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发展差距的分析
姓名:XX 班级:XX级XX班 学号:XX号 【摘要】: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近些年,中国在军事、文化、科技及经济等方面都有了突破性的进步,但与世界最强国——美国相比,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关键词】:经济发展 军事 科研 GDP 一、中美差距之军事实力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其军队是一支数量型队伍。中国军队还处在机械化战争的中期水平,离高级水平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美军早已走完机械化战争的高级阶段,现在正在走信息化道路。美国陆军的信息化为50%,海军为70%,而空军则更高。 美军高科技兵器所占比例大,各作战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信息一体化。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汉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这几场战争美国因时因地作出了不同的作战理论。可以说是打一场就进步一次。而中国自1979年的中越后就一直没有打仗。 中美两国的军费也存在着巨大差距,美军2005年的国防预算为4250亿美元,而中国2004年的军费开资为250亿美元。美军去年的军事科研费用为200亿美元,欧洲为120亿美元。对于这些中国都是望尘莫及的。 当然我们还是有自己的优势的。首先我们的兵源充足,100多万的陆军绝对是老大,包含1万多辆坦克,1万多门大口径火炮,1万辆左右的装甲车,包括装甲战车、装甲运兵车等。它说明中国的100多万陆军属于半机械化的水平。再者我们有核武——核武就是硬实力。最后我国国土幅员辽阔,960万平方公里起码有几百万平方公里是人烟比较密集、生产力比较高的,一旦有核袭击的话,它的承受力比以色列和日本要强几十倍。
二、中美差距之科技发展 广义的技术进步包括狭义的技术进步和制度改革,组织革新,管理改进等。今天只简单论述中国的狭义技术进步。 首先,不可否认,中国的科技一直在进步,但是其它国家也在进步。中国政府也一直意识到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重要贡献,所以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使用“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不过现在看来,这样的策率却不十分有效。市场被欧美资本占领了很多,核心技术中国却没有掌握多少。 美国作为世界科技最领先的国家,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科技差距,看看中国技术落后多少。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一共经历了3次产业革命。我们可以看看中国在这三次产业革命中的角色。 第一次产业革命是18世纪开始的以发动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 可惜, 中国到现在却造不出自己的发动机。中国的汽车产业基本上被欧美和日本占领了。看起来,在这些合资企业中中方占据了控股地位。可是,发动机的生产一般而言都是单独成立独资企业,或者外方控股的企业。中国不掌握发动机的核心技术。 最近,中国国产大飞机的设计生产开始走上日程。可是中国只是在外形设计上有一个飞机的形状。国产发动机现在根本无法承载超过50人的飞机。 发动机的技术和国家安全也紧密联系在一起。据报道,中国陆军坦克的发动机是乌克兰的;空军战斗机歼系列发动机主要是进口俄罗斯的;海军的航母发动机是进口乌克兰的,驱逐舰的发动机是进口美国通用公司的。如果中国一旦和这些国家发生冲突,国家安全如何保障? 第二次产业革命是19世纪开始的以电气技术为代表的工业革命。 中国在大型发电机和电动机,以及输电设备方面,还是主要依赖进口。比如三峡的发电机组主要是由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等提供的;中国的很多火电设备是由美国通用电气提供的;中国的主要输电设备是由西门子公司提供的。 最近,中国的高铁建设急速发展,核心的电气技术主要是由日本的三菱重工,德国西门子等公司承包的。 第三次产业革命是20世纪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 可惜,中国造不出自己的芯片和操作系统。芯片主要被美国intel,德州仪表,韩国三星等垄断;操作系统主要被微软,贝尔实验室,苹果等美国公司掌握。 最近中国连续成功发射载人飞船进行太空探索;以及发射卫星对月球探险。对比一下,美国在1969年就成功地实现了人类的登月计划。保守估计,中国要实现人类登月计划也要到2020年以后。从这个方面看来,中国科技落后美国超过50年。 通过这样的比较,我们也发现中国与世界前沿的技术差距是巨大的。中国掌握的核心技术寥寥无几。这样的背景下说要超越美国,路还很漫长。 这些核心技术就是这些公司和国家的会下蛋的金鸡,要想让这些企业或者国家把这些核心技术转移到中国,这可能会从根本上损害他们的利益,所以基本上不可能。所以,中国也不要抱太多的幻想,要掌握这些核心技术,还是需要自己增加投入和踏踏实实研究。 如何缩小科技差距的建议: (1)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 科技进步的关键是人才。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人才流失现象让我们痛心疾首,有很多名校毕业的优秀学生为了更好的发展选择出国,这一点更加让我们清楚了,比培养人才更重要的是让人才能够为我们所用。所以现今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只有抓住了他们的心,才能够留住他们的人 (2)合理分配科研资金。 在部分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眼中,科研经费变成了“唐僧肉”;在一些地方和高校,甚至形成了相关的利益链,专家学者、项目组、管理者各司其职。于是,“研究做得好,不如与官员和权威专家的关系好”,也就成了科研人员群体中公开的秘密。这种现状,直接导致许多科研人员功夫全用在科研外,在权力面前“斯文扫地”。 高校首先是育人之所,然后才是科研重地。但现在的高校,决定行政权力高低和声望的,大多取决于科研“成果”。“成果”怎么看?