粗6cm以上,水肿的范围波及整个上肢包括手指,使整个上臂和肩关节活动受限。
疗效标准显效:水肿完全消退或减轻1个级度。
有效:水肿减轻但未达到1个级度。
无效:水肿未减轻或加重。
2.2中医穴位按摩先对患肢内、外、前、后四侧施以拿揉法约10min,同时
配合点按内关、曲泽、少海、外关、手三里、肩髎、肩髃穴,在按揉肩部和肩胛区1~2min,最后推右上肢前侧和后侧各3~5遍,均按向心性方向操作。
1次/d,10次为1疗程[4]。
治疗7d后上臂水肿显著减轻,治疗2疗程后,患肢肿胀感明显缓解,水肿基本消退,至今为止水肿未见明显反复。
2.3向心性按摩分三步:第一步,从指尖到手腕;第二步,从手腕到肘部;第三步:从肘部到肩胛,由远心端往近心端推。
2.4健康教育指导患者遵循患肢不受压、不持重、不破损的原则。
不在患肢采血、输液、测量血压;不用患肢提重物﹤5kg;不在患肢带过紧的戒指、手镯等饰品;患肢放于低位置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做增加患肢阻力的剧烈重复运动;坚持功能锻炼,做好患肢保护。
2.5心理护理与患者热情交谈,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
促进患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告诉患者精神因素会影响疾病的重要性。
创造良好的周围环境,例如采用宣传防癌抗癌的知识、心理干预的音乐疗法。
3 小结
淋巴水肿是由于淋巴管缺失或阻塞,淋巴液回流受阻,大量的体液、蛋白质在皮下积聚而成。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因清扫了周围的淋巴组织,造成局部淋巴系统损伤,加上术后的回流受阻、活动不当等因素的作用,使淋巴水肿成为不可避免的并发症之一。
穴位按摩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祖国医学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要施治,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
穴位按摩具有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激发人的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调整人的机能、祛邪扶正的目的。
穴位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保健按摩;以经络穴位按摩为主,其手法渗透力强,可以放松肌肉、解除疲劳、调节人体机能,具有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延年益寿之功效。
其按摩手法,并不一致,但归纳起来,常用手法可选如下八种:按、摩、推、拿、揉、捏、颤、打等法。
应该知道,上述八种手法,不是单纯孤立地使用,常常是几种手法相互配合进行的。
中医学认为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究其病因多由于乳腺癌术后的患者久病、手术等耗伤气血,气血运行不畅、寒凝痰滞、气滞、血瘀,久则聚而成结节。
现代研究证明推拿可改善外周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5,6],对淋巴液的回流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中医按摩用于治疗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能够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减轻水肿程度,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将会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在进行患者健康教育过程中,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至关重要,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乐于听取、接受科学正确的指导。
健康教育指导让患者意识到采取预防行为带来的效果,以及不良行为带来的后果。
除了预防及正确的处理水肿外,全身护理也很重要。
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指导、营养支持治疗等。
参考文献:
[1]高红.皮硝联合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淋巴水肿的应用体会[J].医学信息,
2014,2(27):342.
[2]陈海燕.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2010,4(24):900-901.
[3]叶红,陈正红.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护理进展[J].医学信息,2010,11:3226-3227.
[4]周登芳,张金凯.按摩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8(下):13-14.
[5]李静.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山东中医杂志,2010,29(8):545-546.
[6]李军,魏东明.推拿对家兔佐剂性关节炎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10,38(1):37-39.编辑/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