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名称:_浅谈事业单位薪酬管理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 __行政升本081________学号:__ 08450121 ____ ______姓名:___ 朱莎娜______________指导老师:刘奕东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课题名称:_浅谈事业单位薪酬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 __行政升本081________学号:__ 08450121 ____ ______姓名:___ 朱莎娜______________浅谈事业单位薪酬管理摘要事业单位作为经济社会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织机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薪酬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良好的薪酬制度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吸引、保留和激励员工,从而起到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同时,薪酬在组织中又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它与组织员工的利益密切相关。
事业单位薪酬管理对员工的归属感、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绩效会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人们最为关切的部分,事业单位的薪酬管理方式对于吸引人才,提高单位的竞争力,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传统的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事业单位改革势在必行,而其薪酬制度的改革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改革事业单位薪酬体制是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促进公共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但人们对薪酬认识还存在不少误区,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根据我国事业单位薪酬体制改革现状,分析我国事业单位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事业单位薪酬管理的改革思路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薪酬薪酬管理问题薪酬管理创新目录1相关概念 (1)1.1事业单位 (1)1.2薪酬简述 (1)1.3薪酬管理的含义和内容 (1)2我国事业单位薪酬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2.1我国事业单位薪酬管理现状 (2)2.1.1外在薪酬 (2)2.1.2内在薪酬 (4)2.2我国事业单位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4)2.2.1分类管理制度不健全 (4)2.2.2缺乏利益动力与自主分配的权力 (4)2.2.3薪酬和考核联系不紧密,形成新一轮“平均主义” (5)2.2.4工资制度的激励作用得不到发挥 (5)2.2.5人力资本薪酬收入与市场价格不符 (6)3对我国事业单位薪酬管理的建议 (7)3.1薪酬管理理念的创新 (7)3.1.1将“双木桶理论”引入人力资源管理 (7)3.1.2对薪酬公平化的新理解 (7)3.1.3树立以人为本的薪酬管理理念 (7)3.2薪酬制度结构的创新 (8)3.2.1绩效薪酬制度 (8)3.2.2完善以岗定薪的基本薪酬制度 (9)3.2.3长期激励的薪酬计划 (10)3.2.4引入薪酬系数、薪点制等技术工具 (10)4小结 (10)参考文献 (12)附录 (13)前言当今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是一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时代,是人力资源竞争的时代,全球各界已经对人力资源加以高度的重视,正是处于这样的一个事实,人是保持竞争优势中最大的和最关键的资源,而如何获得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是各种组织包括企业组织、学术组织和公共组织等公认的难题,其中最为复杂和困难的就是怎样做好人的激励,怎样用好薪酬这把双刃剑。
1相关概念1.1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我国独特的社会组织形式,是经济社会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织机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改革事业单位薪酬体制是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促进公共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1.2 薪酬概述薪酬是企业对员工所做贡献,包括他们实现的绩效,付出的努力、学识、技能、创造所付给的相应回报和答谢,在我国薪酬一般包括工资、奖励和福利三种形式。
雇主主要依靠三种公平性:外部公平性、内部公平性、雇员公平性来建立报酬体系。
外部公平性指将雇员工资与外部市场中同雇员工作职位相当人士的一般工资水平进行比较后所得的标准;内部公平性指要求雇主在组织内部确定不同工作所应得工资时,应使工资数额体现不同工作的内在价值;雇员公平性指从事相同或相似工作的雇员们所得的工资进行对比后的结果,一般实行工资级别的办法。
1.3 薪酬管理的含义和内容企业的薪酬管理,就是企业管理者对本企业员工报酬的支付标准、发放水平、要素结构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必须就薪酬水平、薪酬体系、薪酬结构、薪酬形势以及特殊员工群体的薪酬做出决策。
同时,作为一种持续的组织过程,企业还要持续不断地制订薪酬计划、拟定薪酬预算、就薪酬管理问题与员工进行沟通,同时对薪酬系统本身的有效性做出评价而后不断予以完善。
企业薪酬管理主要包括确定薪酬管理目标、选择薪酬政策、制定薪酬计划、调整薪酬结构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确定薪酬管理目标。
根据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薪酬管理目标具体地讲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建立稳定的员工队伍,吸引高素质的人才;②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创造高绩效;③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发展目标的协调。
第二,选择薪酬政策。
薪酬政策,就是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薪酬管理运行的目标、任务和手段的选择与组合,是企业在员工薪酬上所采取的方针策略。
