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蛋鸭养殖技术

蛋鸭养殖技术

蛋鸭养殖技术来源:《农村养殖技术》杂日期:2004-01-15 10:53 作者:志(一)蛋鸭品种选择选择生产性能好、性情温驯、体型较小,成熟早、生长发育快,耗料小、产蛋多、饲料利用率高,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的品种。

成母鸭2年内留优去劣,第3年全部更新。

(二)饲料配制及配方按谷物类占50%~60%、饼粕类占10%~20%、鱼粉或豆粉10%~15%、贝壳粉1%、食盐0.5%、多种维生素0.2%~0.5%的比例来配制饲料。

产蛋期参考配方:玉米45%、米糠20%、麸皮6%、豆饼10%、鱼粉10%、菜籽饼6%、贝壳粉1%、骨粉1%、食盐0.5%、禽用多种维生素0.5%,有条件的亦可用商品蛋鸭料。

(三)饲喂方法饲料粉碎配制后加水拌匀、以手捏成团松手即散为度,一般每昼夜饲喂4次,即早晨5时、上午10时、下午3时、晚上9~10时各投喂1次,最后1次应增加喂料,让鸭吃饱。

每只鸭日喂量125~150克。

休产期的鸭群日喂2次即可。

(四)适时开产蛋鸭开产时间为150日龄前后,如产蛋过早容易早衰,如过迟则会影响经济收入。

具体做法是:控制青饲料,以防撑大肠胃,120日龄后逐渐增加喂食数量,提高饲料质量。

(五)放水每天饲喂后将鸭赶下水洗浴,夏天每日4~5次,也可自由放水,夜间鸭群吵闹不安时仍需放水1次,每次20分钟,冬天每天上午10时,下午2~3时各放水1次,每次5分钟。

放水后,冬季让鸭晒太阳、夏季让鸭在阴凉处休息切忌暴晒。

(六)公母搭配鸭的性欲越强,产蛋愈多。

因此,鸭群中要配备足够的公鸭。

小群饲养每100只母鸭配一只公鸭,大群饲养每200只母鸭配养1只公鸭,可提高产蛋率5%~8%,蛋用种鸭每20~30只母鸭配养1只公鸭。

商品鸭在产蛋期、休产期、换羽期将公鸭隔离,以免骚扰。

(七)老鸭补料产蛋 1年后的老鸭要补喂鱼肝油,每月补喂7天,可使老鸭多产蛋,并可延长高产年限。

(八)强制换羽夏末秋初蛋鸭停产换羽,此时应采取人工强制换羽,方法是:头两天停食停水:第3~5天给水停食;第6天起喂正常料量的一半供水;第7天恢复正常,以促使换羽快而整齐使蛋鸭统一开产。

(九)垫料舍内地面用稻草、麦秸、谷壳或木屑等作垫料,隔天加垫料1次,在产蛋处垫高一些。

结合鸭舍的通风透光,防暑降温使鸭舍保持清洁、干燥。

夏季也可铺垫一层泥沙或石沙。

(十)补充光照秋冬季节由于自然光照缩短,使鸭的脑垂体和内分泌腺体减少,影响产蛋,故必须采取人工补充光照。

一般要求每天的连续光照时间应达到16小时,可在鸭舍内每隔30米安装一个60瓦灯泡,灯泡悬挂离鸭背2米高,并装配灯罩。

每天早晚2次开灯,即凌晨4时开灯,上午8时关灯,下午5时开灯,晚上8时关灯。

开关灯的时间要严格固定,同时还要在每间鸭舍内安装2只3~5瓦弱光灯泡照明,以免关灯后引发惊群。

如遇大雪、浓雾、连日阴雨等阴暗少光天气,晚上要适当提前开灯,早上则可延长关灯的时间,必要时可全日照明。

实践表明,补光的蛋鸭比不补光的蛋鸭其产蛋率提高20%~25%。

(十一)增喂夜食一般夜间补料比不补料的蛋鸭可提高产蛋量1%左右。

因此在秋冬季要给蛋鸭增喂夜食。

夜间补料时应注意两点:其一要供足饮水,其二是夜间所补料的蛋白质不可过多。

(十二)减少应激蛋鸭代谢旺盛,对污染的空气特别敏感,因此平时应注意通风换气。

每当鸭群戏水时要将鸭舍所有的窗子打开。

平时在鸭舍内不要大声喧哗,更不能手拿竹竿追赶,恐吓鸭群。

冬要保暖夏要降温,尽量减少冷热应激对蛋鸭的不良影响,使蛋鸭生活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

