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江水域污染情况的调查分享到:0浏览量:3534课例类别:完全探究学习科目:自然、社会/环保学段/年级:五年级学习时间:一个月一、课题的提出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水资源量占全国的35%,直接养育着4亿中华儿女,工农业总产值已占全国的40%左右。
长江流域的江汉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历来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也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场所;长江水流发电为国家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电力保障;长江航运是中国东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另外,长江防护林带对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和抵抗洪涝灾害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随着上海浦东开发、三峡工程的兴建和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长江水资源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保护好长江水资源和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不仅对于长江流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华北、京津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因此,保护长江水资源不受污染,尤其是保护长江中上游水资源不受污染,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就是这样一条举世无双的黄金水道,如今却成了两岸人们排放废、污水的下水道,倾泻而入的各种废物垃圾,已使长江污染越来越严重。
据了解,长江委水保局近年来调查了21个城市江段,参与评价河长797.2公里,其中污染带达到560公里,占70%;对长江流域内15个省(市、自治区)25条河流、35个省界水体水质的监测表明:2000年超过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的断面百分率为35%——51%,而1999年这一指标为是31%——46%,治理长江水污染已刻不容缓。
随着流域内工农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方面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对水质的要求愈来愈高,流域内水污染矛盾也日渐突出,长江水资源质量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作为长江之滨的学生,同学们对长江被污染的话题很感兴趣。
长江污染情况究竟严重到什么程度?原因何在?怎样找到彻底解决的办法?同学们决定沿葛洲坝至伍家岗,沿途了解一下长江宜昌段江水受污染的情况。
二、课题实施分组为了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积极性,我建议同学们按家庭住址就近组合成小组,便于开展活动。
同学们很快组建了四个小组,选举了组长。
制定研究计划接下来是各组制定研究计划,设计自己的研究方案。
怎样既把与本次课题有关的问题都涉及进去,又不会让学生感到无法下手呢?思考再三,我决定给学生提供研究的内容,让他们自主选择。
1长江宜昌段的江水的质量究竟怎样?2长江宜昌段水域污染现状3市民对饮用长江水的看法4长江水污染的原因四个小组经过协商之后,每组选定了一个研究的问题。
设计研究方案在各组同学认真思考讨论后,同学们制定了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如调查、查资料等,但选取的途径和方法比较单一,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因此我针对每个组的研究问题提出了一些关于研究的途径及方法的指导意见。
各组的同学通过讨论后采纳了我的建议,形成了自己的方案设计,如下:各小组研究方案研究的问题途径方法A组:长江水的质量实验观察、采样、调查、数据分析等B组:长江污染现状调查文字分析、摄影、摄像等C组:市民对饮用江水的看法访问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调查、访问采访、文字分析、图片搜集D组:长江水污染的原因及治理对策三、研究过程(各小组活动实录)第一小组为了论证长江水质如何,第一小组的同学做了一个实验。
1材料与方法材料水:取自夷陵长江大桥沿线各污水出口处或无污水出口处的三个水样标本A样取自伍家岗一工业污水处B样取自滨江公园一污水出口处C样取自夷陵长江大桥下无污水出口处对照样取自家用自来水小鱼:取自于小清家,身长约1厘米,大小基本相同。
方法a.对取样点周围进行观察,并对所取的水样进行观感鉴定。
观察外观或气味情况。
b.小鱼生存实验:将小鱼分别放进A\B|C和对照水里,观察小鱼在四个水样中的情况,做好记录。
3)实验结果水样鉴定A水样是工业污染水,B水样是生活污染水,C水样是无污染水。
表1水样观察情况水样/项目水源环境水质外观气味A样散落大量工业垃圾浑浊,有明显浮物恶臭B样散落大量工业垃圾浑浊,有明显浮物稍臭C样没有很多垃圾略浑,未见很多浮物无明显异味对照家用自来水清澈见底无b.金鱼生存实验A样的鱼大约1小时死亡B样的鱼大约5小时后死亡C样的鱼大约16小时后死亡对照样里的鱼48小时不吃东西正常存活表2 金鱼生存实验观察水样/项目20分钟40分钟1小时5小时16小时48小时A样缓慢游动不动已死亡B样快速游动多次呼吸缓慢游动已死亡C样正常多次呼吸多次呼吸快速游动已死亡对照样正常正常正常正常正常正常4)结论与分析a.实验表明,长江的水污染已经非常严重了,必须加以整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从长江沿线考察看,因为污水的出口太多,所以很难找到干净的江水。
第二小组调查长江污染现状。
刚开始这个小组的同学觉得人员不够,我建议他们在小组内再分工。
后来这个小组的组长把小组成员分成了两拨。
一拨带着照相机对长江宜昌段沿线进行实景拍摄,然后进行整理分析;另一拨查找相关的文字资料;最后汇总分析,得出结论。
我对他们的这种合作研究的方法表示赞赏。
下面是这个小组调查的部分资料。
分享到:0《家乡水污染情况调查》教学设计发表日期:2011年3月11日作者:南戴河小学六三班李秋云【编辑录入:ndh】《家乡水污染情况调查》教学设计南戴河小学六三班李秋云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水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害,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迫切性。
情感:1、对目前水污染的严重现象感到焦虑,有危机感。
