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互动式教学策略
作者:刘召霞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第23期
刘召霞
(富顺县永年中学校四川富顺 643203)
【摘要】新课标要求教师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师生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即教师不再“唱独角戏”,而是真正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英语
学习过程,从而通过师生之间的密切配合和积极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互动教学;实践效果
一、高中英语阅读互动式教学策略
1、阅读的兴趣与阅读的动机互动,阅读的习惯与阅读的能力互动
阅读是人们从书面语言信息中提取信息的一种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学习活动。
既然是
活动,那么组织一次活动就应该有其兴趣或者动机,没有兴趣至少有动机,兴趣是愉快地去学,动机是非学不可。
高考要考必须得学,且要学好,因为高考考好了可以为学生自己将来的生活
搭建一个美好的平台。
21世纪是一个与国际交流热能化的时代,高中毕业后的学生绝大多数会
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有的还需要出国深造,考TOEFL、GRE等都有大量的阅读理解题,即使到社会中去也需要自学,那么在终身的学习过程中,阅读兴趣的高低、阅读能力的强弱、阅读习
惯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学生日后接受终身教育的效果。
立足于高中英语阅读互动式教学,笔者
认为阅读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阅读本身就是学习,在阅读的过程中学到了丰富的知识,
接受了原汁原味的信息,久而久之,阅读的兴趣也就随之产生,从而就会收到爱阅读、会阅读、能阅读、善阅读的效果,将对学生今后进行综合学习创造先决条件,使学习真正成为一种快乐
的旅行。
2、阅读的课内教学与阅读的课外扩充互动,阅读的内容与阅读的形式互动
英语新课程标准对高三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量作了明确规定(即八级):“除教材外,课
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
课堂教材就有各种题材、体裁的阅读文章,笔者将其作为精读内容,用各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及手段,扎实地抓好课
堂教学,在学生充分落实教材的基础上,抓好第二课堂教学及课外阅读。
把高中的阅读教学从
内容和时间上分为第一课堂(正课时)、第二课堂(英语自习课)、第三课堂(课余时间),
形式和内容分为精读、泛读、自主阅读,并且进行详细的安排,选择大量的英文原版读物,国
内外英文报纸、英文网页,即题材丰富、体裁多样、来源广泛。
真正做到内容与形式互动、课
内与课外互动的丰富教学活动,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收获在其中。
3、阅读教学中主导与主体的互动,听、说、读、写互动
大纲要求: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能力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
说明高中应侧重阅读教学,
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获取信息,提高文化修养,培养阅读技能,发展智力,进一步提高听说能力。
分析SEFC不难看出,阅读材料题材涉及天文地理、历史人物、社会生活、体育卫生、环境保护及人权、政治等各个领域,体裁上有传记、小说、戏剧、书信和说明文等,观察每单元四篇课
文内容,不难发现会话实际上起到影子的作用,用以引出本单元阅读主体。
听力、写作则是本
单元阅读材料的延伸,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在阅渎基础上的训练。
充分利用教科书上的材
料,促进听说读写的互动,把书本上的知识真正转化到日常生活中语言信息的交流中来。
语言
教学的本身就是要进行语言实践,语言的实践不外乎就是听说读写,这些活动是需要对象的,
那么就由主导者来引导、主体进行语言活动,有了语言活动的氛围就会大胆地、主动地、快乐
地去实践,真正把英语教学当作一门语言课,而不是单纯的知识课来进行,不管怎么讲,笔者
都以阅读为中心落笔见效果。
二、高中英语阅读互动式教学策略的具体操作
1、制约阅读的主要因素
词汇量掌握不够、阅渎量不足、阅读速度不快是制约阅读的主要问题。
高考英语词汇量2500多个,固定搭配词汇和习惯用语400多个。
合成词和派生词400多个,累计词汇4000多个,对于每一个单词的教学,笔者使用六步法:会读、会写、会词性、会中文意思、会词组、
会造句。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甚至有些老师把阅读能力的提高寄托在阅读技巧和方法上,却忽视了阅读量的积累。
阅读量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阅读能力的提高。
对第一课堂的要
求是:求质不求量。
也就是在英语的精读课堂上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技巧及能力。
学生
欣赏、分析、理解、接受各种题材、体裁的文章,扎扎实实打好阅读的基本功;对第二课的要
求是:求质且求量。
指导学生进行长篇文章的范读或扩充国外教材。
第三课堂进行自主阅读,
要求每日3 -5篇,求量且求质。
一课堂忠实教材;二课堂充实教材,除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配套泛读教材外,另加“New Concept English(Ⅱ)”和“FamilyAlbume.U.S.A.”:三课
堂放眼于量,大量吮吸语言营养。
诚然,大部分同学容易满足于快读、跳读,却不能真正完全
弄清楚文章的意思,阅读质量就大打折扣。
高考要求阅读速度1分钟至少65个单词,而教学大纲则要求1分钟70个单词,阅读速度
的快慢和阅读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学生对词的掌握程度如何,在一篇文章里,这个词不认识、那个词不熟悉,就不可能还谈得上阅读理解,更谈不上兴趣了。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提高
学生阅读能力单纯通过课文教学是达不到的,还必须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相当量的读物”。
为
了达到大纲所规定的“侧重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目的,笔者自1996年开始,就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了提高阅读能力的探索。
本人认为,掌握任何一种语言,绝非读几本
教科书就够了,即使课文教学效率再好,没有课外阅读的有机配合,是不可能获得真正成效的。
2、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先决条件。
阅读前,要求学生根据标题
等大致确定文章的题材,要注意每个自然段的开头、结尾、文章段落和通篇的构思,不同的体
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方法一但落实,就形成了一种思维习惯,常言道习惯成自然。
方法熟
练了,碰到不同体裁的文章,大脑里就会产生出不同的阅渎方法,这种良好的阅渎习惯必然能
优化阅读过程,取得实际效果。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材料按文体分类为:说明文、议论文、叙事文、广告与书信介
绍等体裁。
其中主要强化说明文和记叙文的阅读习惯和方法。
说明文与议论文的阅读方式基本
相同。
分析文章的文体,寻找文章的主旨大意,仔细阅读文章的第一段和结尾段,中间段用以
说明,可以加快速度;给文章拟题;归纳段落大意时,要细致认真地研读文章的具体段落,对
这类文章的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抓篇章的main idea;topic sentence;keyword的习惯,文章的阅读速度可稍快一点,抓首末段和首尾句,即可抓住主旨大意,段落大意和作者的意图,可
以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读说明文时,长期养成这样对问题的思维习惯,很多问题
也就迎刃而解,一般来说,绝大部分学生害怕做此类题,但笔者经过教学实践,学生已养成了
良好的思维习惯,一般都能轻松地解决此类文章的阅读理解的问题。
综上所述,具有实践性和交际性特点的英语教学过程,更需要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
因此,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促进师生互动,致力于形成“教”与“学”之间和谐
愉快的“双边关系”,以圆满完成英语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