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物理层关键技术
Type1帧 结构和Type2帧 结 构 , 帧 长 均 为10ms。 前 者 适
物理层技术是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础与标志。3GPP经 用于FDD、TDD两种 工作模 式, 后者仅 适用于TDD模
过 激 烈 的 讨 论 , 决 定 LTE 采 用 下 行 正 交 频 分 多 址 式。
( O FDMA) , 上行单载波频分多址 ( SC- FDMA) 的方式。
传输信道
物理信道
上行 下行
上行共享信道UL- SCH 随机接入信道R ACH 下行共享信道DL- SCH 广 播 信 道 BC H 寻 呼 信 道 PC 道 PU SC H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 ACH 物 理 下 行 共 享 信 道 PDSC H 物 理 广 播 信 道 PBC H 物 理 下 行 共 享 信 道 PDSC H 物 理 多 播 信 道 PMC H 物理信道
很多公司也在研究其他编码方式, 如低密度奇偶校验
( LDPC) 码。在大数据量情况下, LDPC 码在编码增益
上比Turbo码高, 在解码复杂度上也略有减小。
因 为 O FDM 技 术 提 高 频 谱 利 用 率 的 作 用 始 终 有 限 ,
系统还定义了3种上行物理信道: 物理随机接入信 道PR A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控制 信道 PUCCH。
LTE 下 行 主 要 采 用QPSK、16QAM、64QAM 三 种 调 制 方 式 , 上 行 主 要 采 用 BPSK、 QPSK、 8PSK 和 16QAM。针对广播业务, 3GPP提出了一种独特的分层 调制方式[7]。其基本思想是, 在应用层将一个逻辑业务 分成两个数据流, 一个是高优先级的基本层, 另一个 是低优先级的增强层。在物理层, 这两个数据流分别 映射到信号星座图的不同层。由于基本层数据映射后 的符号距离比增强层的符号距离大, 因此基本层的数 据流可以被包括远离基站和靠近基站的用户接收, 而 增强层的数据流只能被靠近基站的用户接收。也就是 说, 同一个逻辑业务可以在网络中根据信道条件的优 劣提供不同等级的服务。
2 LTE的技术需求目标
允许一定的性能损失, 支持100km的小区覆盖。 ( 9) 支 持 终 端 在 整 个 系 统 范 围 内 的 移 动 性 , 为 低
3GPP LTE项目的主要性能目标[1] [2]包括: ( 1) 更 高 的 数 据 传 输 速 率 、 频 谱 利 用 率 和 用 户 吞 吐 量 。 可 灵 活 配 置 1.25 MHz、 2.5 MHz 、 5 MHz、 10 MHz、20MHz 带宽。在20MHz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
( 2) 在保持 现 在 规 划 的3G小 区 的 覆 盖 范 围 大 致 不
3 LTE物理层标准化进展
3GPP 将编号36的标准号 分给LTE, 目前 正在草 拟 的LTE 系统物理层相关技术规范包括:TS 36.201对物理
51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TECHOLOGY
使 子载波上 的符号 速率大 大降低, 符 号 持 续 时 间 大 大 帧和5号子帧用于传送下行信号。
加长, 因而对时延扩展有较强的抵抗力, 减小了符号
间干扰 的影响 。通常在OFDM符号前加 入保护 间 隔,只
要保护间隔大于信道的时延扩展则可以完全消除符号
间干扰ISI。
OFDM 参数设定 对 整 个 系 统 的 性 能 会 产 生 决 定 性
Type1 帧 由20个0.5ms长 的 时 隙 ( 时 隙0到 时 隙19)
O FDM[3][4]是LTE系统的主要特点, 它的基本思想是 构成 , 两个相邻 的 时 隙 组 成 一 个 子 帧 ( 图1) 。 在TDD
把高速数据流分散到多个正交的子载波上传输, 从而 模式下, 上下行链路分时共享一帧。一般来说, 0号子
上行 下行
上行控制信道UL- CCH 下行控制信道DL- CCH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PUCCH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PDCCH
3.5 信道编码与MIMO
在 信 道 编 码 方 面 , 主 要 沿 用 R 6的 Turbo 编 码 作 为
LTE信道 编码 , 此 外 还 引 入 了Tail Biting卷 积 码 。 但 是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TECHOLOGY
热点技术
3GPP LT E物理层关键技术
□ 文 琪 李乐民 (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成都610054)
摘 要: 第三代移动通信3GPP组织为了应对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竞争, 于2004年底启动了长 期演进(LTE)项目。自从启动以来, LTE项目在无线接口的关键技术、无线网络架构 等 方 面 取 得 了 突 出 进 展 。 本 文 综 述 LTE的 项 目 计 划 及 主 要 性 能 目 标 , 并 叙 述 TS 36.211到TS 36.214 协议中目前已规定的LTE物理层关键技术。