2、激发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
能力:1、初步学会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初步能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2、初步了解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4、增强学生的护水意识,主动参与意识。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意识。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A、自由组合,自主选题。
首先向学生展示了如下几个研究课题:(1)看一看你家附近河涌水面情况、水的颜色、水面的漂浮物、水中动植物生长的情况。
(2)查找污染源,调查水域周围是否有工厂、垃圾堆……(3)用小瓶取水样,闻闻有没有怪味、臭味。
(4)水污染直接或间接给河边居民带来了哪些危害?……然后,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自主选择合作对象,自由组合课题研究小组;自主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自主确定获取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如:采访环保工作人员、广泛阅读科普书籍、开展调查访问活动等。
(这个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是强调学生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去感受和体验,这就需要发挥每个学生的自主性,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内容,真正愿意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
)B、入境体验,合作探究。
学生在选择好研究的课题和合作的伙伴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实地考察、分析研究、交流讨论等方式展开活动。
促其在亲身参与和自主体验中内化知识,提高能力,进而完成主体性语文实践的过程。
活动的步骤如下{其中(1)、(2)、(3)是学生选择性题目;其他是必做题}:(1)看一看:看水面情况、水的颜色、水面的漂浮物、水中动植物生长的情况。
(2)查一查:查找污染源,查水域周围是否有工厂、垃圾堆……(3)闻一闻:用小瓶取水样,闻闻有没有怪味、臭味。
(4)记一记:及时记录考察情况(充分讨论后填写调查表)。
家乡水污染情况调查表项目情 况 记 录看到的查到的闻到的(5)访一访:水污染直接或间接给河边居民带来了哪些危害?(小组为单位,访问有关的部门或有关的专业人员,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在交流会上与同学交流。
)(6)议一议:怎样还小河原来的面貌。
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环境管理部门要做哪些工作?小镇的居民应树立怎样的意识?我们小学生应当发挥怎样的作用?(先小组议论,然后在班上交流,学生根据实际收集好的建议,为下一步写建议书做准备。
)(7)写一写:A)一篇关于小河水污染的“考察报告”;B)写一份建议书;C)设计一条保护小河的公益广告语。
(以小组为单位,修改后上交到有关部门。
)(5)画一幅保护水资源的宣传画。
(6)设计一份“我为环保献力量”手抄报。
(这一环节突出了自主性,注重学生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是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
将书本知识和实践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直接经验、社会需要和现实问题进行课程整合,软化了学科界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C、成果展示,激励创造。
学生们将所有的资料装订成精美的小册,举办一个小小的成果交流会(可以请其他班的同学参加)。
评选出各类的优胜小组和个人。
(成果汇报是实践活动的终极阶段。
通过展示,学生既获得成功的体验,衡量出自己实践成果的质量,又能把自己获取的信息再加工,整合为一种理念,提升为一种能力。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促进学生会评价,相互欣赏,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本课程内容的设计,由于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有现实生活的背景,因而学生愿意参与;由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了从最简单的学起,注重了已有知识的利用和渗透,具有可操作性,因而学生参与的兴趣高。
由于学生自己研究成果不仅能产生看得见的经济效益,且对社会的发展有利,因而学生有成就感。
《家乡水污染情况调查》教学设计南戴河小学六三李秋云活动目标: 1、能力目标:能对家乡河流污染和水资源的浪费情况进行简单的考察、调查和实验, 并写成简单的考察报告,通过实验,数据统计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及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调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情感态度:让学生懂得防止水资源浪费和破坏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单位的责任。
通过调查,激发学生对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的责任感。
3、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不仅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水资源的污染还会损害人的健康,危害动、植物的生长。
活动过程:确定课题,制定活动方案 一、提出主题,了解研究的意义教师导语:水是生命的源泉,生命最早出现在水中,水是文明的摇篮。
河流湖泊给予人类无限的恩惠,为人类做出无私的奉献。
但人类对保护淡水资源的认识不够,保护措施不力,人类在利用水资源的同时,把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排入河流湖泊,使水体受到污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另外,大家的节水意识不够,日常生活的一些用水习惯或多或少地浪费了水资源。
二、组织讨论“地球上的水是多还是少?” 教师出示地球仪,指导学生观察。
学生说:“地球上的水很多,你看地球仪上,蓝色的占大部分,说明水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