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卷第Ⅰ期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35 No.Ⅰ2009年10月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Oct.2009
巴塞罗那公共空间的地形设计
洪 泉1,唐慧超2
(1.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 100083;2.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北京 100871)
摘要:地形作为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元素,在巴塞罗那的公共空间中应用广泛.经考察研究,分析了巴塞罗那公共空间中地形的形式与应用,包括坡地、平地、台地、下沉广场、台阶、土丘、挡墙,并总结了其功能,包括组织排水、对空间的过渡与界定、对人活动的引导.
关键词:景观设计;公共空间;地形;巴塞罗那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The terrain design of barcelona public space
HONG Quan1,TANG Hui-chao2
(1.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2.Graduate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terrain is widely used in public space of Barcelona.
Through study and investigation,the form and application of terrain in Barcelona landscape architecture was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slope,flat,terrace,sunk square,step,hillock and retaining wall,while the function of terrain was concluded as drainage,transition and definition of space,and the introduction of people’s activities.
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public space;terrain;Barcelona
地形是室外环境的基础,是连接景观中所有元素和空间的轴线[1].地形作为塑造空间的一个重要元素,在巴塞罗那的公共空间中应用广泛.
1 概念界定
1.1 自然地理学范畴的“地形”
地貌或称地形,指地球表面由内外动力相互作用塑造而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地形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以归类和评估,这些途径包含它的形态、规模、坡度、地质构造等[2].
从地形的规模大小来说,可以将地形分为3大类:大地形、小地形、微地形.其中,“大地形”是指高山、高原、盆地、草原、平地等大规模的地形变化;“小地形”是指土丘、台地、斜坡、平地或因台阶、坡道引起的地形变化的地形;“微地形”起伏最小,它包含沙丘、草地上的微弱起伏[3].1.2 景观设计学范畴的“地形”
笔者讨论的地形主要是指对景观布局和用地组织影响较大的“小地形”和“微地形”.
2 巴塞罗那公共空间地形的形式与应用
经考察研究,总结巴塞罗那公共空间常见地形主要包括坡地、平地、台地、下沉广场、台阶、土丘和挡墙,以下就每类地形的应用加以分析,包括所应用的公共空间或场所类型、对人们活动的影响、其设计的特征等.
2.1 坡 地
坡地作为地形的一种重要形式,广泛应用于公共空间中,尤以街边绿地为多(图1),起伏变化的地形丰富了人们的视觉与空间体验,也为植物的生长创造了小气候条件.
2.2 平 地
平地多应用于大型的公共空间中,诸如大型的公共广场,也包括大型公共建筑的门前,主要应对
收稿日期:2009-07-15
作者简介:洪泉(1984-),男,浙江人,硕士研究生,hq5d@.
第35卷第Ⅰ期洪泉等巴塞罗那公共空间的地形设计117
人流量大,以及人流集中的疏散问题.
由唐慧超拍摄.后同
图 1 巴塞罗那街边绿地
Fig.1 Green space along Barcelona streets
2.3 台 地
台地的应用主要有2方面:一是为了给人们的交流活动营造一个围合的空间,因此多应用于户外交流空间,如小型户外剧场;二是出于满足植物生态习性的需要,如热带植物排水的需要,因而特别塑造的(图2).
图2 巴塞罗那植物园
Fig.2 Botanical Garden in Barcelona
2.4 下沉广场
下沉广场的设置主要出于满足人们活动过程中的功能性需要,多为运动场,便于人们进行球类等体育活动,不仅方便在四周设置台阶式的看台,也保证了下沉广场外围进行其他活动的人们的安全,使得人们的活动互不干扰.
2.5 台 阶
台阶的不同应用主要体现在级数以及宽度差异上.首先,多级台阶限定并强调空间,级数较少的台阶则暗示空间的过渡;其次,台阶宽度对人们的步行状态有很大影响,台阶较宽时,人们的步行速度变缓或停留,而台阶较窄时则促使人们快速步行离开.
