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学院大学生对学校教育满意度的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对象,老师的一言一行完全置于学生的视野之内,因此学生对老师有最全面的接触和最深切的了解,完全有资格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给予准确客观的评价。从根本上说,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应以是否满足学生需要、是否使学生得到最大发展为基本标准。这些标准是否达到只有通过学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才能检验。因此,对这种教育服务进行评价,学生最有发言权,是最重要的评价主体。 徐海学院为了积极查找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整改,不断规范教学管理,在每届学生中随机抽取一定比率的学生填写《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如下), 让学生在这些指标中选出他们认为重要的指标,在问卷的最后留有空白,让学生填上未列入问卷、而学生认为重要的指标,并让学生对这些指标的满意度选择一定的分值。
二、调查结果 2004级徐海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表 ( 各项指标后的数字为选此选项的学生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 指 标 重 要 性 满 意 度 5 4 3 2 1 5 4 3 2 1 1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遵纪守时 82.8 14.8 1.4 1 63.4 16.6 20 2 、备课充分、课堂内容充实、具有条理性 59 32.4 8.6 54 32.5 13.5
3 、认真批改作业和辅导、答疑 43.5 49 6.9 0.6 45.5 39 15.5 4 、深入学生、听取建议、改进教法 48.5 46.5 5 50.5 34.5 15 5 、对教材认真钻研、熟练掌握 38.7 50 11.3 45.8 39.5 14.7 6 、讲课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富有启发性 50.5 40.3 9.2 39.5 48 12.5 7 、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45 44.5 10.5 45.7 38.5 15.8 8 、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 51.5 38.3 10.2 50 34.8 15.2 9 、用语精炼、板书工整 36 53.2 10.8 43 44.5 12.5 10 、课后收获大、成绩有进步 44.5 46.5 9 39.8 43 17.2 11 、解决了学习中的疑难 38.5 47 14.5 45.5 38.5 16 12 、课内外教师都愿意解答和帮助学生 54 32.5 12.5 1 43.5 42.5 13.5 0.5
13 、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9.5 48 11.5 1 50.5 33.5 16 14 、语言清晰流畅,言能达意,讲授生动、形象 54.5 34 11.5 39.3 50.3 10.4 15 、测验和考试的内容能反映课程的重要部分 35.5 48.9 15.6 45.5 37.8 16.7 您认为还有那些指标需要补充
备注:等级划分 5 4 3 2 1 至关重要 重要 一般 不重要 极不重要 很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极不满意
2005级徐海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表 ( 各项指标后的数字为选此选项的学生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 指 标 重 要 性 满 意 度 5 4 3 2 1 5 4 3 2 1 1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遵纪守时 80.3 18.8 0.9 82 15.3 2.7 2 、备课充分、课堂内容充实、具有条理性 52 40.3 9.7 52 32.4 15.6 3 、认真批改作业和辅导、答疑 37 48.5 14.5 43 42.5 14.5 4 、深入学生、听取建议、改进教法 39.5 50 10.5 42 46.5 11.5
5 、对教材认真钻研、熟练掌握 43 39.5 17.5 32 54.5 13.5 6 、讲课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富有启发性 45.5 39.5 15 50 39.4 10.6
7 、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48 41.1 10.9 40.5 39.5 20 8 、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 50 40.5 9.5 47.5 40.8 10.7 1 9 、用语精炼、板书工整 39.5 43.8 16.7 50.5 35.5 14 10 、课后收获大、成绩有进步 50.3 43.5 6.2 36.5 45.8 17.7 11 、解决了学习中的疑难 42.5 43 14.5 32.5 54 13.5 12 、课内外教师都愿意解答和帮助学生 39.5 45.8 14.7 42.5 39.5 18
13 、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2.5 34.9 12.6 45.5 38.5 16 14 、语言清晰流畅,言能达意,讲授生动、形象 34.5 50.5 15 50.5 34.5 15 15 、测验和考试的内容能反映课程的重要部分 45.5 48.5 6 34.8 50.5 13.7 您认为还有那些指标需要补充
备注:等级划分 5 4 3 2 1 至关重要 重要 一般 不重要 极不重要 很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极不满意 2004、2005级徐海学生满意度得分表 年级 总人数 调查人数 很满意和满意得分总计(%) 2004 51 43 89.86 2005 56 40 88.52
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问题设置遵循这样几个原则: (1) 导向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指引教学改革的全面,有利于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 )全面性、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要面向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效果诸环节全面系统地评价,每一项指标必须符合教学规律,揭示课堂教学的本质。( 3 )可操作性原则。为了学生能够按照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一定区分度的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一要抓住主要因素使指标体系简单易行;二要使指标便于学生的观察和考核。