不是学术质量,而是拉到项目批到经费的数额。于是,“学术带头人”掌握着科研经费的分配权,在学术界唯我独尊,成为学霸、学阀,把科研经费当成了自家的提款机,被课题组成员、研究生称“老板”。他们本应该潜心研究学术的力气,也都用来拉关系、走后门,找经费。“老板”手中的人脉资源,决定科研资金走向,而不是科研项目的科学论证结果。课题经费到手,“老板”拿出九牛一毛,分给手下的研究生,还有那些没有课题的年轻教师,大家随便做做,应付了事。 一项科研任务,到底需要多少科研经费合适,并没有人知道。此外,科研管理部门把国家下拨的科研经费花出去即完成任务,不管是否产生效益,经费项目没有监管或监管不力,而经费项目评审上也存在很多潜规则。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管理存在很多漏洞,加上科研经费预算制度和使用规定不合理,让经费使用者不得不使出各种招数来花掉“难花的钱”,这对科研工作者来说无异于“逼良为娼”。 科研经费滥用、错用和浪费,不仅在科技界造成急功近利的氛围,更可怕的是科研精神的丧失,毁掉一批原本很有前途的科研人员。因此,严把经费发放,加强对经费使用过程中的监督控制,是端正科研领域不正之风的关键所在。
三、中美差距之文化背景 任何文化都有其特定的成长土壤,都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密切相连。中国与美国无论是地理位置、建立时间、发展历程,还是政治经济结构,都迥然不同。在各自特定的成长土壤里,中美两国形成了各具特色、差异较大的文化。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文化基础不同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主张万物生成是自然演化的结果,认为存在众多神灵;而美国的传统文化则是以基督教义为主,主张神造世界及万物,认为只有上帝才是神。 2.文化观念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等级观念,主张尊卑有别,崇尚集体主义,群体意识较强,注重中庸与和谐;而美国传统文化则强调人人平等,注重自由民主,崇尚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自我意识较强,追求实际利益。 3.思维方式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以直觉思维、综合性思维为主导,在思维模式上呈现直觉整体性,采用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式;而美国传统文化则是以分析性思维、逻辑思维为主导,注重思辨理性分析实证,遵循演绎法,思考问题的程序总是从小到大、从部分到整体。
四、中美差距之经济因素 中美经济差距是客观存在的。2001年的时候,中国人均GDP大约是3583美元,大约相当于美国人1892年的水平,也就是说,中美人均GDP的年代差约109年。2001年中国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50%,而美国在1870年的时候,农业劳动力占50%,就是中美劳动力结构的年代差为131年。2001年,中国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是15%,大约相当美国人1914年的水平,差80多年。把三个值进行加权平均以后,中美经济水平的年代差大约是109年,这是个客观事实。 中美差距是在扩大还是在缩小呢?我们再看看另外一组数据。2002年中国人均GNP约为1000美元,实际上是960美元,就算1000美元,这是按汇率计算的;而同年美国人均GNP是35400美元,美国的人均GNP是中国的35倍。大家想一想,我们小平同志说的是十年翻一番,二十年才翻两番,2002年我们和美国的差距是35倍。如果中国人均GNP年增长率为8%,我们一年年增长量是80美元;如果美国的人均GNP年增长率是4%,它一年增长量是多少呢?是1416美元。尽管中国的增长率是美国的两倍,但是中国的增长量远远小于美国,在一年内,中美人均GNP的差距就扩大了1300多美元。这是来自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也是中国年鉴的数据。由此可见,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任务非常之艰苦。过去20年我们经济增长率很高,但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 从理论上来说,中国经济要赶上美国,将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中美经济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还在扩大,但是扩大的速度在下降。这是从60—80年就是这种情况。第二个阶段,中美经济差距的相对差距缩小,就是比值在缩小,绝对差距还在扩大,但是扩大的速度也在下降,第二阶段大约需要50—60年。从80年算起,大约在2030年前后,中美经济的绝对差距才有可能稳定下来。第三个阶段是2040年以后,中美经济的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都缩小,那个时候才进入到真正的追赶时期。所以中国经济现代化是一个非常艰苦艰巨长期的过程。 有人说,中国人口多,资源少,我们很难赶上去,这种说法代表一种观点。我们的研究还是比较乐观的。我们测算了一下,中国人均GNP要达到美国2002年的水平大约需要50年左右的时间,达到美国当年的水平大约要到21世纪末。我们不妨以日本的发展为例来分析一下这种可能性。大家知道,日本是我们的友好邻邦,也是我们一个近邻,它的自然资源很少,人口密度也很大,比如日本的人均耕地比中国少,比美国更少,仅为美国的1/16,在1950年的时候,日本人均GDP是112美元,同年美国人均GDP为1582美元,美国人均GDP是日本的14倍,这是1950年的水平和差距。到1990年的时候,日本人均GDP达到了24713美元,同年美国的人均GDP为23055美元,当年日本人均GDP超过美国1658美元,也就是说战后的日本仅用了40多年的时间就赶上了美国。很显然,在1950年的时候,日本和美国经济的相对差距是14倍, 2002年的时候中国和美国的经济相对差距是35倍,中美经济差距大于日本和美国的经济差距,中美经济差距大约是当年日本美国经济差距的2.5倍,既然日本人花了40多年时间赶上美国,中国要想赶上美国,会花更多的时间,简单算算就大约需要100年的时间,中国迎头赶上美国是有可能性的。 我们国家是个发展中国家,在许多方面都需要向美国学习,借鉴美国的经验,避免美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