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析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家庭教育思想是其
整个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研究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包括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劳动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为了更好的实施家庭教育而创立的“家长学校”,从而得出启示,在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的同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 家庭教育 父母 家长学校
正文: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发挥着光芒,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发。他不仅致力于学校教育,也十分重视家庭教育,而且其家庭教育理论是他整个教育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他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认为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和偶然出现的因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家庭在塑造孩子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出发,通过系统阐述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从中得到启示,以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使孩子能够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和谐的家庭氛围中获得更好的教育。 一、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在致力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同时,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他强调,家庭是人们多方面的关系经济的、道德的、精神一心理的、美学的基层细胞,孩子的“和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和家庭教育直接有关。 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孩子的一切都取决于童年期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童年期是孩子思想品德和智慧发展的奠基时期,而这一时期的教育主要是家庭教育。他在分析研究了七十多个难管教的孩子,其形成“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孩子所受教育和孩子早期童年的周围环境条件所引起的”。他把健康成长的孩子比喻为美丽的花朵,指出,“我们所期待的美丽的花朵,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需要多年的 2
努力才能创造出来一一培养、防暑、防寒、注意浇水和施肥”①,这一切工作主要靠家长来完成。父母能够“把好的品质灌注到孩子身上”,才能从孩子身上得到“生活中的欢乐”。 苏霍姆林斯基在毕生的教育实践中始终顽强地寻找学校与家庭紧密联系的途径,可以说,在他心目中家庭教育是和学校教育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工作。他曾一再提到他重视家庭教育的思想出发点: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他还认为,社会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基础上的。他还认为,家庭是第一个源泉,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感、信念的巨流是从这里开始奔流。他指出“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②。 二、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 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在其整个思想理论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学生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的有效实施,尤其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扮演,能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多有利的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父母和老师都是孩子的教育者和教师,但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教育者和教师,而且是无可替代的教育者和教师。 同时,他还认为教学与教养是不可分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既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向孩子传授有关知识,发展智力,又要使孩子的精神不断充实、更新,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坚定的信念。 1、要切实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 少年儿童的健康是苏霍姆林斯基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在《将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他提出了一个口号:“健康、健康,第三个还是健康!”他认为无论学校还是家庭,都要把孩子的健康放在首位。他还对家长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首先,要重视营养和饮食习惯。既不允许孩子挑食、偏食,同时,又要注意伙食的营养成份,要提供更多富有维生素的食品;第二,要让孩子养成早起锻炼的习惯。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得出结论,早起锻炼,做早操等习惯必须
① [苏]苏霍姆林斯基著,黄汪瑞译.《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第10页. ②[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志英等译.《家庭教育学》[M].中国妇女出版社,1982,第50页. 3
在童年时期养成,所以他要求家长按时叫醒孩子早起锻炼,培养孩子早睡早起、坚持锻炼的习惯;第三,要让孩子从小耐寒耐劳。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关心孩子身体健康决不是娇惯孩子,加强耐寒耐劳的锻炼能够增强体质,预防感冒。苏霍姆林斯基在儿童健康问题上主张锻炼,反对娇惯;主张采取积极的措施,反对一味消极保护的态度,是非常值得我们参考的。 2、家长要为孩子的智力发展创造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在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和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方面能起和应起自己应有的作用。学生愿不愿意学习,学得好不好,这不仅仅是学校和孩子的事。家庭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经济上要划出一定款项来为孩子购买图书。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每个家庭都应当尊重科学、文化和热爱书籍。书籍,尤其是文艺书籍,除了对智力发展其作用外,还对德育和美育起作用,要让孩子爱书籍,爱读书。家长必须重视孩子在这方面的精神需求,要尽最大努力去满足他。