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电控制工程基础:自控第一次习题课(1-3章)-2014

机电控制工程基础:自控第一次习题课(1-3章)-2014


R(s )
E(s) G1
N2
N3
N 1(s )
G2
G3
C
解:用梅森公式计算
L1 G2 L2 G1G2G3 1 L1 L2 1 G2 G1G2G3
1)令 N2(S) 0,N3(S) 0 求 C(s) R(s)
P1 G1G2G3
P2 G2G3
1 1 2 1
C(s) P11 P22 G1G2G3 G2G3
✓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能量守恒:任意瞬时,沿任一回路绕行一圈,在 该回路上的电动势之和恒等于电压降之和。
d) R
G1
G2
G3
C
P1 G1 P2 G2 L1 G2G3
(s) G1 G2 1 G2G3
R
C

e)
R
G1
G2
G3
C
G4
1
G1
G1
G2
1 G4
G3
G4
GGGG
(s)
1
GG 12
1
1. 开环控制:信号只有顺向作用,无反向联系,成本低,适用在精度要 求不高的情况,如路口的红绿灯。
2. 闭环控制:是由给定值和被控量的反馈信号二者的偏差来控制执行元件。 精度高,抗干扰强,但线路复杂。
3. 自控系统性能要求: 稳定性, 快速性, 准确性
1.3 反馈控制原理及控制系统的职能方框图
反馈控制原理:控制装置接受的信号是被控量的反馈信号与给定值相比较产 生的偏差,根据偏差值的大小实现控制任务。(检测偏差再纠正)
3. 传递函数: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与输入量 拉氏变换之比。传递函数的分母反映的是系统本身与外界的固有 特性,因此同一系统不同观测点的输出信号对不同作用点的输入 信号之间的传递函数的形式有相同的分母,称为特征式。这可以 用于解题检验。
4. 动态结构图及其等效变换:方块图,系统输入和输出间因果 关系的简略图示方法。
机电控制工程基础
FUNDAMENTALS of MECHATRONIC CONTROL ENGINEERING
1.1 自动控制系统的技术术语
被 控 量 c(t) =输出 给 定 值 r(t)=输入 干扰信号 n(t) 反馈信号 b(t) 偏差信号 e(t) 控制信号 m(t)
1.2 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与自控系统性能要求
传递函数
说明: 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 分母多项式阶次总大于或等于分子多项式的阶次 同一系统不同的传递函数的分母总是相同,表征系统本身的特性。 传递函数G(s)的拉式反变换是脉冲响应g(t),即脉冲响应的拉式变换为系
统的传递函数。(工程中用于对未知系统传递函数的求解) 后续章节根轨迹法和频域法都是基于传递函数
C(s) G(s)
B(s)
注:移动仅会使支路发生变化
R(s)
G(s) 1/G(s)
R(s) B(s)
G(s) G(s)
C(s) B(s)
C(s)
2. 求取系统传递函数的方法与步骤
1)结构图等效变换法: 确定系统的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 求出各环节的传递函数,填写在方框内。用信号线把这些方框连接起
输入输出关系应保持不变,这一点特别重要。(特别是交叉 回路变换时,习题2-3(e)) 有交叉时,应使比较点移向比较点,引出点移向引出点(一 般为比较点前移,引出点后移),避免比较点向引出点移动, 否则会使问题变得更复杂。
以比较点移动为例:
• 比较点前移
R(s)
+
C(s)
G(s)
B(s)
• 比较点后移 R(s)
GG 23
234
GG 34
GGGG 1234
b)
R
(s) G2 G1G2 1 2G1 G1G2
G1
C
G2
p1 G2
L1 G1
p2 G1G2 p3 G1
p4 G1
L2 G1G2
L3 G1
书后习题2- 6
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C(s) R(s)、C(s) N1(s)、C(s) N2 (s)、C(s) N3(s) E(s) R(s)、E(s) N1(s)、E(s) N2 (s)、E(s) N3(s) 设E(S) R(S) C(S)
控制系统方框图
比较元件 给定量(输入量)
-
调节元件
放大器
执行元件
测量元件
自动控制装置
扰动量 被控量(输出量)
控制对象
习题1-3 图为水箱水位控制系统,说明图示系统的工作原理, 画出其职能框图。
进水
阀门
给定 比较环节 水位 电位器
+ 电位器 连杆
浮子
减速器
放大器
水池
电动机
放大环节
执行环节
实际水位
出水
向传递至输出端的信号通道。单向是指不能逆回去。
n——前向通道数 k——将中与第k条前向通道相接触(有重合部分)的回路所在项去
除之后的余子式
补充知识:

电容电流:
i(t )
C
du(t ) d(t )

电容电压: u(t )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
i(t )dt

电感线圈电压: u(t )
L
di(t ) d(t )
✓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电荷守恒:在任意瞬时,流向某一结点的电流之 和恒等于由该节点流出的电流之和。
来,得到系统的动态结构图。 对动态结构图进行变换,得到所要求的传递函数。
2)梅森公式求系统传递函数
Mason公式:
n
Pk k
(s) k1
——主特征式 1 La LbLc Ld LeLf
La——各单独回路的回路传递函数之和 Lb Lc——两两互不接触的单独回路传递函数乘积之和 LdLe Lf——三个互不接触的单独回路传递函数乘积之和 Pk——第k条前向通路的传递函数,前向通路是指信号由输入端单
1、动态结构图及其等效变换
1. 系统动态结构图的建立: 建立系统各元部件(或典型环节)的微分方程 对各微分方程进行拉氏变换,并做出各元部件的动态结构图 按照系统中各信号的传递顺序,依次用信号线将各方块连接起
来。将输入变量置于左端,输出变量置于右端
2. 结构图变换注意的问题: 等效原理:对结构图的任何一部分进行变换时,变换前、后的
R(s)
1 G2 G1G2G3
2)令 N2(S) 0,N3(S) 0
求 C(s) N1(s)
P1 G1G2G3
P2 G2G3
干扰 出水
放大器 电动机
减速器
阀门
实际 水位
连杆浮子
测量环节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 常用的数学模型:微分方程组,传递函数,动态结构图等。
2.
拉氏变换: F (s) f (t)estdt (常见函数的拉式变换) 0
拉氏变换的基本法则:线性法则,微分法则,积分法则,终 值定理(常用来求稳态误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