(十三)防异常当蛋鸭出现蛋的个体变小,蛋壳变薄,产蛋时间延长,喂水、上岸羽毛潮湿即往鸭舍里钻等情况时,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

一般常用以下几种方法:(1)提高饲料质量,特别要增加蛋白质饲料;(2)经常赶动鸭群,增加运动量:(3)增加光照;(4)鸭舍保温,最好加喂液体鱼肝油,每天每只用1毫升拌料饲喂3~4天。

(十四)搞好卫生鸭舍的室内外运动场要经常打扫干净,食槽、水槽要经常洗刷消毒,饲料一定要新鲜,切忌饲喂霉变饲料,饮水要清洁。

鸭舍要加强通风透气,保持空气清新,防止氨气对鸭的刺激,垫草要勤换,确保干净、干燥。

鸭爱好清洁,羽毛弄脏后,就立即将鸭赶入水中清洗,否则鸭会因羽毛污损而感染发病,甚至停止产蛋。

(十五)定期消毒每周可用20%的生石灰乳或用2%的氢氧化钠或3%的复合酚(消毒灵)等对圈舍运动场进行消毒,饲槽及用具可用百毒杀药等消毒。

对饲喂的青饲料和饮水可采用0.02%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处理。

(十六)定期防疫切实做好防疫工作。

预防鸭瘟,可用鸭瘟弱毒疫苗,雏鸭20日龄后接种的雏鸡,每只腿肌注射0.5毫升,成鸭每次每只胸肌注射1毫升,成鸭每隔6个月注射1次。

预防鸭霍乱,可用禽霍乱氢氧化铝菌苗,雏鸭20日龄后每只腿肌注射1毫升,3月龄时胸肌注射2毫升,免疫期为75天。

也可用土霉素,按100只鸭用25万单位的土霉素5粒的剂量研末混入饲料或溶于水中,2~3周喂1次。

冬季蛋鸭养殖技术要点魏中村发布于:2008-2-16 人气:821冬季气候寒冷,蛋鸭活动、觅食减少,再加上光照时间缩短不利于产蛋,所以,一旦饲养管理不当就会导致冬鸭减产。

因此,冬季蛋鸭养殖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鸭群秋末冬初,将鸭群中老、弱、病、残鸭,低产鸭和停产鸭及时予以淘汰。

留下生产性能好、体质健壮的蛋鸭。

2、补充光照冬季应保证蛋鸭光照时间保持在16小时左右,以促进卵的成熟。

光照强度一般以每平方米2~3瓦为宜,即每20平方米安装1个40瓦灯泡,灯泡安置的高度距鸭体2米,并罩上罩距。

3、增加蛋白质饲料适当增加玉米、豆饼的比例,控制鸭子采食量,提高饲料营养浓度。

4、正确噪鸭噪鸭就是在棚舍内轻轻吆喝鸭群使其全部起身并在舍内做圆圈运动,每次至少兜5圈,以增加运动量、增强体质,同时提高鸭的御寒能力,避免直接下水时着凉感冒。

待有80%以上的鸭发出强烈的叫声时再开棚放水。

5、防寒保温冬季天气寒冷,不利于蛋鸭产蛋,可采用以下方法防寒保温:①堵塞鸭舍、墙壁上的孔洞,更换坏瓦,以防贼风侵袭;②修好门窗,夜晚严寒天气在门窗上覆盖草帘或双层塑料布保温;③在屋顶下加一个保温夹层或装天花板顶棚,阻隔冷空气进入舍内;④在舍内房顶下距地面2米处横架竹竿、木条,并用草帘或塑料布覆盖;⑤在舍内地(架)面上厚垫干软垫草,确保鸭腹部不受寒。

