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研发计划
申报条件
● 临床前沿技术:
---- 重点支持重大疾病的前沿诊疗技术 ----“干细胞”指南条目,申报单位需符合国 家《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国 卫科教发〔2015〕48号)》要求
---- 省资助经费不超200万
---- 省资助经费:单位自有货币资金≥1:1
申报条件
● 医药项目 ---- 2014年以来获得临床批件、临床医疗器械注册 证书 ---- 奖励性后补助支持 ---- 1.1类化学药新药后补助经费不超过200万元 ---- 择优支持按期完成一致性评价并获得国家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注册批件的药物,后补助经费 不超过100万元; ---- 其它项目后补助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 不支持已获省级科技计划立项支持的医药项目
2017年省重点研发计划(社
会发展)、基础研究计划支持 重点及相关政策落实解读
社会发展与基础研究处 (2017年1月)
解读2017年
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领域 支持重点及相关政策落实
目录 计划定位 支持重点 申报条件 组织方式 申报要求
计划定位
2017年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围绕落实省政府 “40条政策”,围绕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实施
申报条件
● 社会发展面上项目 ---- 新型临床诊疗技术和公共卫生项目 ---- 生物技术项目
---- 其它社会发展项目
---- 省资助经费不超过50万 ---- 省资助经费与单位自有货币资金比例不低 于1:1。
组织方式
● 项目推荐
--由各市、县(市)科技局(科委) --国家、省高新区科技局 --省主管部门 --试行计划管理单列单位 ● 分类组织:重大科技示范、临床前沿技 术、医药和社会发展面上项目。
申报要求
2、除列入科技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行动计划的创新型 领军企业及其他规定的条件外,有省科技计划在研项目的 企业不得申报本年度项目。同一企业限报一个项目,不得 同时申报省重点研发计划和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同 一单位以及关联单位不得将内容相同或相近的研发项目同 时申报不同省科技计划。省重点研发计划中,同一项目负 责人限报一个项目,同时作为项目骨干最多可再参与申报 一个项目,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项目骨干 的申报项目和在研项目总数不超过2个,同一项目负责人 不得同时申报重点研发计划和成果转化计划。重复申报的 将取消评审资格。
申报要求
3、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单位和个人,不得申报本 年度计划项目。在项目申报和立项过程中相关责任 主体有弄虚作假、冒名顶替、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 不良信用行为的,一经查实,将记入信用档案,并 按《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相关责任主体信用管理办 法(试行)》作出相应处理。 4、截止本计划项目申报日期前,有超过合同
推进科技惠民行动计划
聚焦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和公共安全等
重点领域的创新需求 加强社会公益类研究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大力推进社会发展重大科技示范 着力提升科技惠民的能力和水平
为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支持重点(共四大类)
一、重大科技示范
● 生态环境
● 水处理产业创新保障体系 ● 公共安全 ● 智慧城市 ● 大健康产业
申报要求
1、项目法人及项目主管部门在申报项目时应 出具信用承诺。项目申报要如实填写申报材料, 对项目材料真实性负责,并出具信用承诺。各项 目主管部门要强化风险意识、责任意识,严格把 关,对申报材料进行全面查实,由经办人签字并 单位盖章确认;要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加强统筹 协调,做好项目组织申报的指导和服务工作,保 证项目组织质量和项目水平。
完成期限1年以上在研项目的单位,将根据超期在
研项目数量和超期时间相应核减项目承担单位2017 年度本计划申报项目数。
申报要求
5、 项目名称和研究内容应符合省重点研发计 划(社会发展)定位要求,重大科技示范项目名 称为“研究内容+科技示范”。项目经费预算及 使用需符合专项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总经费预 算合理真实,支出结构科学,使用范围合规,原 则上申请省拨经费不超过项目总预算的50%,申 报单位承诺的自筹资金必须足额到位,不得以地 方政府资助资金作为企业自筹资金来源。医药后 补助项目申请材料应包括完整的技术报告和实施 效果,并提供经主管部门盖章的经费决算报告。
组织方式
● 限额推荐 ---- 重大科技示范: 1001、1005、1006、1007指南方向每个设区市、 省有关部门限报2项(设区市中需推荐辖区内 县、市1项); 1002指南方向由宜兴市环科园组织辖区内企业 申报,限报5项; 1003指南方向由泰州国家医药高新区定向组织, 申报5项; 1004指南方向由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地区申报, 每个试点地区限报1项。
● 生殖健康
● 传染病防控
支持重点
二、临床前沿技术
● 临床导向 ● 同步国际前沿 ● 重大疾病 ● 前沿技术的临床转化应用
● 原创性的诊疗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标准
● 进入国家及国际指南规范 ● 实现临床诊疗技术的新突破
支持重点
三、医药 ● 关键领域
● 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
● 创新药物
● 高端医疗器械产品
组织方式
---- 临床前沿技术: 三级甲等(中)医院(含分院)限报10项、 高校、部(省)属院所限报5项, 其它单位限报2项, 企业限报1项。 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牵头申报,必须联合 省内三级甲等(中)医院,并附单位间签署 的合作协议。
组织方式
---- 新型临床诊疗技术和公共卫生 三级甲等(中)医院(含分院)限报10项 高校、部(省)属院所限报5项 其它单位限报2项 企业限报1项 ---- 社会发展面上项目 不含临床前沿技术、新型临床诊疗技术和 公共卫生项目 高校、部(省)属院所限报5项 其它单位限报1项。
四、社会发展面上项目 ● 社会发展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 ● 开展联合攻关 ●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 示范推广
申报条件
● 申报单位:在我省注册的企、事业单位或其 它科研机构 ● 项目第一负责人:在职人员(1960年7月1日 (含)以后出生) ● 重大科技示范项目:申报单位须为项目建设 与运行的主体,鼓励与管理部门、科研机构、 有关企业联合申报。每个项目省资助经费不超 过300万;省资助经费与单位自有货币资金比例 不低于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