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施肥技术:04第四章 肥料效应函数法

现代施肥技术:04第四章 肥料效应函数法

第四章 肥料效应函数法
一肥料效应函数法的定义
是以田间施肥试验为基础,将不同处理 的产量进行数理统计,求出在该试验条 件下施肥量与产量的之间的定量函数关 系。
二肥料效应函数的建立
多个田间试验点的施肥量与产量进行统 计分析,归纳整理,构建肥料效应函数 方程式。
进行显著性检验(挑出显著的) 剔除非典型性的
二肥料效应的函数类型与性质
(一)一元肥料效应函数 1直线相关
y=b0+b1x
注意: 公式中的值都有相应范围,应确定其线
性界限 多年、多点田间试验检验后方可应用
二肥料效应的函数模式与性质
(一)一元肥料效应函数
随着施肥量增加,边际产量=AC10-CX.ln10递减, 总产量按一定渐减率增加而趋于最高产量。
15.92-0.88x=0
x=18.1
y=
第二节 肥料效应方程的应用
一计算最高产量及其施肥量 (二)二元
例题:玉米氮、磷肥产量效应方程为
y=240.22+23.91x1-0.95x12+15.27x21.09x22+0.68x1x2 求最高产量及其施肥量?
23.91-1.9x1+0.68x2=0 15.27-2.18x2+0.68x1=0 x1=17,x2=12.3 y=
二肥料效应的函数模式与性质
(一)一元肥料效应函数
一般而言:
b0、b1为正
b2为负
二肥料效应的函数模式与性质
(一)一元肥料效应函数
(3)三次多项式(S曲线)
土壤供肥水平较低时,一元 肥料效应函数易出现三次多 项式。
b3<0,产量有一最大值,即为 d2y/d2x=0时
2b2+6b3x=0 x=-b2/3b3
二肥料效应的函数模式与性质
(二)二元肥料效应函数
3边际代替率
产量不变时,两种 养分施用量的增减 比率。
即等产线上的斜率。
二肥料效应的函数模式与性质
(二)二元肥料效应函数 4等斜线 等产线上斜率相同的点连接起来的线 5脊线 等产线上斜率为0或∞的连线
脊线即AC和BD
C D
G B
A
两条脊线为养分间代替的分界线,夹 角越大,两种养分替代范围大。
夹角反应交互作用,如果为90°,
无交互作用,
B
< 90°正交互,
> 90°负交互
两条脊线的交点是最高产量点G
脊线与等产线的交点是一养分恒定时, 另一养分的最高产量点
C
ⅢⅣ
D G
ⅡⅠ
A
各等产线上边际代替率等 于两种肥料价格比之倒数 的各点连接起来,即为养 分经济最佳配比线GF
如:北京冬小麦氮x1,磷x2肥效应方程:
Y=371.45+ 0.62 x1+21.58x2-0.01x1x2-0.009x12-0.55x22 PX1=1,PX2=1.08 ,PY=0.36
最佳产量施肥量氮-64kg/667m2,磷9kg/667m2 或者最高产量、最佳产量的施肥量超出实际水平 最高产量、最佳产量低于不施肥的产量
二计算经济合理施肥量 (一)基本概念
R>0,边际产值>边际成本 R=0,边际产值=边际成本 R<0,边际产值<边际成本
边际产值=边际成本时,边际利润率为零, 利润最大,此时的施肥量为最大利润施肥
(二)最大利润施肥量 1一元
b1+2b2x=PX/PY X=(PX/PY-b1) /2b2
第一阶段:相对合理 施肥(产量太低)
第二阶段:合理施肥
第三阶段:过量施肥
递减 递增
A B
C
A边际产量最高点 B平均产量最高点 C边际产量最低点
二肥料效应的函数模式与性质
(二)二元肥料效应函数
表征两种养分的增产效应: 某一养分增产显著时,效应曲线急
剧上升,效应曲面也急剧升高。 两种养分的交互作用影响曲面的形
求经济最佳施肥量? 40.68-0.264X=3.1/1 X=142.35
m
2二元
pX1/py
pX2/py
例题:莜麦氮磷肥效应函数:
y= 364+19.1033X1-0.1359X12+16.197X20.2036X22+0.1555X1X2
(一)回归系数平均法 各试验点的肥料效应回归方程的对应回
归系数相加,求平均值(小范围) 也可采用平均产量进行回归统计。
吉林玉米氮磷肥效应方程: Y=420+20x1+22x2-0.18x1x2-0.25x12-0.52x22 Y=499+27x1+10x2-0.06x1x2-0.55x12+0.14x22 Y=520+15x1+21x2-0.2x1x2+0.18x12-0.2x22 (420+499+520)/3= (20+27+21)/3 =
(二)分类回归 大区域范围内,按照土壤肥力水平构建几个
代表性的肥料效应函数方程式。 按照土壤基础生产力水平(无肥区产量)高
低归类,再分别统计。(大范围)
一般可分3~4级,产量级差50~100kg/667m2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肥料效应函数的类型及其性质 第二节 肥料效应函数的应用
第一节 肥料效应函数的类型及其性质
C
ⅢⅣ
D
B

G

FA
二肥料效应的函数模式与性质
C
(二)二元肥料效应函数
6技术合理施肥区 B
ⅢⅣ
D G
ⅡⅠ
A
二肥料效应的函数模式与性质
(三)三元肥料效应函数
第二节 肥料效应方程的应用
一计算最高产量及其施肥量
(一)一元
dy/dx3;15.92x0.44x2,求最高产量及其施肥量?
1总产量曲线:施 肥量与总产量关 系的曲线
2边际产量:指增(减)单位肥料所增
(减)的产量,即
,也叫平均边
际产量。
精确边际产量:
氮肥对冬小麦的效应(kg/hm2)
氮肥用量 产量 平均边际产量
0
4132
45
5692 35
90
6457 17
边际产量反映施肥量增加所引起总产量的变动率
3平均增产量:单位肥料的平均增产量, 即:
态: 正交互效应时,曲面顶部的斜率大, 反之较平坦
直观体现两种养分的单一增产效应及其交互作用
二肥料效应的函数模式与性质
(二)二元肥料效应函数 1最高产量
二肥料效应的函数模式与性质
(二)二元肥料效应函数
2等产线
肥料效应曲面上产 量相同的各点的连 线在底平面上的垂 直投影。
等产线为椭圆形(二次式), 中心点为最高产量点。 等产线距原点越近,产量越低, 反之越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