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就业协议有陷阱

大学生就业协议有陷阱

大学生就业协议有陷阱

据有关人士介绍签订就业协议本来是出于保护学生的目的而且协议上也明确规定了学生就业后就执行劳动合同已签订的就业协议不再生效但实际上在签订就业协议后不少单位在试用期间就不再签订劳动合同所以常常会出现学生在试用期间要跳槽按照劳动法不需要承担违约责任而单位则以就业协议为依据向学生提出索赔要求按照有关规定就业协议不能代替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但实际上就业协议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却又相当于劳动合同它甚至可以对劳动合同的期限也进行约定如果就业协议签订时的约定内容不能与随后签订的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内容吻合就可能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纠纷据有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就业协议内容不规范一些用人单位为了避免毕业生随意违约在劳动合同中就不约定试用期或者是在试用期不签订劳动合同这也使一些单位有机可趁甚至利用不约定试用期而把试用期的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不断更换试用期中的毕业生求职时大学生处于弱势地位常被迫接受单位不平等条款某高校一位负责就业的老师认为就业协议中的违约金的数额没有明确完全由单位与学生协商而定而由于学生维权意识的缺乏以及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就使就业协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成为“霸王合同”据介绍目前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是弱势群体不少学生在就业时出于种种顾虑对可能会使自己权益受损的条款不敢提出异议对单位在试用期不签订合同的做法也不会去追究甚至被迫接受单位提出的一些不平等条款曾经有一所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在签订就业协议的时候单

位要求附加补充协议上面规定了学生所有的违约责任而对单位如违

约将承担什么责任则几乎一字不提刘建新认为有些单位利用学生求

职心切的心理对学生要求过多造成学生在日后利益受到损失根据一

份抽样调查显示虽然有80%的毕业生认为有必要签订就业协议但只

有5.4%的毕业生认为自己“非常了解”就业协议的内容和作用有80%以上的毕业生“了解一部分”还有12.6%的毕业生则“完全不了解”这一结果显示作为就业协议的一方签约主体毕业生对就业协议的内容、作用和相应的法律后果尚缺乏深刻认识新闻背景就业协议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择业过程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就业协议一经签订对三方都具有约束力就业协议书一般由教育

部或各省、市、自治区就业主管部门统一制定它是教育部制定就业计划的依据是进行毕业生派遣的根据是确认就业意向和劳动需求的凭

证也是进行劳动统计的重要依据就业协议对于学校管理毕业生就业

工作规范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在用人、择业过程中的行为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一制度在实行中产生了许多问题

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就业协议相关案例案例一:上海交大一名去年毕业后已经就业的研究生不久前拿到了国外名校的录取通知书但办

理辞职手续时却遇到了窝火的事:按照与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他还差

3个月就满一年的合同期了提前辞职只要赔偿数千元然而单位却拿出他去年春季被录用时与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按照协议上写明的三年

服务期的约定要求他支付违约金3万元并且表示不惜对簿公堂案例二:不久前北京一名与某知名企业签约的大学毕业生在试用期内因故

跳槽双方在试用期内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在企业、学生和学校签订的三方就业协议中约定了试用期结果企业按照就业协议索赔数万元学生认为按照《劳动法》自己有权在试用期内作出选择而不承担任何违约责任结果双方闹上了法庭据上海交大就业服务指导中心负责人刘建新认为沿用多年的就业协议不完善使一些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问题百出大学生就业的有关法规应有所细化和修改据有关人士介绍签订就业协议本来是出于保护学生的目的而且协议上也明确规定了学生就业后就执行劳动合同已签订的就业协议不再生效但实际上在签订就业协议后不少单位在试用期间就不再签订劳动合同所以常常会出现学生在试用期间要跳槽按照劳动法不需要承担违约责任而单位则以就业协议为依据向学生提出索赔要求按照有关规定就业协议不能代替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但实际上就业协议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却又相当于劳动合同它甚至可以对劳动合同的期限也进行约定如果就业协议签订时的约定内容不能与随后签订的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内容吻合就可能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纠纷据有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就业协议内容不规范一些用人单位为了避免毕业生随意违约在劳动合同中就不约定试用期或者是在试用期不签订劳动合同这也使一些单位有机可趁甚至利用不约定试用期而把试用期的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不断更换试用期中的毕业生求职时大学生处于弱势地位常被迫接受单位不平等条款某高校一位负责就业的老师认为就业协议中的违约金的数额没有明确完全由单位与学生协商而定而由于学生维权意识的缺乏以及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处于

相对弱势地位就使就业协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成为“霸王合同”据介绍目前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是弱势群体不少学生在就业时出于

种种顾虑对可能会使自己权益受损的条款不敢提出异议对单位在试

用期不签订合同的做法也不会去追究甚至被迫接受单位提出的一些

不平等条款曾经有一所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在签订就业协议的时候单

位要求附加补充协议上面规定了学生所有的违约责任而对单位如违

约将承担什么责任则几乎一字不提刘建新认为有些单位利用学生求

职心切的心理对学生要求过多造成学生在日后利益受到损失根据一

份抽样调查显示虽然有80%的毕业生认为有必要签订就业协议但只

有5.4%的毕业生认为自己“非常了解”就业协议的内容和作用有80%以上的毕业生“了解一部分”还有12.6%的毕业生则“完全不了解”这一结果显示作为就业协议的一方签约主体毕业生对就业协议的内容、作用和相应的法律后果尚缺乏深刻认识新闻背景就业协议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择业过程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就业协议一经签订对三方都具有约束力就业协议书一般由教育

部或各省、市、自治区就业主管部门统一制定它是教育部制定就业计划的依据是进行毕业生派遣的根据是确认就业意向和劳动需求的凭

证也是进行劳动统计的重要依据就业协议对于学校管理毕业生就业

工作规范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在用人、择业过程中的行为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一制度在实行中产生了许多问题

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就业协议相关案例案例一:上海交大一名去年毕业后已经就业的研究生不久前拿到了国外名校的录取通知书但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