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毕拉河林业局非木材林业资源及产品评估

毕拉河林业局非木材林业资源及产品评估

第33卷第3期 2010年6月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Inner Mongolia Forestry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01.33.N0.3 

Tune,2O1O 

文章编号:1006—6993(2010)03—0056—03 毕拉河林业局非木材林业资源及产品评估 

任立杰 ,杨玉祥 ,王柏升 ,李玉财 (1.内蒙古毕拉河林业局资源科,鄂伦春自治旗诺敏镇165474; 2.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驻内蒙古毕拉河林业局森林资源监督办事处,鄂伦春自治旗诺敏镇165474) 

摘 要:“非木材林产品”,包括来自森林、其他林地和森林以外树木的非木材产品。非木材林业资源是我国林 业三大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了第一、二产业中的物质形态上的产品,也包括了第三产业的森林服务业。 非木材林业资源主要对象是物质形态上的产品,包括干鲜果品、油料、饮料、调料、森林食品、工业原料、药材、花 卉、藤、棕、苇、林产化学产品等。文章就毕拉河林业局非木材林业资源及其产品的评估进行了分析论述。 关键词:非木材林业资源;产品;评估 中图分类号:¥789 文献标识码:B 

1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及区域的主要特征 毕拉河林业局地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东南 部,行政隶属鄂伦春自治旗管辖,地理位置为东经 122 ̄40 36”~123。55 O0 北纬:49。00 37”~49。54 49”。该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 而漫长,夏季短而多雨,四季昼夜温差变化大,植物 生长期短。植物主要由东西伯利亚植物区系、蒙古 植物区系和东亚植物区系构成,水平分布规律是自 西北向东南由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农田逐 渐过渡。 2主要野生经济植物资源现状分析 区域内主要野生经济植物有36科119属135 种。其中以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其次为山野菜资 源和油料植物资源。代表经济植物有苍术、黄芩、白 藓、芍药、黄芪、细叶柴胡、桔梗、苦参、草乌头、胡枝 子、沙参、铃兰、缬草、水蒿(柳蒿芽)、榛子等l5种。 可直接开发利用的植物种类有苍术、芍药、白 藓、金莲花、蕨菜、猴腿菜、沙参、桔梗、燕子尾(凤毛 菊)、野韭、榛子、细叶柴胡、大叶龙胆、大叶柴胡、草 乌头、苦参、荨麻(蜇麻菜)、缬草、黄花菜、水蒿(柳 蒿芽)等。 近期、中期可开发利用的植物种类有升麻、鹿蹄 草、唐松草、地榆、小白花地榆、老鹳草、铃兰、柳兰、 山尖子、旱麦瓶草、鹅不食、胡枝子、兴安藜芦、驴蹄 草、假升麻、斩龙剑、蚊子草等。 收稿日期:2010一O1—04 作者简介:任立杰(1967一),男,山东省金乡人,助理工程师 需要保护种源,经人工栽培后,可开发利用的植 物种类有黄芪、贝母、远志、防风、玉竹、五味子等。 该区的开发建设已有50余年的历史,但长期以 来,由于当地群众对野生经济植物的种类、用途、生 态习性了解甚少,加之当地缺乏合理的规划和科学 的管理,除少数种类的植物被采收利用外,其他种类 的野生经济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 重视。大多数野生经济植物自生自灭,目前仍处于 无序的自由经营状态,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目前区域内野生经济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所从 事的项目主要体现在传统的采集业方面,采集业在 该区属季节性生产行业,主要采集山野菜、药材、食 用菌、榛子等传统的野生经济植物,山野菜采集以蕨 菜、柳蒿芽为主,蕨菜年均采集量800t,年均产值 320万元;OP蒿芽年均采集量100t,年均产值lO万 元;野生食用菌年均采集量210t,年均产值54万元, 其中黑木耳年均采集量lOt、蘑菇年均采集量200t; 榛子年均采集量lOt,年均产值2O万元;野生药材采 集属零星采集,采集量较少,均采集量lO000kg,年 均产值4万元,主要是白藓皮;种植业主要从事食用 菌黑木耳的人工种植,年均采集量lOt,年均产值7 万元;森林旅游业起步较晚,但已形成一定规模,经 济效益较好,年接待1万人(次),年均产值9万元。 非木材林业资源种类产品、产值及发展潜力与目标 详见非木材林业资源调查统计表。 区域内非木材林业资源中,山野菜和食用菌的 采集利用是影响本区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 第3期 任立杰等:毕拉河林业局非木材林业资源及产品评估 分,是林业职工增收的重要途径,林业局有计划组织 职工、家属进行蕨菜采集;药用植物大部分都是零星 采集,其采集利用所产生的社会经济作用并不明显, 但部分职工的增收起到重要作用;受人为因素的影 响,野生榛子的采集量远远低于历史年份的产量;人 工食用菌黑木耳以柞树木段为主,今后人工食用菌 黑木耳的生产将发生转变,从原来用段木生产转变 

