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如何处理中学生的早恋问题-07.10

浅谈如何处理中学生的早恋问题-07.10

浅谈如何处理中学生的早恋问题吐鲁番地区实验中学---吴文辉早恋——老师、家长们眼中的‚误区‛,心中的雷池,曾是一个校园里避而不谈的话题。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恋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试从早恋的界定、早恋的影响、早恋的成因以及早恋的对策等几个方面探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近些年来早恋风靡校园,中学生‚拍拖‛已成为一种时尚。

据有关调查:高中学生早恋占全体学生的39.2%,高三级早恋人数占全年级总人数的50%。

来自媒体的报导:有的学生情侣从偷偷摸摸的进行地下活动发展到公然在街上手牵手;因早恋而使成绩有所下降者比比皆是,‚中学生妹六次怀孕‛,‚中学生生小孩‛,甚至还有男生为女生打架,女生为男生殉情的现象发生等等,让人们不能不重视它的存在。

它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因而早恋成为我们所必须关注的问题。

面对人数日趋渐多的中学生恋爱问题,禁止并非良策,默许是种失职,教会学生把握成长才是良策。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学生早恋呢?作为我们德育工作者又如何面对和解决呢?一、究竟什么是‚早恋‛。

来自学生的说法:早恋不能简单地一刀切式地按年龄划分,中学生谈恋爱就是早恋,大学生就不是,而是应该按照个人的心志成熟度划分,一个成年人如果心理年龄很小,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也可以将其划入早恋的范围。

而对于中学生,我们觉得早恋的界定主要是看行为,如果没有表达,更没有恋爱行为,最多只能算暗恋。

早恋应该是两个人互相表达并接受对方,有了类似成年人的恋爱行为,比如拥抱、接吻等等才能算作早恋。

‚恋爱没有早晚,只有有和没有‛。

来自教育专家的说法:不要用早恋这个词,应该叫'来往过密'。

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闵乐夫认为:‚说‘早恋’就有批评倾向,有道德价值判断,不科学。

正确的提法应该是‘中学生恋爱’。

‛越来越多的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从弗洛伊德的理论来看根本无法将人的恋爱情感用早或不早来区分。

我们经常发现:在放学的时候站在门口看放学出来的少男少女。

常常见到一出校门,就有男生骑单车把女生带在前横梁上离校,也有的男生骑着摩托车,带上女生一溜烟地就消失在车流中。

把这种卿卿我我送女同学回家的情况说成是早恋,学生们觉得这"帽子"太大了一点,但把这种现象说成"互相帮助",显然不是那么回事。

多数时候是谁都说不太清楚,权且称它为中学生男女情感的灰色地带吧。

有的男孩女孩相安无事地走了过去,而有的孩子则在这个地带迷失了方向,甚至铸成悔恨终身的错误。

不管你怎么想,怎么看待,中学生谈恋爱越来越多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尽管学校仍是明令不许,家长也不赞成,然而,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异性的好奇和爱慕行为,包括情欲,在心理专家眼里却是正常的。

虽然正常,可对于这些尚不成熟的学生来说却实在不易把握和控制。

我们姑且把它称为‚早恋‛吧。

二、早恋的原因(一)中学生自身的特点1、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出现,性的成熟等生理的急剧变化,必然伴随着心理的相应变化,‚自然意识、性意识‛等青春期特有的心理特征逐渐形成,他们对异性充满着神秘感,强烈的好奇心迫使他们总想搞清楚自己与异性的不同之处。

同时,许多刚刚进入青春期的男女孩,情感开始萌动,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容易对异性产生好感,产生性的渴望,随着这种好奇心和好感的与日俱增,早恋的发生不可避免。

2、其次是道德观念相对薄弱和自制力不强。

许多青少年由于自身道德观念薄弱,把谈恋爱当作儿戏,丝毫不考虑爱情中的责任和义务,不理解什么是美的行为,什么是不道德的行为,个别人甚至出现不道德的性关系或违法现象。

也有的青少年由于意志薄弱、自制力不强,明知是不对,但产生激情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二)家庭的原因家庭在孩子的早恋问题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家庭的因素有: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只关心孩子的分数,忽视他们生理心理的变化;对孩子的管理教育采取粗暴专制的态度,对子女的交往横加干涉,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对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缺乏必要的指导;这些,造成子女和家长缺乏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孩子深层次的需要在家庭得不到满足,只好在家庭以外的异性朋友那里寻求慰籍,走向早恋不可避免。

(三)学校和教育的因素1、学生压力大,教师只关心成绩,不关心学生的感情世界。

学校的应试考试、家长的望子成龙压得学生喘不过气,严重压抑了中学生的个性和全面发展,他们在现实中苦不敢言,愁无处诉。

只好向别人寻求感情的依赖,产生早恋。

2、对青春期性教育的忽视。

性教育的落后影响中国人历来谈性色变,视性为洪水猛兽,对中学生更是讳莫如深,目前我国青少年的生殖保健、性教育非常薄弱。

故而中学生对青春期出现的性冲动、性欲求和性意识根本不了解,难免出现心理冲突和情感压力,大人们不告诉,他们就自己去探索,早恋便这样发生了。

3、教师对早恋的处理方式单一、粗暴。

很多学校、老师对这个问题采取回避态度,对青少年的早恋现象臵若罔闻,导致早恋在学校中蔓延,更多的情况是采取另一种回避态度,绝对禁止男女学生的个别交往,一旦发现任何早恋的蛛丝马迹,便不分青红皂白地定性为早恋,甚至公开处罚,常常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产生叛逆。

