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术数巫术与占卜

术数巫术与占卜


(3)房中。“房中”一词本指女人(犹今语所谓 “屋里的”),也叫“房内”,这里是指与房事有关 的书。它主要与性学(sexology)的内容有关,并包 含求子、优生和房中禁忌等内容。
(4)神仙。是房中以外的其他养生术。古代所说的 “神仙”是一种养生境界,专指却老延年,达到不 死的人。它包括服食(特殊的饮食法)、导引(配合有 呼吸方法的体操)、行气(也叫“服气”、“调气”, 今称“气功”)等多种方法。其中服食并有“芝菌”、 “黄冶”等不同名目。前者分石芝、木芝、草芝、 肉芝、菌芝(见《抱朴子·仙药》),后者属炼丹术。
数活动真实情况的物证。这些传统的占验术数也被汉代 术数家继承下来,逐步发展成熟。《四库全书总目提 要》云:“术数之兴,多在秦汉以后。要其旨,不出 乎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实皆《易》之支派,傅以杂 说耳。物生有象,象有生数,乘除推阐,务究造化之 源者,是为数学。星土云物,见于经典,流传妖妄, 浸失其真,然不可谓古无其说,是为占候。”占验术 数早在道教始创之前,就被方仙道、黄老道、巫鬼道 的方士、道士、巫觋所研习,在社会上流传不息。中 国先民原始宗教中占验术数的真实面目,现大多不得 而知。甲骨文中虽然对龟卜、占梦多有记载,但具体 操作方法已亡佚。实际上,《易经》是我国唯一保存 下来的一部族原始宗教的典籍,是古代巫史文化中利 用术数进行占卜活动的记录。在原始宗教中,巫史由 直接降神到借用工具推测神意,由象卜到数卜,兴起
(3)五行。上文所述武帝所聚的七种占家,其中就 有“五行”。但那种“五行”只是“日者”之一种, 而这里的“五行”却是此类占家的总名,内容涉及 “阴阳五行时令”、“堪舆”、 “灾异”、“钟 律”、“丛辰”、
“天一”、“太一”、“刑德”、“遁甲”、“孤虚”、 “六壬”、“羡门式”、“五音”等。其中“阴阳五行 时令”,应与历忌、择日有关。“堪舆”,后世是风水 家的别名,但在汉唐古书中它却从不与相地形、宅墓之 书相混。颜师古注引许慎说,谓“堪,天道;舆,地道 也”,可能指《易·说卦》中讲的“立天之道,曰阴与 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钟律”、“五音”,与 “风角”有关。而“太一”、“遁甲”、“六壬”、 “羡门式”则属式法。总起来看,这一类是以式占和从 式占派生的各种择日之说为主。
(5)杂占。这是星气之占、式占、龟卜、筮占之外的 其他占法。从原书小序看,其中最重要的是“占梦”, 其次是“厌劾妖祥”(驱鬼除邪一类)。另外,还有与 “占梦”属于一类的“占嚏”、“占耳鸣”,与“厌 劾妖祥”有关的“祷祠祈禳”,以及与农业有关的 “候岁”、“相土”等其他一些内容。
(6)形法。主要是相术。其中最重要是相地形和相宅 墓(类似后世的看风水),即小序所谓“大举九州之势 以立城郭室舍形”;其次是相人、相刀剑、相六畜等, 小序称为“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数,器物之形容”。
以上六类只有形法类的《山海经》保存下来。
《汉志》的《方技略》分四类:
