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采空区勘察与治理技术
区规模、埋深、开采层数、开采时 间、塌陷情况、充水性等因素不同, 无法采用统一的探测模式。
(3)从物性上研 究采空区对上覆岩
层的影响
2 采空区勘察技术
2 常用物探方法及其适用性
国外部分国家采空区探测方法
技术方法
国家和地区
美国
自动电阻率法
☆
电法
电阻测井
√
瞬变电磁法
√
电磁法 地面雷达
跨孔雷达
√
高分辨率反射波法
(4)调查该矿 开采规划与地表 拟建工程的空间 关系
2 地表变形情况调查
2 采空区勘察技术
收集地表移动变形观 测数据及分析报告
研究地表塌陷、陷落 特征及分布规律
估算已发生地表变形 量,预计残余变形量
2 采空区勘察技术
3 采空区覆岩结构的初步认识
收集矿区地质勘 探报告及图件
收集矿区“三带” 发育资料
0.15 及规则冒落带
散体岩体 结构
岩体被多组结构面切割,呈碎块、颗粒 状,非均质各向异性
<0.15
不规则冒落带
2 采空区勘察技术
剩余变形量预计及剩余空洞估算
1 剩余变形量预计
剩余变形量
基本沉降未结束 的沉降量
残余沉降量
据《三下采煤规程》,连续6个月 地表下沉量<10mm,被视为地表下
沉基本结束。
2 采空区勘察技术
(1)观测线布置:宜平行和垂直矿层走向或开采工作面布设不少于
两条直线的观测线,其长度应超过移动盆地的预计变形范围,走向观测线( 即观测线平行矿层走向),应有一条测线通过预计最大下沉值的位置;倾向 观测线(即观测线垂直矿层走向)不宜少于2 条。
(2)观测点布置
2 采空区勘察技术
(3)观测周期 观测周期可根据地表变形速度和开采深度公式计算:
第四系松散物 θ(45°)θH1覆岩 H2
δ(70°)
采空区
δ
采空区影响宽度
采空区影响范围示意图
2 采空区勘察技术
2 残余空洞估算
剩余采空区的体积(V):V=Va-ΔV 式中:Va—采空区总体积,其值为:Va=S×M×K ΔV—当前冒落岩石所充填体积 S—采空塌陷区面积 M—煤层厚度 K—煤层回采率。
瞬
变
电
磁
法
工
作
原
理
2
a
0 4
20
Ar
nr
As
ns
I
0
5t 52V t, r
3
瞬 变 电 磁 法 的 物 理 基 础
孔中瞬变电磁法原理——地井(巷)、同井和井井
瞬变电磁一次磁场磁力线图
Primary Field from Surface Loop
异常体二次感应磁场磁力线图
同一异常体不同孔位瞬变电磁响应特征
1)采空区勘查工程量平面布置图
1/1000~2000
2)采空区井上下对照图
1/1000~2000
3)建设工程场地平面布置图
1/1000~2000
4)采空区物探成果图
1/1000~2000
5)采空区钻孔柱状图
1/200~500
6)采空区平面、断面分布图
1/1000~2000
7)剩余变形量预测成果图
1/1000~2000
综合性
• 地质、岩土工程、物探工程师密切配合,制定分析方案
地质先导
钻孔探查与验证
1 钻孔探查的目的
2 采空区勘察技术
查明采空 区覆岩结 构特征
采集岩样 进行物理 力学性能
测试
查明采空 区范围、 几何形态
探查“三 带”高度 及压实程
度
2 采空区勘察技术
2 布置原则
(1)根据工程 地质测绘资料确
采空区失稳与破坏模式分析 地表残余变形量预计 残余空洞估算 稳定性评价
危害性评价及防治措施建议
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 1 采矿情况调查
2 采空区勘察技术
(1)调查采空 区的范围、形状 大小、埋深情况 等几何特征
(2)调查煤矿 历史沿革、开采 时间、采煤方法、 顶板管理方法、 煤柱留设情况
(3)调查工作 面布设方向、尺 寸与推进速度, 采后岩移与地表 变形时空关系
2 采空区勘察技术
采空区稳定性评价及危害程度分析
采空区 自身的 稳定性
自然状态下的稳定性 施加工程荷载后的稳定性
稳定性评价内容
采
空
区
活
化
建(构)筑地基的稳定性
2 采空区勘察技术
稳定性评价方法
概率积分法
预计方法
典型曲线法
长 壁
式
剖面函数法 开
采
有限元
老 采
空
数值计算法
离散元
区
部
分
边界元
开 采
老
采
二维梁(板)柱模型
对于采空区覆岩来讲,与原生沉积或构造结构面相比, 采动岩体次生结构及次生结构面对工程岩体稳定性的控 制作用更为显著
2 采空区勘察技术
2 采动岩体工程地质分类