2.6 土 丘
土丘的形式多为规则式,主要应用于人流量较大的空间的边缘或人流集中的某个区域,如商场门口或交通枢纽附近的公共空间,从而起到分散人流的作用.就土丘的具体设计而言,其尺度也以人体的尺度为依据,不仅为人们的活动提供了多种可能,并且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其材料多与周边环境保持一致(图3、图4).
图 3 滨海区商场与海底世界间公共空间
Fig.3 The public space between the shopping center and underwater world in the coastal zone
图 4 TorreAgbar附近高架桥下人的活动 Fi g.4 People’s activities under the viaduct near TorreAgbar
2.7 挡 墙
挡墙作为一种特殊的地形,除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外,对限定空间也有重要作用,其形式与
材料的运用多具有地域特色.挡墙作为地中海地区
118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10月
的常见景观,石材多取自当地(图5),不失为对历史和场所的呼应.
图5 采石场附近的墓园
Fig.5 Cemetery near the quarry
3 地形的功能
地形在巴塞罗那公共空间中的作用主要包括组织排水、对空间的过渡与界定、对人活动的引导.3.1 组织排水
景观中的地形塑造若与排水组织相结合,使雨水尽量依靠重力作用排走,将大大减少雨洪管理的人力与财力[4].巴塞罗那在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中非常注重地形塑造与排水的结合,无论是在公园、广场,还是街边绿地,可以看到很多典型案例.如巴塞罗那植物园的排水系统采用混凝土明沟,从过整体的坡地地形引导雨水至地下管道,雨水最终被收集到园内最低点的池塘并用于灌溉[5],对雨水进行了可持续的合理利用.
3.2 对空间的过渡
底面和垂直立面构成了空间,地形对于空间的过渡,多是通过台阶或者缓坡的引导,使底面抬高或者下降,暗示空间的界限.
3.3 对空间的界定
底面和垂直立面构成了空间,而地形对空间的界定主要通过底面、坡度和坡面的轮廓线3个方面[6].地形坡面的坡度和轮廓线影响到可观察的空间界限,地形主要通过对人视野的控制影响着人的空间感受,从而界定了空间.地形塑造的垂直抬高或降低,对空间的功能往往有着明显的界定.很多公共空间的儿童活动场就通过抬高与公共活动区界限分明.3.4 对人活动的引导
地形设计可以引导行人活动的方向和速度,而人的行进路线大多沿着较便捷的路径.在人的活动相对密集的公共空间,地形设计可以对人流起到引导作用.
巴塞罗那奥林匹克港附近的滨海区域游人如织,以位于该区域的百货商场与海底世界之间的公共空间为例,该空间在竖向上高于滨海的步行道,二者由一坡道相连,沿广场的长轴方向地形略有抬高,中间高两侧低的地形将人们的活动引向两侧,保证了广场人流集散的畅通,而广场两侧多个丘状构筑物,在暗示空间界限的基础上,不仅分散了集中的人流,而且为人们的活动增添了乐趣(图3).TorreAgbar附近的高架桥下的一处公共空间,通过简单的地形设计也对人的活动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TorreAgbar临近对角线大街的一处交通枢纽,地铁站、有轨电车站等都在附近交汇,去往不同方向的人们由此穿行.该公共空间的边缘分别设置了3个半径分别为3、5、6 m的圆形土丘(图4),将行人引向不同的目的地,并且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
4 结 语
通过分析巴塞罗那公共空间的地形设计,总结其形式、应用与功能,发掘了其设计的多样性与创新性,认为地形对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具有重要作用,而巴塞罗那公共空间地形设计的经验值得国内相关行业学习与借鉴.
参考文献:
[1] Booth,Norman K. Basic elements of landscape architec-
tural design[M]. Illinois:Waveland Press,1989.
[2] 丁登山.自然地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
[3] 陈益峰.现代园林地形塑造与空间设计研究[D].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2007.
[4] 姜吉宁. 园林中地形的利用与塑造初探[D]. 北京:北京
林业大学,2007.
[5] 胡文芳. 人工与自然的科学结合——体验巴塞罗那植
物园[J].中国园林,2005(3):12-13.
[6] 唐学山、李雄、曹礼昆.园林设计[M].北京:林业
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