(1)医经。属于医学理论,即所谓“原人血脉、经落(络) 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应与生 理学、病理学和诊断学有关。其中尤以脉学为最重要。 而治疗方法则包括各种外治法(“度箴石汤火所施”)和 方剂学(“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这说明占卜为周代原始宗教中最重要的宗教活动,由太 史(相当于后世之辅相)亲自执掌《龟书》及三《易》 等术数典籍。而今天《龟书》及《连山》、《归藏》两 种《易》书已失传,只剩下《周易》是唯一保存下来的 氏族原始宗教的占验术数典籍。
《周易》是古代原始宗教中留传下来的卜筮书,是中 国术数学最是的学术专著。周代《易经》归太卜职掌。 《周礼·春宫》云:“占人掌占龟,以八筮占八颂,以 八卦占筮之”,易卜为裁决国家大事的手段。春秋时 《周易》传入民间,战国时的《易传》为它作了哲学的 理论解释。秦始皇焚书,《周易》因是卜筮之书而未烧。 汉代《周易》虽列入儒家的《诗》、《书》、《礼》、 《乐》、《春秋》之首,但汉儒信谶纬,讲灾异,仍以 《周易》作占卜之用。
索,现在仍保存在彝族地区的民俗中,《汉书·艺文志》 云:“春秋时,鲁有梓慎、郑有禅灶、晋有卜偃、宋 有子韦;六国时,楚有甘公、魏有石申夫”,都是古 代的天文历谱家,而《汉书·艺文志》将天文家、历谱 家放在“术数略”诸家之首。
实际上原始宗教文化中巫史观象授时,历来和星占、 选择时日的卜筮活动密不可分。1975年湖北云梦出土 《睡虎地秦墓竹简》,其中有甲、乙两种《日书》, 约为战国时期作品。这两种《日书》皆采用干支纪法 纪日、月,以四象二十八突观象授时,按阴阳五行学 说推断吉凶,从而选择出行 、见官、谋事、造房的方 向和时日,其中还有不少驱鬼、占梦、禁忌的资料, 是当时术数活动真实情况的物证。这些传统的占验术
驺衍以类比外推法将人生、国事、天象相互联系, 由小见大,以近知远,就此推彼,为术数学奠定了方 法论基础。现存的“大小九州”和“五德终始”之说 即是关于地理、政治的术数学,但这远非驺衍学说的 全部,他的学说是主要探讨阴阳变化之理、五行转运 之机、天道玄远之事和推往知来之术的,有十多万言 的著作,在战国时期显于诸侯。而后驺衍之学被秦始 皇采用,传至汉世,和周易象数学派结合,形成了中 国术数学发展的高峰时期。
承担卜吉凶、祭鬼神、记灾异之类的事。在当时, 占卜、降神、解梦、祭祀,实际上是关系兴兵、灭国、 立君的政治大事,因之巫的地位有如后世的辅相。这种 巫史文化,至殷周之际,虽经历多次原始宗教革命,仍 盛行不衰。
中国术数学的支柱是天干、地支纪时法,而干支纪法 又源于古代的天文历谱之学。干支纪法是中国先民的一 个创造,它暗合了宇宙的某种根本节律,使以天干、地 支建立起来的象数模型有一定的预测功能。中国至少在 春秋末期(公元前5世纪)就已使用四分历,这是当时 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在这之前,先民的原始宗教文化 中有过以“大火”(心宿)授时法,后来又使用过北斗 授进的十月制历法。十月制历法在《管子·幼官篇》 (“幼官”乃“玄官”之误)中有记载乃“玄官”之误) 中有记载 ,在《诗·幽风·七月》和《夏小正》中也可找 到线
(1)风角。据同书《郎觊传》,是一种候风之术。
(2)遁甲。见于《汉志》,是式法的一种。
(3)七政。据本传注,是指日月五星之占,后世也 叫“七曜”。
(4)元气。据本传注,是一种“开辟阴阳之书”。
(5)六日七分。据《郎觊传》注,即卦气说。此 说以一年365又1/4日配60卦,平均一卦为6又7 /80日,故称“六日七分”。 (6)逢占。据《汉书·东方朔传》颜师古注,也叫 “逆刺”。 (7)日者。即择日之说。 (8)挺专。即筵篿。据《楚辞·离骚》王逸注,是一 种“结草折竹”的占卜方法,流行于楚地。 (9)须臾。据本传注,是“阴阳吉凶立成之法”。 出土放马滩秦简《日书》和睡虎地秦简《日书》均 有“禹须臾”之说。 (10)孤虚。是一种占日辰之法,如甲子旬中戌、 亥为“孤”,辰、巳为“虚”。凡孤虚之日,主事 不成。