为用木屑、麦麸为原料的袋装生产为主,其生产能力 会不断增强,产量和产值不断提高,作为一个阳光产 业在社会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森林旅游业的产量、 产值在不断增大,增加社会就业、增加收入,作为一 个具有优势的阳光产业产生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详见表1)。 

表1毕拉河林业局非木材林业资源调查统计表 单位it、kg、万元、万人次 

注:食用菌、山野菜为湿重,其他草本林药产量为“千克”,旅游业产量为“万人次”。 总之,非木材林业资源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本区 利用认识不够,存在不合理利用的短期行为,开发利 

林业增效,林业职工增收,社会稳定和群众脱贫致 用盲目性大,管理力度不足,造成单位面积产量下 富,对于目前林区实施“天保工程”,分流下岗职工, 降,对非木材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造成严重危害。 解决就业门路,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当地群众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乱采乱挖,大肆 义。大力发展非木材林产品,对促进本区的经济发 地向大自然掠夺更多的资源,以出售更多的初级产 展,致富林区职工,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 品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这样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极 意义。 为严重的破坏,更有甚者,可能导致某些野生经济植 

3存在问题与分析 ①许多有开发价值的非木材资源有待查清。区 内非木材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其间不乏极有开发价 值的物种资源,但蕴藏量不明,以至丰富的非木材森 林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②野生资源分散,尚未 进行人工培育。③产业起步晚,市场及产业链培育 不足。目前野生经济植物采集仍处于民间采集、交 易为主的初级阶段,由于大多数野生经济植物产品 尚未进行过深加工处理而以原料的方式被外地的商 贩收购,产品附加值低,难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对野生经济植物产品的深加工基本还是空白,缺乏 具有一定规模的从事非木材森林资源采收、加工、销 售的龙头企业。④在采集业方面,缺乏统一的管理 和正确的引导。当地群众对非木材森林资源的永续 物资源的浪费和遗传基因的丧失,致使某些物种可 能灭绝,这样就很难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和经济效益。⑤春秋两季森林防火期期间,大量野 生经济植物资源无法及时采集,造成资源浪费。因 春秋两季森林防火期期间,非防火人员不准人山,导 致大量野生经济植物资源无法及时采集,造成资源 浪费。⑥森林旅游业接待能力尚需提高,旅游设施 尚需进一步完善。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现有 旅游设施及旅游接待能力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 要。 4发展目标、布局与措施 4.1发展目标 一是森林旅游业: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景观资 源、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野生动植物等旅游资源,以 ・58・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区内自然保护区及森林公园的景观资源为依托,通 过争取立项,引进资金,完善景区、景点的道路和基 础设施建设,构建区内森林旅游网络体系,大力发展 森林旅游业。 到2010年,实现年接待游客4万人(次),森林 旅游综合社会产值36万元;到2020年,实现年接待 游客9万人(次),森林旅游综合社会产值90万元。 二是森林食品、森林药材产业:利用丰富的野生 经济植物资源,大力发展山野菜、食用菌、森林药材 采集业、种植业及加工业,满足市场对无公害绿色食 品和中药材的需求。扶持龙头加工企业的发展,鼓 励企业自办基地,带动林户建设基地。 