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及维修
安全阀压力过高
用户在没有仪表时自调压力造成的
用户最好配一个压力表,试压前应把安全阀压力先降下来,再推手柄,给压力读表,否则会把压力表撞坏在没压力表时应先把压力降低到负载物不能升起来,然后逐渐调高压力(此时应一直推着手柄在上升位置)到负载能升起来后再多调2-3MPa约为调压螺丝的1/4圈左右,以保证多路阀全流量工作。因为安全阀有可能提前开启
检查系统,修补泄漏点
3,油泵长时间工作、震动使泵盖螺钉松动
适当拧紧螺钉
4,吸油管道漏气
检查吸油管道,密封紧固
5,吸油不充分
1油箱内油面过低
补充油液
2吸入管道堵塞或通径小
清洗管道选用不小于油泵入口通径的吸油管
3吸油口过滤器堵塞或通流量少
入口过滤器选用通流量为油泵流量2倍以上的过滤器
4油粘度过高
选用推荐粘度工作油
压
力
升
不
上
去
1,油泵不上油或流量不足
按前述方法排除
2,溢流阀调整的的压力太低或出现故障
从新调整溢流阀压力或修复溢流阀
3,系统中有泄漏
检查系统或修复泄漏点
4油泵长时间工作泵盖螺钉松动
适当拧紧螺钉
5吸入管道漏气
检查各连接处,并予以密封、紧固
吸油不充分
同前述排除方法
噪
声
过
大
1吸入管道漏气
检查吸油管道,密封紧固
上盖裂应改变举升角度,改用我公司带卸荷功能的油缸,否则只换油缸上盖还会被撞裂
活塞杆与导套拉伤造成漏油
活塞杆与导套一旦拉伤,没有修复价值只能报废,应防磕碰活塞杆,随时清除磕碰痕毛刺,更换失去密封功能的防尘圈,注意用油清洁
内漏
活塞胶圈磨损,断裂
产生磨损应检查油液的清洁度,防止更换胶圈后仍出现磨损.胶圈断裂应检查压力是否超高,应把压力调到额定压力以内.活塞与缸筒的配合过大造成内漏,无法修复应回厂解决
活塞与缸筒拉伤
活塞与缸筒拉伤造成的内漏,在换缸的同时应检查油液是否清洁,防止拉伤再度出现
胶圈老化失去密封功能
胶圈受压变形,应更换
挡圈坏造成密封胶圈坏
活塞上的挡圈在装配时易切坏,一旦切坏会影响胶圈的使用寿命,造成内漏.建议采用专用工具防切
爬行
油中有气造成油缸爬行
油缸上有放气螺钉的可拧开放气螺钉放气.没有放气螺钉的可将油缸反复升降到头,气体可排除,爬行现象即可消除
跳压机构密封不严造成跳位压力低跳位压力不准
密封不严可将滑阀拆开后检查钢珠及密封带有无缺陷,如钢珠有麻坑及锈蚀应更新,密封带不严应重新砸密封带,以保证跳位机构的密封,同时仔细排除赃物造成跳压低,跳压不准的可能,体积较小,质地较软的异物可以通过清洗后砸密封带的方法清除
分离套或滑阀有毛刺造成跳位压力不准
分离套或滑阀有毛刺造成跳位压力不准应将滑阀拆解后用油石去刺后重新装配,分离套和肖子装好后应仔细检查分离套能否自由运动,有无卡滞现象,把卡阀不跳位的可能控制在组装和试车之前
油箱中油少,油泵漏气进油管漏气造成的油中有气而出现的油缸爬行,应针对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排除油缸爬行故障
油缸拆检修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阀卡
油中赃物造成卡阀
油中有赃物造成的卡阀现象极普遍,有时异物体积较大,不能用力推拉更不能用手锤砸,否则卡的会更紧,应尽量在不伤害阀与体的情况下想办法取出异物,小直径异物造成的卡阀可用清洗的办法解决
滑阀有毛刺或滑阀弯曲变形
滑阀有毛刺:滑阀某一肩部有亮点或细小铁屑,可用油石磨去,用手推拉滑阀在阀孔内运动。有毛刺的部位会感到阻力突然变化,甚至推不进阀孔,须用心注意,切不可强拉应拽造成阀孔拉伤滑阀变形是摔砸滑阀造成的,现场无法修复
内漏
滑阀与本体之间的间隙过大或本体孔被拉伤
间隙过大多是用油太脏造成的磨损,配合间隙超出应有的范围。应重新铰孔后再配上合适的滑阀使其间隙在4-8um之间,在无油状态下用手推拉滑阀,应感觉到本体与滑阀之间有一种均匀的摩擦力,即俗称的“肉劲”.过松过紧都不好:松了可能造成配合间隙过大,产生内漏,过紧有可能造成卡阀。有机会时应配合着空气量仪多去体会,此种感觉经验很重要,尤其是在没有仪器仪表的情况下很多场合都能用的上本体孔拉伤多是由于油脏或滑阀肩部有毛刺造成的应用油清洁;服务修理现场应注意不能摔,砸,磕碰滑阀,防止变形及产生毛刺,在装配前应用油石将滑阀各个肩部的毛刺彻底清除干净以防止装入时拉伤本体阀孔
FP75分配器平衡孔没装对方向
FP75分配器滑阀上的平衡孔应朝着本体进油孔方向,防止高压油造成液压卡出现
滑阀肖子松
肖子松动造成的阀卡修理时,不能只简单的把肖子砸回去了事,应将肖子与所配合的支承一起换成新的重新砸好,以保证紧配合,否则肖子还会窜出来
DF40阀本体变形
DF40多路阀是由多片阀体组成的,由三条丝对的扭力卡阀现象磕消除
液压锁阀芯与阀座之间不严