上 行 方 向 , LTE 系 统 采 用 基 于 带 有 循 环 前 缀 的 SC- FDMA技术。最大的好处是降低了发射终端的峰均 功率比、减小了终端的体积和成本, 这是选择 SC- FDMA作 为 LTE上 行 信 号 接 入 方 式 的 一 个 主 要 原 因。其特点还包括频谱带宽分配灵活、子载波序列固 定、采用循环前缀对抗多径衰落和可变的传输时间间 隔等。
3GPP 以频繁的 会议全 力推进LTE的 研究工 作 。 整 个项目计划分为两个阶段: 2005年3月到2006年6月为研 究阶段 ( Study Item, SI) , 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6 年6 月到2007年6月为工作阶段 ( Work Item, WI) , 完 成核心技术的规范工作。但由于研究阶段有部分遗留 问题还没有解决, 所以按目前情况看, 于2007年9月完 成相关标准制定, 于2010年左右推出商用产品。
除了物理信道之外, 还有一些物理信号专门用来 承载仅与物理层过程有关的信息, 如参考信号、同步 信号等, 它们对高层而言不是直接可见的, 但从系统 功能的观点来讲是必需的。
3.4 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 高层产生的数据在空中接口由传输信道承载, 传 输信道在物理层上映射到不同的物理信道,传输信道和 物 理 信 道 的 映 射 关 系 [8]如 表1所 示 。
低于5ms; 在控制面上, 用户从空闲状态到连接状态的 延迟小于100ms。
( 4) 支持与现 有的3GPP和 非3GPP系 统 的 互 操 作 , 支持增强型的广播多播 ( MBMS) 业务。
( 5) 降低建网和维护成本, 实现从R 6的低成本演进。 ( 6) 系统和终端具有合理的复杂性、成本和功耗, 支持增强的IMS ( IP多媒体子系统) 和核心网, 尽可能 的向后兼容, 但是应该考虑系统性能提高与向后兼容 之间的平衡。 ( 7) 取消了电 路交换 ( CS) 域, CS域的业 务和其 他实时业务都在包交换 ( PS) 域实现。 ( 8) 小区覆盖半径在5km以下时, 应该满足LTE项 目的所 有性能 要求, 对 于小于30km的 小 区 覆 盖 , 可 以
下行物理信号在传送之前需要经过加扰、调制、层 映 射 、 预 编 码 、 资 源 块 分 配 、 O FDM 信 号 产 生 等 处 理 。 上行物理信号在传送之前需要经过加扰、调制、预编 码、资源块分配、SC- FDMA信号产生等处理。其中层
52
通信与信息技术 2007 年 11 月( 总第 170 期)
Type2 帧分成2个5ms的无线子帧(Half Frame), 每个 子帧分为7个时隙 ( 时隙0到时隙6) , 如图2所示。这 种 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和TDD UTR A系统兼容。同步和 保护周期插在时隙0和时隙1之间, 包括下行导频时隙 (DwPTS)、 保 护 间 隔 (GP)、 和 上 行 导 频 时 隙 (UpPTS)。 所有时隙都包含一个小的空闲周期可用于上下行切换 时的保护。时隙0和DwPTS一般用于下行传输, 而时隙 1 和UpPTS用于上行传输。
图1 Type 1 帧结构
的影响, 如循环前缀 ( Cyclic Prefix, CP) 。它主要用于 有 效 地 消 除 符 号 间 干 扰 , 其 长 度 决 定 了OFDM 系 统 的 抗多径能力和覆盖能力。长CP利于克服多径干扰、支 持大范围覆盖, 但系统开销也会相应增加, 导致数据 传输能力下降。为了达到小区 半径100Km的覆 盖要求, LTE系统采用长短两套循环前缀方案, 根据具体场景进 行选择: 短CP方案为基本选项, 长CP方案用于支持 LT E大 范 围 小 区 覆 盖 和 多 小 区 广 播 业 务 。
关键词: 3GPP 长期演进计划 物理层技术
1 引言
变的情况下, 提高小区边缘的比特率。 ( 3) 降 低 系 统 延 迟 , 用 户 平 面 内 部 单 向 传 输 时 延
在 2004 年 12 月 召 开 的 3GPP R AN 第 26 次 全 会 上 , 3GPP 正 式 通 过 了 关 于 UTR A 长 期 演 进 ( Long Term Evolution , LTE) 研 究 的 立 项 。 这 种 以 正 交 频 分 复 用 (OFDM)为核心的技术, 与其说是3G技术的演进, 不如 说是革命, 它甚至可以被看作准4G技术。
3.2 无线帧结构
信道编码、交织、速率匹配、复用等; TS36.213对物理
LTE 支持两种基本的工作模式即频分双工(FDD)和
层过程进行介绍; TS 36.214描述了LTE物理层的测量。 时 分 双 工 ( TDD) ; 支 持 两 种 不 同 的 无 线 帧 结 构 [5]即
3.1 基本传输与多址方式
表1 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映射关系表
图2 Type 2 帧结构
映 射 和 预 编 码 都 与 多 输 入 多 输 出 技 术(MIMO )有 关 。 3.3 物理信道与调制 LTE 系统目前定义了5种下行物理信道: 物理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