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颈椎病的防治

颈椎病的防治

颈椎病的防治 一、症状: 颈椎病主要症状有脖子发僵、发硬、疼痛、颈部活动受限、肩背部沉重、肌肉变硬、上肢无力、手指麻木、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里握物有时不自觉地落下等表现;有些病人出现下肢僵凝,似乎不听指挥,或下肢绵软,有如在棉花上行走;另一些病人甚至可以有头痛、头晕、视力减退、耳鸣、恶心等异常感觉;更有少数病人出现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甚至四肢瘫痪。当然不是所有的表现都会在每一个颈椎病病人身上表现出来,往往是仅仅出现部分症状,而且大部分病人表现轻微,病程也比较长。 二、原因:

颈椎病(cervical syndrome)是因颈椎、颈椎间盘、韧带退行性改变,导致颈椎失稳、压迫邻近组织结构如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其发病率据报道在1.7%~17.6%,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我们一般将颈椎病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其他型,神经根型最多见,约占颈椎病的60%以上,主要症状表现为颈部僵硬不适,肩背部及上肢或手麻木、疼痛等;脊髓型颈椎病以胸腹部束带感、上肢或手的无力、不灵活、行走困难及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为特点,严重者可瘫痪;交感型颈椎病多表现为头疼、头晕、心慌、恶心、眼部酸胀、视力模糊、出汗异常等症状;椎动脉型则可出现转头或运动过程中突然性头晕、猝倒等症状。

颈椎病发病机理: 1、颈椎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的不同阶段发展,颈椎及椎间盘可发生不同的改变,在颈椎体发生退行性改变的同时,椎间盘也发生相应改变。 2、外伤因素: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进行剧烈活动或不协调的运动。 3、慢性劳损:长期处于不良的劳动姿势,椎间盘受到来自各种方面的牵拉、挤压或扭转。 4、寒冷、潮湿:尤其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受到寒冷、潮湿因素的影响,可造成局部肌肉的张力增加,肌肉痉挛,增加对椎间盘的压力,引起纤维环损害。 三、学生颈椎病的特点 一般来说,中、老年人较容易患颈椎病,颈椎病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占80%,年龄较轻者相对少见。但现在颈椎病似有年轻化趋势,我在门诊遇到症状较重的病人最小年龄为12岁。有关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的颈椎发病率已从1997年年底的8.9%,上升到1999年年底的12%,而且其中的87%伴有脑血管痉挛。年龄最小的只有9岁,还有一个孩子12岁就出现了颈部骨质增生,多数患者的年龄则集中在12-13岁和16-18岁这两个年龄段。专家分析认为,这正是学生由小学升初中和初中升高中的时期。这些学生由于学业紧张,长时间伏案读书写字,加上姿势不正确,日积月累,导致颈部肌肉劳损,颈椎变形,最终少年患上了老年病。

发病的原因主要是坐姿不对,采光不正确,喜欢躺着看书、看电视,低头学习和沉迷网吧等。学习期间的青少年,大部分时间是在桌椅之间度过的,坐位姿势正确与否,是关系到生长发育、学习效率的大问题。长期采用单一姿势看书、写字,或长时间偏向一侧凝视等不良姿势,都会加速颈椎蜕变。 青少年一旦患上了颈椎病,便会感到肩颈酸痛、有牵扯感、头痛、眩晕,上肢作麻,严重的还会听到局部骨摩擦音,这都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和身体发育。

温州医学院附一医康复理疗科月接诊量在2500人次左右,其中颈椎病人已占近50%!且其中1/4是中学生。究其原因,90%都是迷恋电脑所致,专家分析说,长时间一个姿势对着电脑,使颈部的肌肉一直处于强直状态,血液循环不畅,就极易导致颈椎部疾病。一旦颈椎有了毛病,就会影响到大脑的供血,出现头晕等症状。专家提醒孩子,玩电脑要适可而止,或每隔几十分钟休息一会儿,千万不要让脖子跟着“受罪”。

这些学生在落榜或踏入社会后,负担减轻,症状骤然减轻,但将较早的成为颈椎病患者。即使没有症状,但颈肌损伤、肌筋膜炎、小关节紊乱是肯定存在的。这就造成我们社会颈椎病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的原因。一般20-30岁应该是思维活跃,创造力旺盛时期,由于颈椎病而造成工作效率下降,这对现在的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将是多么大的损失,所以我们呼吁全社会,人类颈椎病应从小抓起。(待续) 四、治疗

颈椎病不是不治之症,一般都能根治。对颈椎病的治疗,主要为非手术疗法。但少数严重者,特别是存在脊髓压迫症者应进行手术。学生得了颈椎病,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切忌随便推拿按摩,扳脖子,可能造成更严重的损伤,而加重病情;另外,也不必有过多的心理负担,因青少年颈椎病和老年性颈椎病毕竟有本质上的区别,只要积极治疗绝大多数是完全可以康复的。

颈椎病症状严重时,应卧床休息,这是最重要的。同时可利用一些止痛消炎药物来减轻颈部炎症反应。颈椎病患者当症状比较重时,可以借助颈部围领使颈椎得到制动,从而减轻症状。但颈围领不宜长期佩戴,那样会使颈部肌肉产生依赖性,甚至造成肌肉萎缩。

