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

浅析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

浅析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
发表时间:2014-10-11T15:13:27.750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4年第8期供稿作者:赵晔[导读] 言谈举止是一个人各方面素质和道德修养的直接体现,所以,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也要注意规范言行,培养行为文化
赵晔(吉林省工程技师学院吉林白山 134300)【摘要】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本文仅就和谐校园文化建设途径和方法方面浅谈看法。

【关键词】和谐校园文化构建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4)08-052-02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

党的十六届四中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和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科学命题,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又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设和谐文化。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并以其引导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将有利于推动教师的事业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材。

提到校园文化,令人们想到最多的就是精神文化,而广义的校园文化涵盖的内容很多,大体可以分为环境文化、教学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活动文化和行为文化,本文中所说的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就是从广义校园文化这个角度出发的。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本人认为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布置,建设环境文化
校园环境建设可以说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它从表层上直接展现着这所学校的整体风貌和氛围,同时,它也作为一种教育力量,在无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校园环境建设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园林绿化。

这主要是指校园内应该布局合理,绿色常驻,花开不断。

凸现"绿化"、"美化"、"园林化"和"艺术化"。

师生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学习、工作和生活,自然是身心愉悦、倍感舒适。

2.完备设施。

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设施和活动器材,是一种硬件上的配备,能够满足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种需要,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人文气息。

学校应该是一方传播知识、陶冶情操的净土,所以校园内的每一处建筑、每一处景观、每一面墙壁甚至是每一个角落都应该精心布置,利用各种形式营造文化意蕴,使师生们徜徉在校园里,不仅能感受到外在的视觉美,也能体味到深层的内涵美,使教育的力量无处不在。

4.平安无害。

有平安才能有和谐,一个和谐向上的校园必然是一个能够充分保障师生员工安全利益的校园。

所以,校园环境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环境安全建设,使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得到最有力的保障。

二、立足课堂,构建教学文化
教学工作是学校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是质量立校的根本,优质的教学文化更是和谐校园文化的核心。

1.树立正确的教学价值观:以生为本。

以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接受不接受,学生认可不认可作为评价教师的最终价值标准。

2.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学高方为师。

一个教师要想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重,最首要的因素就是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这是赢得学生认可的基本条件。

3.重视师德培养:身正方为范。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时刻起着一种榜样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德才兼备。

什么是师德-- 勤奋认真,慈爱谦和,宽容大度,热爱生活。

4.增强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有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能够不断适应新变化、创造新方法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因循守旧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是注定要被淘汰的。

三、以人为本,完善制度文化
一套合理规范并且处处彰显人文关怀的管理制度是一个单位各项工作得以正常运转,各种关系得以协调的有力保障,对于学校来说同样如此。

1.以人为本。

制度是一种规范,一套程序,一些具体举措,无论是制度的制定还是执行,主体都是人,所以,这个制度能不能真正发挥作用,能不能得到人们的真正认可,最终取决于是不是真正体现了对人本身的关注,也就是说要以人为本。

2.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并重。

制度可以用来管人,但制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管人,而是通过一种规范,使人们的行动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这一点体现在制度的层面上,就是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并把它和以往常用的约束机制结合起来,用奖勤罚懒,惩恶扬善的具体方式来促使师生积极进取,勤奋工作和学习。

3.时效性与长效性。

制度的制定需要结合不同时期的不同实际情况,也就是说要有时效性。

同时,教育教学工作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制度还要有相对稳定性,也就是长效性,一项制度只要确定下来,就长期坚持贯彻执行下去,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用。

否则,"虎头蛇尾"必然会使制度丧失使人信服并自觉遵守的力量。

四、弘扬正气,积淀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校魂",是全体师生共同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的体现,对师生具有导向、陶冶和凝聚的作用,对社会也有辐射功能。

精神文化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精神风貌。

中国的字画、武术、养生、中医等等都讲究个"精气神",这个"精气神"是很重要的,它不仅是个人内心情绪的一种外在表现,而且更是对自我的一种提示,提醒自己应该精神饱满地去面对生活。

2.理想信念。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多元化的价值观开始形成,有些人不懂取舍,甚至出现了"信仰危机"。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特别是对青年人来说,信仰缺失是很可怕的事情。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更要注重理想信念教育,注重引导全体成员树正共同的正确的价值观念。

3.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是精神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一位佛学大师谈及中国教育的时候,说到一个观点:当代中国的教育,不是缺少知识教育,也不是缺少素质教育,而是缺少人文教育。

他所说的人文教育主要就是在说道德修养的问题。

在平日的工作中,就应该注重这种道德修养的教育。

4.意志品质。

人的一生总要经历很多艰难困苦,或者说要经历很多次的磨砺,这就需要人要有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质。

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让自己有一种不怕吃苦,敢于吃苦,能够经受挫折,能够不断进取的坚强的意志,有了这样的意志和品质,才能促进学校的不断发展。

五、打造特色,形成活动文化
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是和谐校园文化的载体,通过活动,可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活动文化如果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将使这种精神力量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打造特色活动文化的过程中,应注意这样几点:
一是特色鲜明;
二是形式多样;
三是突出主体;
四是注重实效;
五是把握契机。

六、规范言行,培养行为文化
言谈举止是一个人各方面素质和道德修养的直接体现,所以,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也要注意规范言行,培养行为文化。

让我们的师生举止文明,言谈得体,使人生活在校园中,处处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