和筮这两种术数活动,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卜”字 龟龟甲灼裂之形,故龟卜早在“卜”字产生以前便流行, 后渐被《易经》的筮法取代。原始宗教的龟卜典籍虽没 有保存下来,但《史记·龟策列传》有记载,其中说: “三王不同龟,四夷各异卜,然各以决吉凶。”清初学 者胡煦照著《卜法详考》四卷,记下民间流传下来的灼 龟占法,可由此略知古代卜法遗意。
《周易》文化之五
——术数、巫术与占卜2020/4/23第一 Nhomakorabea 术数介绍
一、术数源流
术数学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氏族公社时代的巫史文化。 人们对于复杂纷纭的社会前景和变幻莫测的人生命运, 在自力难以掌握的时候,便本能地依靠他力趋吉避凶, 寻求预测未来的方法。这种渴望预知的心理,无论是 对于文明未开的古代初民还是科学昌明的现代人,实 际上没有什么不同,社会文明的发展并没有消除人们 对命运的困惑和对所受伤害的恐惧。例如现代科学可 以把人载到月球及探测火星,航天飞机足可以使道教 神话中的腾云驾雾成为现实。
(2)经方。中国古代医方所收的药物是以天然植物、动 物和矿物为主,但也包含一些化学制剂(如魏晋以来流行 的各种丹散)。记录这些药物的产地和药性在古代不仅属 于药剂学,还带。有博物学(natural science)的性质。 古代的博物学知识,除见于地志性质的古书(西方的博物 学知识也与旅游有关)和某些训诂书(如《尔雅》、《广 雅》),更多的是保存于医方之中。植物学的知识尤其是 如此。中国古代的药剂是以草药为主,所以后世也称专 讲药性的书为“本草”。古代的“方”往往与“经”相 附,如房中书《素女经》即附有《素女方》,所以也叫
《汉志》的《数术略》共分六类:
(1)天文。与西方的天文学(astronomy)相近,
但它既包含对实际星象(日月五星、二十八宿等)和
云气的观察(后者属于气象学),也包含有关的吉凶 占验(星气之占),带有占星术(astrology)的性质。
(2)历谱。不仅包括比较正规的“历谱”,也包括 “行度”(宿度)、“日晷”(测时的工具)、“世 谱”、“年谱”、“算术”等内容。
(11)望云省气。即望云气之术。
(12)推处妖祥。应与厌劾妖祥有关。
传中所列术数家往往擅长“星算”、“风角”。 “星算”指天文历算;“风角”见上,似在当时很 流行。而所列方技家则涉及方药、针术、行气、导 引、房中、服食和各种幻术。
隋唐以来,史志著录在大的系统上仍沿袭汉代,但 也有不少变化。这里试做归纳(下引《隋书·经籍志》 作《隋志》,《旧唐书·经籍志》作《旧唐志》, 《日本国见在书目》作《见在书目》,《新唐书·艺 文志》作《新唐志》,《宋史·艺文志》作《宋志》, 《明史·艺文志》作《明志》,《四库全书总目》作 《四库总目》):
这四类,只有属于医经类的《黄帝内经》保存下来 (又今《难经》有与扁鹊医经有关的内容)。
对于研究术数方技的分类,《后汉书·方术列传》 也是一种重要参考。《方术列传》提到“《河》 《洛》之文,龟龙之图,箕子之术,师旷之书、纬 候之部,钤决之符”。其中除“箕子之术”是指 《书·洪范》,“师旷之书”是指《师旷书》(见于 《汉志》、《七志》和《隋志》),其他多是谶纬 之书。另外,传文还提到13种数术门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