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府信息化建设思路

政府信息化建设思路

电子政府信息化建设综合解决方案1. 前言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信息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综合实力的基础。

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我国信息化工作非常重视,专门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指出了"统筹规划、联合建设、统一标准、专项结合"的十六字指导方针。

同时,国务院下发的"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2001-2005年规划纲要"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政府机关转变职能,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重要环节?quot;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软件基地根据多年来在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工程建设实施的丰富经验,在知识经济信息化理论指导下,根据政府管理、办公、业务开展的实际情况,运用先进成熟的信息系统技术,编制本政府信息化建设工程解决方案,争取为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做出贡献。

2. 背景2.1. 政府信息化现状当前各国的信息技术的竞争也非常激烈,都在争夺信息技术的制高点。

为此,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信息产业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来看,我们要进一步认识信息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建设电子政务系统,构筑政府网络平台,形成连接中央到地方的政府业务信息系统,实现政府网上信息交换、信息发布和信息服务是我国信息化建设重点发展十大领域之一。

"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构,承担着大量的公众事务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其信息化建设是社会的需要。

我国已经把信息化作为非常重要的战略提出来。

我国信息化的工作首先从电子政务入手,带动其他领域信息化的工作。

而电子政务就是建立电子政务的平台,通过电子政务更好地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可以说政府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

从世界范围来看,推进政府部门办公网络化、自动化、电子化,全面信息共享已是大势所趋。

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把推进发展中国家政府信息化作为今后的工作重点,希望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改进政府组织,重组公共管理,最终实现办公自动化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而在世界各国积极倡导?quot;信息高速公路"的五个应用领域中,电子政府被列为第一位。

我国政府部门掌握社会信息资源的80%的有价值的信息,3000多个数据库,急需采取有效手段让这部分信息进入市场进行流动,产生增值。

各省有关部门对于启动省内政府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手段开发利用作了一定的工作,但在全国范围内还未形成将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态势,缺乏行之有效的组织和办法。

我们的企业和个人常常无法通过正规渠道获取统计资料等信息,不可避免地造成经济上的损失,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电子政务是完善现代政府管理,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管理措施,是政府运作管理机制的范式转变。

政府管理作为上层建筑,必须服务于时代的社会经济基础。

新经济形势要求政府必须削减旧经济时期膨胀起来的许多不必要的权力,把政府包揽的社会事务大部分还给社会,由社会组织自行管理。

这样,政府部门就可以把握全局,进行宏观管理,有利于大幅节约政府管理成本,转变政府作风,防止腐败现象。

这是进一步协调社会矛盾的重要渠道,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由于政府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电子政务的主要目的是推进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全面信息共享等工作进程,从而营造运用信息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的电子化虚拟机关,实现广泛范围意义的政府机关间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经由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并依据人们的需求、人们可以使用的形式、人们要求的时间及地点,提供人们各种不同的针对个性的服务选择。

电子政务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扩大对外交往的渠道,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1. 政府信息公众化、准电子政务、区域电子政府、统一电子政府(大网络政府),每个阶段的功能和服务对象有一定差别;2. 统一政府门户网站和地方政府门户网站对电子政务的推广应用非常重要,但目前只有个别城市政府网站具有门户的作用,全国性的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比较滞后;3. 现行政府网站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域名和网站名称不规范、联系信息不完整、网站设计不专业、信息量少、实用性差、缺乏交互性、更新不及时、离用户期望水平有很大差距等;4. 研究表明,中国目前的电子政务度为22.6%。

这项指标是在对196个政府网站的内容、功能及问题进行详尽的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电子政务水平的指标体系得到的。

该指标体系包含政府机关的基本信息、政府网站的信息内容和用户服务项目、网上政务的主要功能、以及电子政务的推广应用四个方面共计30项评价指标;电子政务的根本意义不在于表现形式上,更重要的在于为公众提供实用的信息和服务,在线提交和审批等功能只是电子政务的部分内容。

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无论是信息的实用性和完整性还是实质性的电子政务功能都还离公众的期望有很大差距。

2.2. 政府信息化建设需求政府信息化建设工程是一项大型的系统工程,只有深刻细致的了解掌握实际应用需求情况,通过对其应用特点全面的综合分析,才能设计出适合的应用解决方案。

可以说需求的掌握是方案的前提和根本。

政府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建设一个实现e-work的信息化数字政府,其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各级政府机关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的办公业务平台;二是各级政府部门之间通过专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局域网之间的互联、信息的共享和实时通信的办公业务资源网;三是政府部门通过互联网与公众之间进行公共信息的发布与双向的信息交流,同时由政府职能部门为公众提供相应服务的公众信息网。

