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转】双关语经典广告词评析。(中文)

【转】双关语经典广告词评析。(中文)

【转】双关语经典广告词评析。

(中文)
此次的这些都是借用类似语移花接木的广告词:
音响公司广告———“一呼四应!”
评:一语双关,强调音响的震撼力。

某饺子铺广告———“无所不包!”
评:说明包子种类包罗万象,只要是吃的东西肯定都会变成材料。

不过,这句广告语用在包子身上总感觉吓人。

吃的东西不一个强调做工,更应该强调吃的感觉和感受。

某石灰厂广告———“白手起家!”
评:原来白手起家可以用在这里,点明了石灰的特点,强化了家的需要。

某当铺广告———“当之无愧!”
评:当之无愧作为当铺的广告还真就当之无愧。

既然东西都要当了,来这里肯定去对了地方。

因为只要货真价实就肯定当之无亏。

某帽子公司广告———“以帽取人!”
评:虽说不能以貌取人,但是戴上我们的帽子还真就能够给你增色几分,别人还真就得以帽取人。

某理发店广告———“一毛不拔!”
理发技术之高全在剪头的过程中,不经允许绝对不会误拔你一根头发。

降低你的心理压力,突出理发水平的高超。

某药店广告———“自讨苦吃!”
评:良药苦口概念根深蒂固,生病吃药是一个主观自发的行为。

所以言之自讨苦吃相当的取巧,从心理上与病人同步,体会他们的感受,又强化药品的质量。

某戒烟协会广告———“千万别找吸烟女子做朋友,除非你愿意去吻一只烟灰缸!”
评:幽默形象,烟灰缸是我们弹烟的地方。

那肯定不是一个干净的地方,将吸烟的人比作烟灰缸。

幽默形象的突出吸烟的厌恶感。

某打字机广告———“不打不相识!”
评:不是俺愿意打,只是因为只有打才能识。

某眼镜店广告———“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您的心灵,请为您的窗户安上玻璃。


评:上升了一种境界,提高了一种品味,引发了一种共识。

巧妙比喻,升华了一种物品,强化了价值感的认知。

眼镜能卖多少钱啊,但心灵窗户的玻璃肯定就贵了。

不过暴利的行业,说得越邪乎,你挨宰的可能性就越大。

某香水公司广告———“我们的新产品极其吸引异性,因此随瓶奉送自卫教材一份。


评:用香水的主要目的就是吸引异性,但是能够吸引到被人家侵犯的地步,可见魅力不小。

某公共场所禁烟广告———“为了使地毯没有洞,也为了使您肺部没有洞,请不要吸烟。


评:环境健康、个人健康双重保护,我们拒绝黑洞,让我们从拒绝吸烟开始。

某公路交通广告——“如果你的汽车会游泳的话,请照直开,不必刹车。


评:关键时刻,符号胜过言语,这种广告不会是有效的路牌广告,除非真的有人想让你的车游泳,
某新书广告——“本书作者是百万富翁,未婚,他所希望的对象,就是本小说中描写的女主人公!”
评:预知详情,怎么不得看看内容。

要嫁百万富翁,先得买本书。

好奇往往也是购书的一个主要因素。

某汽车陈列室广告———“永远要让驾驶执照比你自己先到期。


评:潜台词:不是驾照到期的早,而是俺确实质量好。

某交通安全广告———“请记住,上帝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给汽车准备了备件,而人没有。


评:因为没有备件,我们没法和汽车比,所以还得关爱自己身体的各个零件。

某化妆品广告———“趁早下…斑‟,请勿…痘‟留。


评:化妆品上岗,雀斑下岗,青春痘不留。

某洗衣机广告———“闲妻良母!”
评:贤妻良母不用吃耐劳,只因有洗衣机,解放妻子的时间,强调一种境界和家务自由,一门心思做良母。

而且,以往经验,一说到贤妻人们就想到黄脸婆,如果变成闲妻,更多时间会花在自己身上,给妻子一种增添魅力的机会。

体会了妻子的感受,妻子就会肯定你的产品。

某酸汁饮料广告———“小别意酸酸,欢聚心甜甜。


评:唤起谁的共鸣,谁就是它的购买人群。

某鲜花店广告———“今曰本店的玫瑰售价最为低廉,甚至可以买几朵送给太太。


评:典型送给男人的广告,不过千万别让太太看到。

因为女人不仅在乎花,更在你给他买花的理由。

也许有时不需要理由,但不需要理由也是一种理由,至少没有理由也要胜过“因为花便宜”这个理由。

某美容院广告——“请不要同刚刚走出本院的女人搭讪,她或许就是你的外祖母。


评:夸张的不可理喻,但是别忘了女人为了魅力往往会丧失理性,这个广告就是给她们做的。

某印刷公司广告——“除钞票外,承印一切。


评:充其量就吸引个眼球,因为承诺一切,则一切都做得不好。

这已经成为分众时代的一个不二法则。

某眼药水广告——“滴此眼药水后,将眼睛转动几下,可使眼药水遍布全球。


评:使用方法+心理暗示的感觉体验,全部体现在夸张的广告词中。

全球是我们通常对地球的代名词。

与眼睛类比,夸张放大,让你过耳不忘,同时你会随着指令在滴完眼药水后,真得转转眼球,来润滑你的“全球”。

心中还会想起夸张的广告语,又一次强化你的感觉。

心理暗示配有生理效果会让你对品牌产生难忘的印象。

某招聘广告——“招聘女秘书,长相像妙龄少女,思考像成年男子,处事像成熟的女士,工作起来像一头驴子!”
评:不会是真实的,应该是搞笑的幽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