颈椎病的治疗目前仍以牵引、针灸、推拿、物理疗法、药物等非手术治疗为主。其中,牵引疗法最为公认;另外,针灸疗法对神经根型、椎动脉型及轻度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使90%以上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医疗体操可以巩固疗效减少复发。目前,我科主要采用牵引结合针灸的疗法,该疗法能够迅速改善症状和颈椎生理曲度,适合学业繁忙的学生族。具体如下:

一、颈椎牵引疗法 该疗法对颈椎病是较为有效且应用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法。此疗法适用于各型颈椎病,对早期病例更为有效。对病期较久的脊髓型颈椎病进行颈牵引,有时可使症状加重,故较少应用。颈椎牵引的作用机制是: (一) 限制颈椎活动,有利于组织充血,水肿的消退。 (二) 解除颈部肌肉痉挛,从而减少对椎间盘的压力。 (三) 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使神经根所受的刺激和压迫得以缓和,神经根和周围组织的粘连也可能得以松解。 (四) 缓冲椎间盘组织向周缘的压力,并有力于已经向外突出的纤维环组织消肿。 (五) 使扭曲于横突孔间的椎动脉得以伸张。 (六) 牵引被嵌顿的小关节滑膜。

二、针灸疗法 针灸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对颈椎病的治疗可取得明显疗效,而且设备简单,易行。用针灸治疗主要是为了达到舒经活血,常取绝骨穴和后溪穴,再配以局部穴位的大椎、风府、天脊、天目、天柱等,一般每日一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2周为一疗程。因为绝骨穴足少阳胆经,是足三阳络,为髓之会穴;后溪穴属太阳小肠经,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过督脉。而颈后部正是督脉,是太阳膀胱经,是少阳胆经必经之路;而侧颈部有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通过,所以能起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疏筋止痛等功效。 针灸的作用:在颈椎病的治疗中,针灸可起到多种作用,也是较为有效和常用的治疗方法。其作用机制为: 1.消除神经根及周围软组织为炎症水肿。 2.改善脊髓、神经根及颈部的血液供应和营养状态。 3.缓解颈部肌肉痉挛,增强颈椎牵引效果,并改善颈部软组织血液循环。 4.延缓或减轻椎间关节,关节囊,韧带的钙化和骨化过程。 5.增强肌肉张力,改善小关节功能。 6.改善全身钙磷代谢及植物神经系统功能。

三、医疗体育 各型颈椎病患者的全身各部肌肉可因神经营养失调或废用等原因而发生明显肌肉萎缩,并引起肌肉劳损和肌肉筋膜类等症状。颈椎周围之关节囊、韧带、肌肉等组织也可因炎性反应,缺少活动等原因发生粘连、显得僵硬,因而应鼓励病人积极进行医疗体育锻炼。 医疗体育对颈椎病的作用有: (一)改善颈椎椎间关节的功能。 (二) 增强肌肉,韧带、关节囊等组织的紧张力,加强颈椎的稳定性。 (三) 改善颈椎的血液。 (四) 矫正不良的身体姿势。 长期进行医疗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颈椎病的症状,巩固疗效,减久复发。故在颈椎病的防治中,医疗体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举例 泰顺某中学二年级学生张帆近期常感脖子不舒服,头脑发昏,视物模糊,四肢无力,询问发现他有长期低头学习(身高1.8米)和长时间上网的习惯。经附一医CT检查发现颈3-5椎间盘突出及生理弧度改变。康复理疗科叶天申主任給予针灸结合牵引治疗,针灸采用腹针结合颈部穴位结合TDP物理治疗30分钟,随后給予自动电脑牵引30分钟,每日一次。第一次治疗后,头晕、视物模糊明显改善,经五次治疗症状基本消失;医嘱:回家继续牵引,每日一次,避免低头姿势和长期上网,睡眠时枕头宜垫在后颈部,高度10-20cm,稍硬,并每日做颈椎操2次。一月后随访,患者情况良好,复查CT示:颈椎间盘突出较前改善,生理弧度已恢复正常。

五、预防 如何预防颈椎病?生活中尽量维持头颈正常位置,即中立位,"中立"位是指颈部既不过度前屈,也不过度后伸的体位。预防主要从两方面做起:一是改变生活方式,如伏案工作,半小时至一小时就要休息片刻,活动、放松一下颈部。二是加强锻炼,主要是项背肌的锻炼。"燕子飞"及游泳就是较好的锻炼方式。"燕子飞"即俯卧在床,以腹部为支撑点,抬头、挺胸,同时抬起大腿、小腿与足,让头部和尾部翘起,形似燕子飞一样。每次翘起5秒钟,休息片刻,再翘起5秒钟,反复 20-30次为一组锻炼。

因此,医生提出如下建议: 1、学习时大约30分钟做一次定时休息,轻轻让颈部以各种不同的方法转动。 2、向四八方弯曲颈部,同时将双手放在额上,使之产生一些阻力。 3、保持良好的姿势将有助于脊骨的良好运作,坐下来时将背部轻微地弯曲,最好在下腰部垫一个小枕,但不要使腰椎过度向后弯曲。 4、睡眠之前将枕头放置在膝下,平躺15分钟,使肌肉放松呈自然的姿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