采动岩体 结构类型
描述
完整性 “三带”发育情
指数
况
连续岩体 结构
主要结构面为层面,岩体呈层状结构特 点,坚硬岩层和软弱岩层往往交互沉积 ,变形破坏时硬岩起关键控制作用,软
构造与地震、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 4 采空区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测绘、物探、钻探、测试) 5 采空区稳定性评价(剩余空隙体积和残余变形量估算、
稳定性计算) 6 采空区稳定性分区及评价 7 采空区对拟建工程的危害程度评价 8 采空区治理措施建议 9 结论及存在问题
2 采空区勘察技术
主要图件:
空
结构力学法
区
三维关键层模型
3 稳定性分区
2 采空区勘察技术
(1)采空 区自身稳
定性
(2)采矿 地质条件
等
(3)特殊 构筑物的
要求
(4)地表 剩余变形 量计算成
果
地表移动变形观测
2 采空区勘察技术
线路通过大面积采空区,当缺乏资料且勘探难以查明采空区的 基本特征时,应布设观测网,进行定期观测,直接查明地表变 化特征,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有条件的可进行井下复测。
岩芯完整程度
2 采空区勘察技术
采空区及其“三带” 识别特征
2 采空区勘察技术
采动岩体的工程地质分类及强度预测
1 采动岩体结构定义
采动岩体结构:采动岩体结构是指岩体中采动次生结构 面与结构体的排列组合特征,也就是说不同的采动次生 结构面与采动结构体之间,以不同方式排列组合形成了 不同的采动岩体结构。
部分开采
• 房柱式、条带式或巷柱式开采所形成的老采空区,由于残留煤 柱的支撑力依然存在,大多存在很大的空洞,对地表建构筑物 具有潜在危害性。剩余空洞体积估算主要指部分开采。
2 采空区勘察技术
采空区覆岩 保护带
移动影响 宽度
宽度
10m
路基底宽 40m
保护带 采空区覆岩
宽度 移动影响
10m
宽度
公路路堤
水平煤层采空区地表移动盆地形态曲线 急倾斜煤层采空区地表移动盆地形态曲线
倾斜煤层采空区地表移动盆地形态曲线
影响地表变形的主要因素
1 煤炭开采与沉陷
煤炭开采与沉陷 采空区勘察技术 工程与环境物探 勘察及治理实例
2 采空区勘察技术
煤矿采空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写提纲
1 前言(项目由来、目的、任务、规范规程、勘察工作综述) 2 建设工程概况 3 勘查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
定
一般来讲,地质调查、采矿情况调查、物探 异常与形变沉降中心重合的位置一定是采空 区,只需布少量钻孔,而将多数钻孔布置在 需要进一步验证和精细划分边缘带的位置。
(3)根据地表 变形观测资料确
定
(2)根据物探 异常确定
3 钻孔施工
掉钻、卡钻、埋 钻情况
进尺快慢、孔口 吸风、有无瓦斯
气体
冲洗液消耗与漏 失情况
防治措施建议
2 采空区勘察技术
建筑结构措施(增设抗变形构件) 经
济
、
技
根据采空区的稳定性、 采用筏板基础、桩基础等 危害性确定防治措施
术 、 效
益
对
采空区治理(全充填、部分充填等) 比
煤炭开采与沉陷 采空区勘察技术 工程与环境物探 勘察与治理实例
Transmitted current
Measured voltage
垮落带破坏特征
1) 不规则性 垮落带内岩块不能传递水平力,呈不规则状。
2) 膨胀性 岩石碎胀性使垮落带岩石的体积增大,使垮落
带与未垮落顶板岩层下方的自由空间逐渐变小。
1 煤炭开采与沉陷
裂隙带破坏特征
1)岩层破坏有规则: 无论是垂直岩层面或平行岩层面的裂缝均使岩层
保持原有的层状; 2)破坏程度分带明显: 裂隙带在垂直剖面上分为:严重断裂、一般开裂
☆
地震波 弹性波层析
√
面波
√
声波 声波谐振法
√
重力 微重力法
√
射气 α 卡钋 218
√
注:☆先进,√较好。
2 采空区勘察技术
日本
俄罗斯
欧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物探成果的综合分析
2 采空区勘察技术
• 在物探资料解释时应考虑多解性,区分有用信号与干扰
多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