薪酬政策具体的讲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企业薪酬成本投入政策;②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选择企业合理的工资制度;③确定企业的工资结构以及工资水平。
第三,制定薪酬计划。
薪酬计划,就是企业预计要实施的员工薪酬支付水平、支付结构及薪酬管理重点等内容,是企业薪酬政策的具体化。
企业在制定薪酬计划时要坚持以下两个原则:①与企业目标管理相协调的原则;②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为原则。
第四,调整薪酬结构。
薪酬结构,就是企业员工之间的各种薪酬比例及其构成。
薪酬结构具体的讲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①企业工资成本在不同员工之间的分配;②职务和岗位工资率的确定;③员工基本、辅助和浮动工资的比例以及基本工资及奖励工资的调整等。
对薪酬结构的确定和调整要坚持给予员工最大激励的原则。
2我国事业单位薪酬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 我国事业单位薪酬管理现状事业单位的产生有着十分复杂的社会背景,随着特殊背景和特殊制约因素的变化,事业单位经历了一系列变革。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定义和外延不规范,事业单位的基本定位和公益服务的目标模糊。
因此,进行事业单位改革,完善公益服务体系,需要在规范事业单位定义、划清事业单位范围的基础上,明确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基本定位。
事业单位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一个中国特色的概念。
国外通常把类似我国事业单位的社会机构称之为社会公共部门或社会公益性组织。
事业单位是我国第二大社会组织,集中了我国大部分专业技术人才,其从业人员数量仅次于企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我国的事业单位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少事业单位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以及自身运行机制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薪酬体制的决策权和管理权都高度集中,由国家统一制定,各事业单位遵照执行。
由于在事业单位存在于各个行业中,且工种繁多,因此事业单位的薪酬制度较多,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制度、管理人员的工资制度和工人的工资制度。
其中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制度又包括: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制、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工资制、艺术结构工资制、体育津贴、奖金制、行员等级工资制。
2.1.1 外在薪酬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根据自身特点,在建立职员职务序列的基础上,实行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
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在工资构成上,主要分为职员职务工资和岗位目标管理津贴两部分。
职员职务工资是按员工职务的高低、责任的大小和工作的难易程度确定工资标准,是职级工资制中体现按劳分配的重要内容。
在职务工资标准中,每一职务层次设有若干工资档次,员工按担任的职务确定相应的职务工资,并随职务及任职年限的变化而变化。
岗位目标管理津贴,主要体现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大小和岗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是工资构成中活的部分。
事业单位的薪酬制度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员工工资水平与国有企业相当人员的工资水平基本持平。
事业单位实行定期增资制度。
凡在年度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称职的,可以按照规定晋升工资和发给奖金。
我国事业单位增资制度采取以下四种途径:(l)正常升级。
全额拔款和差额拔款的单位,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实行正常升级。
自收自支单位,参照企业的办法,在国家政策规定的范围内,根据其经济效益增长情况,自主安排升级。
(2)晋升职务、技术等级增加工资。
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晋升职务时,按晋升的职务相应增加工资。
工人晋升技术等级或技术职务时,按晋升的技术等级或技术职务相应增加工资。
(3)定期调整工资标准。
为保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实际工资水平不下降并逐步增长,根据经济发展情况、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状况和物价指数变动情况,定期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标准。
(4)高津贴水平。
随着工资标准的调整,相应提高津贴水平,使工资构成保持合理的关系。
我国事业单位的福利是国家为改善和提高员工的物质生活水平,在工资报酬和劳动保险外,通过举办集体福利设施、提供服务以及发放补贴等形式,给予事业单位员工的生活保障和生活享受,用以满足他们带有共同性或普遍性的消费需要,解决员工个人或家庭难以解决的某些困难。
福利制度主要包括:第一,为满足事业单位员工共同需要、减轻员工的家务劳动、方便生活并使员工获得优惠服务而建立的集体福利措施,如食堂、托儿所、幼儿园、浴室、理发室、疗养院等。
第二,为满足员工文化生活需要、提高其身体、文化素质而建立的文化福利设施,如图书馆、俱乐部、游艺厅、体育场、游泳场等。
第三,为满足员工的不同需要,减轻其生活负担而设立的福利补贴,如上下班交通补贴、防暑降温费、房租补贴、生活用品价格补贴以及困难补助等。
事业单位员工的保险是指事业单位对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员工给予物质帮助。
其目的在于满足员工在丧失劳动能力后的基本生活需要。
事业单位保险制度包括:员工因公负伤、致残、死亡的保险待遇;员工疾病的公费医疗和保险待遇;离职退休的保险待遇等等。
2.1.2 内在薪酬除上述外在薪酬外,事业单位员工还具有一定的内在薪酬,内在薪酬产生于工作本身,这是指员工把工作本身当作是一种商品或消费品。
由于职业常常是人们度量一个人经济和社会地位的主要标准,在内在薪酬方面,无疑,受“学而优则仕”影响和事业单位及其员工套用行政级别的现实情况下,事业单位员工的内在薪酬是相当高的。
2.2 我国事业单位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2.2.1 分类管理制度不健全事业单位现行的工资管理办法是按财政预算管理形式划分的,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