液压锁阀芯与阀座之间的异物一旦造成密封不严多数都会出现异物嵌入尼龙阀芯表面,将异物剔除后尼龙阀芯上的伤痕过大需要更换尼龙阀芯
液压锁座胶圈损坏
液压锁座胶圈坏应更换,更换后重新装入锁座时应防止切胶圈,最好用合适的钻头将本体上装锁座孔的锐边毛刺去掉。注意去毛刺时应避免产生新的毛刺,关键是钻头角度要合适,切削刃前角要磨成≥900不能磨成锐角,这样用手拧钻头即省力去刺及尖角的效果又好。(没设备则用手拧钻头)还可形成良好的导入角。
轴与原动机不同心
重新安装达到说明书要求精度
4油中有气泡
补充油液或采取结构措施把回油口浸油面以下入
5泵转速过高
6泵压力过高
是泵的压力降至额定压力以下
7轴密封处漏气
更换油封
过
渡
发
热
1油温过高
改善油箱散热条件或增设冷却器使油温控制在推荐正常工作油温范围内
2油粘度太低,内泻过大
安全阀孔被赃物堵住
油缸常见故障产生的原因与排除方法
外漏
密封件损坏变形
密封件受压变形造成的漏油则要换胶圈。高温造成的密封失效,应在更换胶圈的同时排除产生高温的根源。零件配合间隙过大造成的胶圈损坏修理时不能只简单的更换胶圈,应采用换件的方法改善零部件配合间隙,防止密封件反复损坏
YG110油缸上盖裂造成的漏油
上下盖纸垫破裂或螺钉没上紧
上下盖纸垫损坏应检查是否由于回油阻力过大造成的损坏应予排除后再换纸垫才能彻底解决漏油问题。注意:回油管路不能太细太长,不能有死弯,一般回油阻力不应超过0.6MPa以FP175分配器为例:其回油管路内径应是∮25mm左右,长度不应超过1米。同时应注意回油滤清器是否被堵塞。排除螺钉松动造成的漏油,应在紧固螺钉前检查纸垫是否被冲坏,否则易造成返工
系统回油阻力过高造成漏油,甚至FP175分配器下盖破裂
本体有砂眼
本体砂眼不多见,因沙眼造成的漏油多数在短时间内不易发现,有可能在油温升高长时间使用后才出现渗漏,应更换本体
漏装胶圈
在组装多路阀片前,应有槽内抹上少许黄油,防止在组装时胶圈掉出造成漏装
胶圈槽内有金属屑等异物
胶圈槽内有异物造成的渗漏,不用把所有胶圈都拆下来检查,可用手指捋胶圈外表面,哪个胶圈有突高的感觉肯定是胶圈与胶圈槽之间有异物,可用划针剔出
安全阀底座松造成的压力过高
安全阀底座松造成的压力过高是由于安全阀底座受到压力冲击有少部分安全阀底座松开逐渐挤向安全阀调节螺钉,使调压弹簧被压缩造成压力超高。由于弹簧是被逐渐压缩的,在机车上齿轮泵逐渐被高压油破坏,在此情况下齿轮泵不会裂(因为齿轮泵的效率已被严重破坏了,不可能裂壳)新泵换上一下就裂开了,新泵的容积效率一般都在90﹪以上,安全阀打不开压力可能到极高直到泵壳裂开。这就是旧泵不裂壳新泵裂壳的原因修复方法:先把安全阀底座紧到25-35N.m以保证其底座牢固可靠,然后用仪表或凭经验把压力调好,方向同前
选用推荐粘度工作油
3工作压力过高
降压至额定压力以下
4回油口直接接到油泵入口
回油口接至油箱液面以下
振
动
过
大
1泵轴与电机轴不同心
重新安装达到说明书要求精度
2安装螺钉松动
拧紧螺钉
3转速或压力过高
调整至许可范围以内
4吸入管道漏气
检查管道各连接处,予以密封紧固
5吸油不充分
同前处排除方法
6油液中有气泡
补充油液或采取结构措施把回油口浸入油面以下
选用推荐粘度工作油
7,油温过低,使油粘度过高
加温至推荐正常工作油温
8,吸油管道或滤网堵塞造成吸油不畅
清洗管道或过滤装置,除去堵塞物,更换或过滤油箱内油液
9,吸油过滤器过滤精度过高造成吸油不畅
按说明书正确选用过滤器
10,吸入管道漏气
检查吸油管道,密封紧固
流量不足达不到流量值
1,转速不够
提高转速
2,系统中有泄漏
不调位或调位压力不准
跳位压力过高,接近或超过安全阀压力引起不跳位
应从油脏卡住升压阀入手进行故障排除,先别调整调压螺丝,可将安全阀压力调高然后多次推动滑阀用压力油撞击冲洗升压阀,可恢复跳位压力正常。事后把安全阀压力调到正常值。如无效再调调压螺丝如还无效再拆检滑阀跳压机构。
油中有赃物卡住升压阀(小柱塞)造成不跳位
外
渗
漏
1密封老化或损伤
更换密封
2进出油口连接部位松动
紧固螺钉或管接头
3密封面磕碰
修磨密封面
4外壳体砂眼
更换外壳体
换向阀常见故障的产生原因与排除方法
外漏
密封胶圈损坏
胶圈坏应分析原因:如果是因为装配时切胶圈,应把滑阀肩部快口清除涂油后再装入
密封胶圈长期受压变形及使用过程中受热变形
胶圈受压变形应更换胶圈,热变形除应更换胶圈还应排除产生过热的根源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及维修
泵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现象
产生原因
排除方法
油
泵
吸
不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