到2010年,人工种植食用菌年产量13t,年产值 9万元;野生食用菌年产量220t,年产值68万元(其 中野生黑木耳产量20t、年产值28万元,蘑菇产量 200t、年产值4O万元);山野菜年产量900t,年产值 420万元(其中蕨菜800t、年产值320万元,柳蒿芽 产量100t、年产值1O万元);中草药年产量 lO000kg,年产值4万元。 到2020年,人工种植食用菌、野生食用菌、山野 菜年产量和年产值与2010年相比不会有大的增加, 但中草药年产量和年产值会有所增加。今后随着市 场需求,中草药栽培、种植业会形成一定规模。 三是经济林产品采集、种植业:到2010年,榛子 年产量lOt,年产值20万元。到2020年,榛子年产 量、年产值将维持现有水平。 4.2发展布局 ①森林旅游业:主要布局在毕拉河林业局的达 尔滨湖自然保护区、毕拉河国家森林公园等地。② 森林食品、森林药材产业:布局于区域内的各个林 场。③经济林产品采集、种植业:布局于区域内的各 个林场。 4.3措施 4.3.1森林旅游业 一是进一步加强旅游资源的区内外、国内外宣 传力度,进一步提高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的知名度。 二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 高旅游接待能力。 三是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旅游接待人员业务素 质,提高旅游接待服务水平。 4.3.2森林食品、森林药材产业 一是加强领导,建立区域内非木材森林资源的 数据库,在查清资源的基础上,在统一规划的基础 上,立足本区资源优势,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方针, 以市场为导向,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因地制宜地发 展投资少,见效快,具有本地资源优势的名、优、特新 产品,根据本区具有丰富的野果、野菜和中草药资 源,可考虑兴建各种山野菜、野果加工厂、饮料厂以 及中药厂,尽快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二是积极依靠科技进步,增加科技投入,大力加 强对野生经济植物各种有效成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 研究,与此同时,大力引进和深入探讨各种深加工、 精加工技术,促进新产品的开发,提高产品的竞争 力。 三是对经济价值高,稀有的种类,为缓解资源不 足对生产的影响,积极采用现代科技开展引种驯化 工作,应用基因工程,人工培育出抗逆性强,有效成 分足的新品种;与此同时,用组织培养(试管苗)法 加快这些名贵野生经济植物的繁殖、扩大种植面积, 形成规模化经营,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四是由于该区野生经济植物种类比较繁多,成 熟季节存在差异,因此,正确掌握采集时间,以免对 野生经济植物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有不良的影响。具 体注意事项如下:对珍贵稀有的植物要定期限制采 集,以免绝迹;利用根部、根茎、鳞茎的植物,采挖时 以分散为宜,以促进其更新生长;对利用果实为主的 植株,在花期应禁止放牧和其他人为的破坏。 五是在春秋两季森林防火期期间,森林防火在 严格管理的情况下,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人员,进 行野生经济植物资源及时采集,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六是从长计议,做到统筹规划的原则。资源开 发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超负荷开发,更不能竭泽而 渔,杀鸡取卵。由于对现有的资源研究还不十分透 彻,人们对许多种类的性质以及用途也不甚了解。 为了使其将来更好地造福人类,所以在开发的同时, 保护好物种的种质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维护物种 的多样性,以便永续利用。 4.3.3经济林产品种植业 针对油料植物榛子分布很广、相对集中、面积较 大,目前产量低,很难形成经济优势的情况,可以建 立榛子良种园,改进种植、管理技术,提高榛子产量, 或引进外地优良榛子品种与本地品种进行杂交试 验,以培育出果大、产量高、抗病虫害、抗寒能力强的 新品种。 4.3.4非木材资源产业经营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