第二,要满足和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在入幼儿园和小学前,家庭在这方面的作用尤其大,三岁之前是孩子奠定智能的重要阶段。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家长不仅要教育孩子,而且要对孩子进行教学,“要站在孩子的摇篮旁直接参于孩子的学习”。家长要耐心和正确地回答孩子的每一个问题。此外,家长还应当带孩子到那些能诱发儿童提问的场所去,活跃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苏霍姆林斯基特别主张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和思索。大自然在苏霍姆林斯基来说是知识、道德和美的源泉。第三,要关心和督促孩子预习、复习和完成家庭作业,帮助他合理安排作息制度,为他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他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敦促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苏霍姆林斯基批评了只关心孩子记分册上分数的家长。他认为,“三分”和“五分”并不能说明一个学生学习的成功和失败,这个儿童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得个“五分”,而那个儿童得个“三分”已经是学习上不小的成绩。家长要细致地帮助孩子成功地学习,不断进步。 3、塑造孩子纯洁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比喻每个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土地,如果大人不流汗水,不去播种,就会长出杂草来。因此,“要时刻保护儿童心灵的纯洁,绝不让一粒恶种落到他们的心田里”③。他认为,孩子在童年、少年时期,就需要以善驱恶,扶正
③[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志英等译.《家庭教育学》[M].中国妇女出版社,1982,第112页. 4
压邪。一是要培养孩子信奉善良,对善良美好事物的信念,为他人谋福利,防止心灵空虚;二是要培养孩子的良好情感,学会同情别人,爱惜别人,用自己的心灵去体察别人的举止言行,防止对人冷酷无情;三是要教育孩子善于控制自己的愿望,不能让孩子的个人志愿成为他们的“宇宙之心”,要防止儿童心灵染上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四是要教育孩子“对周围世界中的美与丑,善良与邪恶”作出反应,防止儿童心灵染上“多关心自己,少管别人闲事”的摸不关心的恶疾;五是要教育孩子说实话、真话,防止心灵染上说谎、欺骗、弄虚做假的恶习;六是让孩子在“智力劳动中体验到灵感的力量”,培养孩子勤奋细心的良好习惯,防止染上懒惰、粗枝大叶的恶习;七是要教育孩子“凭良知去傲好事,不贪图表扬”, 防止沾染上虚荣心的恶习;八是“实现道德修养和劳动准备、体育锻炼和精神修养的统一”④,防止思想幼稚无知。 三、论劳动在家庭教育中是强大的教育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孩子的劳动锻炼是家庭教育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⑤。他认为,孩子从学会拿小勺由盘子里取食往嘴里送的时候起,就应当受到劳动的教育。家务劳动,是家庭相互关系修养的基础,它象一条红线贯穿着家庭的成功和幸福。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劳动教育应从两方面入手,首先要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情感。他指出,劳动既是“良心和义务的第一个最正直的捍卫者”,也是“精神的振奋和手的能量融为一体的活动”⑥。因此,必须培养孩子尊重劳动的道德修养,从认识劳动是幸福的创造者的思想中,逐渐产生“一种必须尽义务的想望”。其次,要使孩子通过劳动在力量和能力上作出“重大努力”,“不要怕儿童手掌上有污渍和老茧”,让孩子掌握“多种技能”,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四、论家庭与学校密切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在阐述其儿童教育思想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路径——家长教育。他认为应重视家庭教育,尤其强调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学校和家庭要密切配合、协调一致。他办了一所“家长学校”,在对儿童教育问题的共同研究中教育家长如何认识自己、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学会做父母。苏霍姆林斯基家长教育的内涵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④ [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志英等译.《家庭教育学》[M].中国妇女出版社,1982,第126页. ⑤ [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志英等译.《家庭教育学》[M].中国妇女出版社,1982,第52页. ⑥ [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志英等译.《家庭教育学》[M].中国妇女出版社,1982,第196页. 5
1、家长教育的对象范围比较广,包括学龄儿童家长、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刚刚怀孕或新婚的年轻人、以及高年级的学生和未婚青年。他曾经多次明确指出“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做物理学家、数学家,可是所有的人都要做父母、丈夫或妻子”⑦。问强调每个人成人以后都将做家长。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接受如何做家长的教育。 2、家长教育的内容根据其教育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对学生家长主要从解决儿童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向家长传授实际教育技巧、提升教育素养,教育他们如何培养孩子的智力、语言能力、如何培养孩子的情感等;对年轻父母进行婚姻关系教育,使父母能够处理好夫妻相互关系,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感;对未婚青年进行婚姻准备教育,教育他们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义务感,培养双方对婚姻的忠诚感;对高年级学生进行爱情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导他们如何寻找真正的爱情。 3、家长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建立“父母学校”,组织家长教育集体,将家长按照有无孩子及孩子的年级分成不同的系、组,分别进行每个月两次的学习,每次一个半小时,由学校校长、教务主任、优秀教师负责上课⑧。圈在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专题讲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教师与家长共同探索关于儿童教育的科学规律。 五、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思想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研究分析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我们从中得到以下启示。 (一)加强家庭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良好家庭环境气氛对孩子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差指出在良好的家庭中笼罩着的这种气氛对言语、思想和情感,对观点、对微微能察觉的情绪色调的极度关心关系良好。他认为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心地温和善良、宁静、心灵健康、真诚地相信人的美好,听信教师的讲话,对影响人们心灵的细微事物能敏锐感受。如果孩子在无知识、无礼貌的环境中生活,“早晚会变成孩子的眼泪和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