三、调查分析 根据这两年来的问卷调查(材料附后),得出结果如下:两届的学生都一致认为 13 这项指标是最重要的,这说明影响学生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是 13 这一指标,即目前学生最关注的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教师的板书工整与否。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应先从提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入手,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当然,在实际中,这对教师教学来说也是最难的一个方面。 两年来,综合各项指标,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得分(换算成百分制)分别是: 89.86 、 88.52 ,从以上结果看学生对目前的教学质量基本上给予肯定,这说明通过每年的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教师的教学起到了积极有利的促进作用。
四、建议 如何正确地对待这些“满意度”所反映的问题,关系到高等教育市场发展方向的合理性和社会需求性,是现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迫切现实要求。从事实上看,我们缺少的不是对“满意度”意见的表达,而是对这种表达意见的重视。 (一)就观念而言。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把学生的“满意度”列入大学评估的指标,作为未来大学发展的一个尺度
(二)就针对“满意度”的调查而言。凡列入指标体系的项目,都存在是否合理、是否有权值、反馈是否具有代表性等问题,这就要求各种调查过程公开化,增加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可靠性、合理性和实际性,增加它对于大学评估工作。 改善的可信度和可适应性 (三)坚持和加强素质教育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向大众化教育过渡。大众化高等教育的结果之一,就是毕业生剧增,就业分配会愈来愈难。学生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学校坚持和加强素质教育。要通过书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等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正如本次调查的结果一样,毕业生很少反映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用,而过多地反映自己的能力低、素质差。这恰恰说明我院在人才培养上,忽视了素质的培养。 (四)拓展思路、有效引导,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 。素质教育是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既有赖于其自身对知识的探求,更有赖于其自身精神和行为的磨练和修养。事实表明,学生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学院要集思广益,采取多种手段,以引导为主,发挥学生社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精心组织学生开展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以及各类文娱、体育活动,融素质教育于活动之中;各类活动应注意考虑与专业培养相结合,同时要注重发挥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力求做到让学生人人积极参与、人人从中受益。 (五)加强师资力量培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高质量的学生。在毕业生调查过程中,我们常听到学生对某些上课上得好、对学生认真负责的老师的称赞和感激,也听到过学生对少数课上得不好甚至对学生也不负责的教师的责备;还有不少毕业生说,学生想不想学,很大程度取决于老师教得好不好,这些都说明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极其重要性。因此,学校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一是要尊重教师。教师的地位不仅仅是一个待遇问题,关键是从制度上和政策落实上如何维护教师的权利和利益。二是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和工作积极性。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是推进教学改革的源动力。没有教学组织和广大教师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就不能落到实处,素质教育就无法实施。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使教师把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转变为自觉行为,不断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特别要强调教师追求真理、崇尚学问的品格和敬业精神。
五、结束语 “满意度”是学生对所受教育情况的一种反馈。所以我们应该对 “满意度”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针对它所涉及的方面加以改进,我们调查的目的是希望我们的学校能够更加体现学生的要求、考虑学生的想法,以学生和教学为中心,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让学校变的更好,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能够更高。不足之处敬请大家指正!
六、参考文献 1.唐点权. 关于大学生对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现状满意度的调查[J]. 现代教育科学 , 2002,(05) .
2.杨清明,税国洪,李志,游滨. 重庆高校学生“满意度”的调查[J]. 探索 , 2003,(01)
3.王婷. 学生“满意度”——大学评估的一个尺度[J]. 教育发展研究 , 2002,(06)
4. 汪翔. 关于学生对教师教书育人满意度的调查及思考[J]. 卫生职业教育 , 2003,(01) .
5.傅真放. 高等学校大学生满意度实证分析研究[J]. 高教论坛 , 2004,(05)
6.陈欣. 学校评价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意义及方法[J]. 教育探索 , 2003,(05 7.赵伶俐, 潘莉. 高校学生对教学、任课教师和课程满意度的调查[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