为保证三个网络之间的信息传递和组织机构信息交换,还要建立电子信息资源数据库,构成信息交换中心,实现三网间的信息共享与信息交流。

即内网、内联网(内部保密网)、外网和信息资源数据库的三网一库的建设。

从技术应用角度看主要是网络环境建设、内部办公业务平台、部门间的办公业务资源网、外部公众信息网、信息资源库的建设需求。

2.3. 方案设计原则本方案是集网络通讯、行政业务管理办公、信息共享、辅助决策为一体,充分考虑了省市级政府应用需求,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和清华同方多年的行业应用研究精心设计的。

方案采取"全盘考虑,精心设计,统一管理,合作应用"的策略,并在系统技术应用的设计、开发、实施遵循以下原则:1.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2. 先进性、开放性及实用性原则3. 安全可靠性原则4. 数据融合和推送5. 可维护、可扩展性原则6. 操作简单、界面友好原则7. 人员培训与技术开发并重2.4. 方案简介本方案是以"三网一库"为核心,全面利用eBuilder思想和技术进行信息网络环境、内部信息办公业务平台、办公业务资源网、政务公众信息网、信息资源库、数据中心等多政务业务平台建设的信息化系统。

首先,建设系统应用网络环境,主要为:内部局域网络环境建设、内部专网(保密网)建设、公众信息网络环境建设、综合网络安全管理环境建设。

保证信息数据的顺畅安全的交互。

包括虚拟主机服务,站点域名解析,虚拟空间数据库服务,访问服务,接入服务,内部代理服务、网络管理、安全认证、防火墙等功能系统。

其次,建设内部信息化办公软件系统环境,包括日常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业务办公系统两方面。

日常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内部INTRANET系统建设为基础,以公文处理和机关事务管理(尤其以领导办公)为核心,同时提供信息通讯与服务等重要功能,含盖公文流转、督查管理、政务信息采集与发布、内部请示报告管理、档案管理、会议管理、领导活动管理、政策法规库、内部论坛等应用;业务办公是政府机构主要行政管理表现,如税务的税收征管系统、工商的业务管理系统、财政管理系统、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等,专有业务办公系统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工作。

第三,建设办公业务资源网,即利用政府机构内部专网(保密网)环境,建设业务交互系统,包括远程报送、数据通讯等系统,实现政府机构上下级单位间数据的频繁交流,系统提供与上级单位、兄弟单位、下级单位联接的开放接口,实现内联网系统内不同单位间安全的信息数据交流和高度共享。

第四,利用网站构建系统,建设政务公众信息网平台,提供政府机构对外宣传、知识普及、业务网上办结等功能。

政府公众信息网站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表现。

省级政府公众信息网含盖省、市、县政府及其部门网站,是政府机构宣传、沟通、展示形象的窗口。

一方面担负起全面的政府信息发布,另一方面要为网上政府业务办理服务。

系统包括公众信息网站构建、维护、管理,发布信息资源管理、维护,业务信息采集、管理、维护等系统。

实现对网站用户、信息发布维护、业务信息交互、网站系统服务等高性能的综合管理。

第五,建设信息资源库和数据中心,实现数据的高度集成管理和共享。

利用数据管道系统将各机构部门的业务数据导入,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备份,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挖掘,提供查询统计、辅助分析和决策支持。

保证各级部门间的数据无缝交换,实现信息数据的融合和统一。

2.5. eBuilder介绍eBuilder中文名称为:清华同方信息平台建筑师(简称"eBuilder")。

eBuilder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为核心,为企事业单位搭建信息化应用平台,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撑的软件框架系统。

eBuilder系统提供了一组基础的功能组件,各组件功能相对独立,在统一的技术规范下松散耦合,在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对组件的组合来实现用户的信息化需求,各组件间通过技术框架实现相互通讯、协同工作、统一管理、即插即用等应用功能。

应用eBuilder可以快速构建各种具有特定需求特点的信息化应用系统,进而完整的实现网络环境下的电子办公(eWork)。

2.5.1. eBuilder设计理念eBuilder克服了目前现有软件产品的局限性,是依照"融合、沟通、体验、价值"的理念设计开发的。

2.5.2. eBuilder构成1. eBuilder技术框架eBuilder应用平台是基于微软.NET技术架构,采取"一个平台、两种框架"的构建模式。

2. eBuilder的表现eBuilder基于"松散耦合"的构造思想,以"组件嵌入式"为实现具体应用的模式,将各种基础应用组件按照用户的需求嵌入到eBuilder框架中,无需更改源程序,同时可以无缝集成其它业务、管理系统,实现新、旧系统间的融合,用统一的接口保证这些模块之间的有机结合,最大程度地避免重复劳动,最终达到eWork。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