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选修3同步训练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在普选的基础上,我国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大,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人民当家作主有了最重要的制度保障.这表明()①这一制度是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②这是一种与我国国体相适应的国家结构形式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A.①②③B。
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选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属于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不是国家结构形式,故③应排除。
辛亥革命后,代表各种政治势力的政客竞相仿效西方议会民主,“建国会、立政党”,一时间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政党、团体三百多个。
但是,它们大多成了各派军阀、官僚、政客借以争权夺利的工具。
旧中国的多党竞选和议会民主只给历史留下一幕幕闹剧。
据此回答2~3题。
2.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议会民主制度,到了中国却形成了一幕幕闹剧,这是因为()A。
在中国不适合建立民主制度B.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应该继续保留君主制C。
当时的政党都是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利益的D.各派军阀、官僚、政客之间的利益不均衡解析:选C。
议会民主制度在中国形成闹剧的原因,主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故C项符合题意;A、B项观点明显错误;D项观点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A。
《钦定宪法大纲》 B.《临时约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共同纲领》解析:选D.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县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为新中国的百废待兴保驾护航,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民民主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创造。
据此回答4~5题。
4。
具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萌芽性质的探索是()A.抗日战争时期的参议会B.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C。
解放战争后期和建国初期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D。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农民协会解析:选D。
题中选项的内容都属于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探索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但具有萌芽性质的只能是D项所指的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农民协会。
5。
综观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历程和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新型人民政权的实践,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新中国的政体必须是人民民主专政B.新中国的政体只能是民主集中制C。
与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相适应的政体只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
新中国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的政权解析:选C。
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历程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新型人民政权的实践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我国的政体只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权是人民的政权.二、非选择题6.2011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立57周年.57年的历史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最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特点和优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十六个用血与火锻造的金色大字将永远镌刻在中国的大地上!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最好的政权组织形式”。
解析: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最好的政权组织形式"的理解可以从国体、国情和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要性等角度去思考。
答案:(1)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一定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根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是我国最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因为它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广阔沃土,产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伟大实践。
(3)长期以来,全国各族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牢牢地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我们国家和人民能够经得起各种风浪、克服各种困难、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可靠保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可靠保障.一、单项选择题1.康有为在《立宪会议》中说,现在世界上有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民主立宪三种政体,而“君主立宪者,政体之最良者也"。
他主张“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康有为的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证明了()①三权分立、君主立宪不适合我国国情②中国不适合实行民主共和制③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④资产阶级没有能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A。
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D。
①④解析:选C。
该题考查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康有为的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有力证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②的说法是错误的,我国现在实行的政体就属于民主共和制;④的表述错误。
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A。
结束了中国的君主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B.改变了旧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实现人民民主C。
使人民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地位D.领导人民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解析:选A。
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并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其本质上仍是资产阶级革命,因此,B、C、D均是错误的说法。
3.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为实现人民民主而进行探索和创造的是()①各界人民代表大会②农民协会③参议会④工农兵代表苏维埃⑤罢工工人代表大会A。
①⑤B。
②⑤C.③④D。
②④解析:选B。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势力相对较弱,没有能力组织全民或全国性质的民主形式,革命刚刚开始,党在工人和农民中发展自己的力量,故选B项。
4.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形式出现的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机关是()A.1927年选举产生的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B。
抗日战争时期选举产生的陕甘宁边区人民政府C.1949年成立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1931年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解析:选D.该题考查识记能力。
A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创建人民政权的最初尝试.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同这一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上述论断体现的观点是()A.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一定的政体体现出来B。
政体决定国体,政体具有一定独立性C.国体与政体是互为前提而存在的D。
政体巩固国体解析:选A。
该题考查国体和政体的关系.A项的说法是正确的;B项说“政体决定国体”是错误的;C项说二者“互为前提”是错误的;D项的说法不准确,适当的健全的政体有利于巩固国体。
6.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创建人民政权进行了不懈探索,其最初尝试是()A。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农民协会B。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C.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召开的上海市民代表会议D.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召开的参议会解析:选C。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政权而进行的探索。
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召开的上海市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创建人民政权的最初尝试。
7。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长期艰苦探索的结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起来的标志是()A。
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通过C。
新中国的成立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解析:选D。
此题要求指出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的标志。
A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形式出现的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机关。
B项是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奠定法律基础,C项是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创造前提条件,只有D项才符合题目要求。
二、非选择题8.申纪兰是迄今我国唯一的一位参加过一至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从25岁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到现在,申纪兰用她半生的时间,见证了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1953年,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民主选举中,申纪兰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4年9月,25岁的申纪兰享受了当时只有县长才有的特殊待遇,骑着一头毛驴走出了大山,走出了山沟,带着父老乡亲们的殷切嘱托,她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在中南海怀仁堂,申纪兰和1211名全国人大代表审议了新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代表乡亲们投下了神圣的一票,履行了一个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责。
在她参加过的一至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中,申纪兰印象最深、永生难忘的还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她很自豪地说自己是农民代表,要一直为中国最大的群体—-农民说话,要实实在在反映农村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她曾经是山西一个“没有土,到处都是石头”的贫困山区农业合作社的生产队长。
当她的姐妹们还为不幸的婚姻和沉重的家务而痛苦时,她提出了妇女应该和男人享有同样的工作权利和报酬.她的建议被采纳.新中国的《劳动法》明确规定:男女同工同酬。
(1)申纪兰印象最深、永生难忘的为什么还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申纪兰的建议能够被采纳并写进新中国的《劳动法》说明了什么?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过程.第(1)问实质上是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的重大意义,即人民群众第一次实现了当家作主。
第(2)问指向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保障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答案:(1)因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获得通过,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起来.人民翻身作了主人,普通老百姓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了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得到全面确立,开创了我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中国人沉睡了几千年的民主意识开始觉醒,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热情得到了最大限度地激发.(2)说明了新中国的成立彻底推翻了剥削阶级统治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制度,建立了新型的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体现了在我国,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具有真实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9。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打下了政治基础,极大地调动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国家、管理国家的积极性。
回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确立,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也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民主、文明事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