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厂化食用菌液体菌种技术集成与应用》公示材料

《工厂化食用菌液体菌种技术集成与应用》公示材料

《工厂化食用菌液体菌种技术集成与应用》公示材料
一、项目名称:工厂化食用菌液体菌种技术集成与应用
二、完成单位:常熟理工学院、昆山市正兴食用菌有限公司、苏州润正生物科技有限公
司、苏州华泰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张家港常兴菌业有限公司
三、主要完成人及其主要工作:
冀宏提出了本技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主持和组织实施了技术创新的研究内容。

作为课题主持人完成了江苏省科技项目《工厂化袋栽杏鲍菇(还原型)液体菌种选育及应用》(编号:BE2013346)。

发表与本技术内容相关的论文8篇。

主要贡献:1)针对解决技术问题一,设计了杏鲍菇液体发酵培养基组分的优化实验,指导开展液体培养基增稠剂添加实验和物性研究;2)针对解决技术问题二,构建了杏鲍菇液体菌种质量检测的指标框架体系;3)配合企业指导本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工厂应用,解决了改良培养基液体发酵的生产性扩大试验工艺参数改进问题。

姚璐晔作为技术骨干参与本技术的菌种选育、改善发酵菌丝球生长特性和液体菌种质量检测指标的研究。

发表与本技术内容相关的论文5篇。

主要贡献:针对解决技术问题一,1)收集各种杏鲍菇的孢子、杂交育种,筛选得到生长特性优异的液体菌种出发菌株;2)开展食用菌(杏鲍菇、金针菇等)液体发酵培养菌丝球密度试验,通过添加不同性质的增稠剂,获得符合液体菌种应用要求的细小均一的菌丝球,为改良杏鲍菇液体发酵培养基提供科学依据;3)针对解决技术问题二,完善了杏鲍菇液体菌种质量检测的感官指标。

郑雪平组织本技术成果转化和生产应用。

作为课题骨干完成了江苏省科技项目《工厂化袋栽杏鲍菇(还原型)液体菌种选育及应用》(编号:BE2013346)。

发表与本技术内容相关的论文5篇。

主要贡献:在本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工厂应用,解决了改良培养基液体发酵的生产性扩大试验工艺参数改进问题。

将实验室的液体菌种应用放大至日产4万袋菌包的企业生产中;同时根据生产实际需求,共同参与制定杏鲍菇液体菌种质量检测标准。

徐兵参与本技术杏鲍菇菌种生产性状验证和液体菌种质量检测指标研究。

主要贡献:1)针对解决技术问题一,采用企业生产工艺,小试栽培选育菌种,考察菌丝生长速度及子实体特征,最终确定生产性状优异的杏鲍菇袋栽菌种;2)针对解决技术问题二,完善了杏鲍菇液体菌种质量检测的微生物学指标和生化指标。

四、成果简介:食用菌液体菌种是通过生物工程的液体发酵工艺生产有活力的营养菌丝体,作为菌种用于栽培生产。

“袋栽模式”液体菌种制备的技术难点是除了菌丝体活力以外,还有
对菌种的均匀度、菌丝体的大小和密度等物理性状的要求。

前期研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发酵菌株、液体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其中液体培养基是关键影响因素。

实验证明,通过添加增稠剂可以改良发酵培养基的流变学性质,从而影响和控制发酵菌丝体的物理特性与形态。

项目组通过在改良发酵培养基中添加明胶、琼脂中的一种或者二者的混合物,得到了个体均匀,密度较大的菌丝体球,并以此为基础研究确立了液体菌种制备的培养基配方及工艺参数,实现袋栽杏鲍菇和金针菇优质液体菌种的制备与应用。

五、经济社会效益:项目成果分别在昆山市正兴食用菌有限公司、苏州润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转化应用。

2014-2017年间,本专利技术成果分别在昆山市正兴食用菌有限公司、江苏润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华泰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转化应用,新增企业利润共计4686.24万元;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企业推广培训相关技术人员590人次,新增就业人员730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