6、合理放水早上迟放鸭,晚上早关鸭,减少下水次数,缩短下水时间。

每天一般下水2次,每次5~10分钟。

多云、无风天,上午下水1次,下午可不下水。

∙蛋鸭规模养殖技术∙蛋鸭最好不放牧,喂全价配合饲料,从雏鸭到产蛋结束均在鸭舍内饲养即圈养。

根据鸭舍的结构可分为全封闭式和半开放式饲养。

全封闭式饲养指鸭的所有活动场地都在室内(包括运动场及产蛋房);半开放式饲养指鸭的产蛋房在室内,运动场在室外。

1.圈养鸭的分群及适宜的饲养密度每个鸭群以500只左右为宜。

分群时尽量做到品种一致,日龄相同,大小一致。

青年鸭的饲养密度随鸭龄、季节和气温的不同而变化,一般可按以下标准掌握:4~10周龄,每平方米12~20只;11~20周龄,每平方米8~12只。

2.圈养青年鸭的管理(1)适当加强运动,促进骨骼和肌肉发育,防止过肥。

每天定时赶鸭在舍内做转圈运动,每次5~10分钟,每天2~4次。

(2)多与鸭群接触,提高鸭子胆量,防止惊群。

(3)舍内通宵点灯,弱光照明。

(4)做好传染病预防工作,青年鸭阶段主要预防鸭瘟和禽霍乱。

3.开产前后产蛋鸭的饲养蛋鸭大都在150日龄开产,200日龄达产蛋高峰。

这个时期饲养管理的目标是尽快把产蛋率推向高峰。

应根据产蛋率上升的趋势不断提高营养水平,增加日粮的营养浓度和适当增加饲喂餐数,增加采食量,以满足产蛋的营养需要。

鸭的日平均光照不少于14小时,光照应从短到长逐渐增加,直至每昼夜光照16小时。

本阶段饲养管理是否恰当,从以下三方面观察:(1)看蛋重的增加趋势。

增重势头快,说明养得好。

(2)看产蛋率上升的趋势。

最迟到200日龄时,产蛋率应达到90%左右。

(3)看体重变化。

体重维持开产时的体重,说明饲养管理得当。

4.维持鸭的产蛋高峰期鸭进入产蛋高峰期后,体能消耗较大,健康状况不如产蛋初期和前期。

这时如果营养满足不了需要,产蛋量就会下降,甚至换毛,这是饲养难度较大的阶段。

为了维持产蛋高峰,必须注意以下问题:营养上保证满足产蛋的需要,饲料的营养浓度比上阶段略有提高,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钙的喂量;每日光照数稳定在16小时,不可改变;日常操作程序要保持稳定,室温最好保持在13~20℃。

本阶段饲养管理恰当与否,主要看产蛋率是否稳定在高峰期的标准。

日常管理工作中,细心观察以下内容:(1)蛋壳质量。

好的蛋壳应该光滑、厚实、有光泽。

(2)产蛋时间。

正常产蛋时间为深夜1~2时,(3)鸭群的精神状态。

产蛋率高的健康鸭精力充沛,下水后潜水时间长,上岸后羽毛光滑不湿。

发现异常要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5.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到产蛋后期产蛋高峰已难以继续保持,但对于高产品种来说,如饲养管理得当,仍可维技80%左右的产蛋率。

要达到这样的水平,便要认真做好后期饲养管理工作。

后期饲养管理的要点是:(1)根据体重和产蛋率确定饲料的质量和喂料量,不可盲目增减饲料。

(2)每天保持16小时光照,不能减少。

(3)管理得当,多放少关,促进活动。

(4)观察蛋壳质量和蛋量的变化。

若出现蛋壳质量下降、蛋重减轻,可增补鱼肝油和无机盐添加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