(四)社会的影响1、计划生育使得独生子女增多。

由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经常会有代沟,学生们很难与父母沟通,又无兄弟姐妹可交流,再加上对异性的好感,两颗孤寂的心很容易走到一起,由最初无话不说的友谊很快演变爱情。

2、社会不良媒介的影响。

现在社会上充斥着很多的不良书报杂志、低级趣味的甚至黄色的影、录像等对青少年的早恋有直接影响。

各种传播媒介中,性刺激量大大增加,那些庸俗的格调低下的文艺作品特别容易污染青少年纯洁的心灵。

三、中学生早恋的影响,两种不同的声音(一)早恋的负面影响1、早恋会影响学业。

大部分接受调查的学生都能认识到早恋会分散他们的精力,影响他们的学业。

确实,早恋的青少年中有不少成绩优秀、出类拔萃者,但因为早恋,使他们过分好奇、兴奋、痴迷,过分沉醉于爱的幻想中,再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有的甚至厌学。

2、早恋会给学生造成严重心理伤害。

美国科学家研究显示,在17岁前谈情说爱的少年人,由于无法应付初恋带来的情绪困扰,将为日后患上精神疾患埋下伏线。

3、早恋可能威胁学生的身体健康。

由于青少年容易冲动,并且自我控制力差,早恋的中学生容易做出些过激的行为。

他们容易走向暴力,容易发生性行为……这些都会伤害青少年的健康。

由于性知识的缺乏,由此而产生的生理后果——怀孕会使双方都惊恐不安、无所适从。

而我国的道德观念和舆论对少女怀孕是不能容忍的,于是有的少女因害怕别人知道,便装病偷偷到远离家的医院做人流,术后得不到充分休息,给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或者有的少女在事情败露后,在家长的打骂、学校的惩罚、同学的冷眼嘲笑面前无地自容,继而轻生。

可见,早恋的结果,往往是少女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4、早恋现象会涣散同学的意志,影响整个学校风气。

一个班级如果出现了男女学生谈恋爱,会产生种种反响。

一些人把早恋事件当作课余饭后谈论的焦点,探听恋爱者的行踪和隐私活动,相互传播取笑,转移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有甚至羡慕、向往、效仿先例,积极寻找和物色异性朋友,影响了学校的风气。

(二)顺其自然1、早恋是青少年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我们应当承认人是有情感的。

青春期的感情萌动是成长发育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异性相吸‛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规律。

人当然也不例外。

2、少男少女对异性产生好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中学生现处于一个开放的社会,平时异性之间接触的机会非常多,这中间绝大部分是正常的、健康的,而由于家长和老师比较‚过敏‛,很多时候,男女同学一起吃顿饭、郊个游就被认为是早恋,导致师生之间、家长与子女之间产生矛盾和隔阂,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四、对中学生早恋的对策。

早恋现象的日益增多及其不容忽视的危害性,使家长、学校、社会都在积极寻求如何正确对待并转化早恋现象的方法。

(一)学校是主阵地1、及早发现苗头早恋期间的学生一般有下列几种表现:(1)讲究打扮和发型,在异性面前表现失常;(2)上课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心事重重,学习成绩呈下降的趋势;(3)沉默不语,不能按时就寝,逃避集体活动;(4)出现不正常的交往或来往书信明显增多。

如果出现了这些情况,作为德育工作者,既不能不闻不问,也不能小题大作。

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的个性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有的需进行个别的谈心教育,寓教育于谈心之中;有的只需通过适当形式的‚暗示‛教育;有的则需要进行悄悄地说理;有的还需要进行个别的有说服力的批评。

2、教育者应充当倾听者。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应该具有足够的耐心与宽容,那么,面对学生中存在的早恋问题倾向更应具有这方面的修养。

要想成为一个倾听者的先决条件是必须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同一个高度上,把自己当作是他们的朋友,乐意听他们诉说,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可能知道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

3、要有正确的态度和处理方法。

当发现有些男女学生之间交往密切时,一定要先分清他们之间的交往是一般交往还是早恋。

事实上许多男女学生间的交往只是正常交往,并无恋爱动机,如果对他们胡乱猜疑,捕风捉影,横加指责,动不动就扣上早恋的帽子,反而提醒了那些纯真的孩子而弄假成真。

但如果发现他们确有早恋现象,作为教师一定要冷静、慎重地对待他们,理解他们的纯洁情感,尊重他们的人格,帮助他们具体分析早恋的原因,指出他们恋爱的盲目性,教育他们正确认识早恋对学习和进步甚至身心带来的危害,帮他们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及远大的理想,引导他们回到集体和同学中来。

4、进行审美教育,防患于未然。

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心理波动,许多事情的发生不是可以事先制止的,所以,应该尽早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初恋是人生中最纯洁的感情之花,不论它开在什么时候都是应该珍惜的。

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异性间的接近是以倾慕为基础的,要想让对注意自己,就必须让自己变得更出色。

5、转移学生注意力有人说:‚青春期萌动的爱情,就如‘微睡的火山’,一旦遇到外界的刺激,便会爆发出来。

‛而当前社会上的不利因素都是最强的诱发、刺激物。

小小的班主任当然无法左右社会上的不利因素而改变社会环境,但完全可能也很有必要创设班内良好的‚小气候‛——通过紧张而有序的课内学习,健康有益而又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充实学生们的课内外生活,使他们把全部精力、智慧集中到学习上,把兴趣和爱好集中到组织的活动中。

6、积极开展性知识的教育性是人类最诱人的花朵,也是最脆弱的花朵。

中学生的课程中已有了一点生理卫生的知识,现在的情况是加强性知识的教育已经成为新的课题。

现在的电视电影太厉害了,小孩子小小年岁就什么都见过了,什么都敢想,也什么都敢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