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样本库信息管理系统综合解决方案7.doc

样本库信息管理系统综合解决方案7.doc

样本库信息管理系统综合解决方案7 样本库信息管理系统综合解决方案
众信科技
目录
引言(3)
1 管理流程建议(3)
1.1 约定(3)
1.2 流程(3)
1.2.1 取材(4)
1.2.2 样本的处理(4)
1.2.3 贴标(4)
1.2.4 入库(5)
1.2.5 样本信息的构成和完善(5)
1.2.6 如何实现样本与其主体的关联(6)
1.3 设备的选择(6)
1.3.1 信息系统设备(6)
1.3.2 存储设备(6)
2 为您订制一个合适的信息管理平台(7) 2.1 合理的流程(7)
2.2 流程详细说明(8)
2.3 流程提醒(8)
3 为您打造一个高效的信息平台(8)
3.1 硬件平台(9)
3.2 软件平台(10)
3.2.1 样本库信息管理系统(10)
3.2.2 温度监测系统(10)
4 特点与优势(11)
4.1 规范化的管理流程(11)
4.2 超低温环境的支持(11)
4.3 双条码管理体系(11)
4.4 自定义信息收集(11)
4.5 系统接口服务(11)
5 产品的介绍(12)
5.1 自定义信息收集(12)
5.2 规范化、可视化的存储设备管理(12)
5.3 针对国内情况设计双条码管理体系的应用(13)
5.4 方便的HIS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接口(13)
5.5 统计功能(13)
5.6 24小时运行的温度监测系统:(14)
6 系统的部署方案(14)
6.1 方案(14)
6.1.1 硬件及网络配置(14)
6.1.2 项目实施计划(15)
6.1.3 售后服务与合作共建(15)
6.1.4 价格方案(15)
声明(16)
引言
本方案是针对样本库建设的需求专门撰写的。

1管理流程建议
任何一个管理模式的建立需要一个好的管理流程,样本库的管理也不例外。

在此,我们建议将样本库的管理分为取材、贴标、入库、信息录入等步骤,通过流程制订和信息系统的辅助有机结
合将样本有效地管理起来。

1.1 约定
在管理流程制订之前,首先需要约定管理模式的一些常用资料,如,样本类型、样本取材部位、复分数等常用术语的代码表达。

这样在系统里面我们可以通过某些代码就能简洁地读取样本的信息。

这里简单例举:
表I:样本类型
样本类型描述代码样本类型描述代码
肿瘤组织T DNA D
癌旁组织P RNA R
正常组织N ……
表II:器官类型
器官类型描述代码器官类型描述代码
脑P01 脊髓P02
脑神经Q01 脊髓神经Q02
内脏神经Q03 ……
这些表由用户机构独立或遵循业内法则定义。

1.2流程
约定完成之后,就可以进入流程制定的阶段。

我们将样本管理的流程分为取材、贴标、入库、信息录入、出库流程。

具体流程见图2.1.1。

1.2.1取材
取材人员根据临床病例情况在术前一日通知样本库次日取样本,同时在医嘱中注明需要抽取血样数量、种类。

样本库根据次日样本情况预先准备样本提取单,并预先定义好流水编号。

样本提取单上的信息可包含并不仅限于以下内容中的一部分:
A. 个体流水编号
B. 个体基本信息:如住院号,病理号,手术科室,手术医生,病人姓名,性别等
C. 样本特征信息:如脏器名称,样本类型(肿瘤,癌旁,正常,淋巴结,息肉,囊壁),
样本性质(原发/复发/转移)等
D. 样本采集信息:如样本份量,体积,分管数,术前/术后等
E. 诊断信息:如临床诊断,病理诊断,分化程度,UICC分期,ICD10/ICDO-3代码等
F. 治疗信息:如放疗,化疗,手术等
G. 生物安全信息:有/无传染性
H. 时间信息:采集时间,样本离体时间,低温时间,等
I. 工作人员信息:取材员,记录员等
J. 以及备注信息。

1.2.2样本的处理
在样本管理处首先由样本操作员对样本进行处理,组织样本要进行分装、血液样本要提取DNA、RNA等操作,然后分装在存储空间规定的冻存管里面。

为了很好地区分样本,不同的样本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冻存管存储。

那么可以更方便地区分样本。

1.2.3贴标
在样本管理处打印样本标签,根据样本采集单或者附在样本上的固有条码进行标签的打印。

标签的设计通常包括患者唯一标记号、样本类型、取材部位、复分数、随访月份等信息,具体由样本管理机构制定,但是一定要唯一标记样本。

如下图:
图1.2.3.1
打印样本编号后顺着冻存管粘贴,同时将预先打印好的空间定位编号在另一侧粘贴。

双条码是我们提供方案的一个特点。

为什么要用双条码
双条码会给操作带来繁琐,但是这并不复杂的操作会给样本的管理带来真正的方便。

举例说明:
情况I:我们有一批样本10个,现在一个人在样本库信息管理系统里对样本进行入库。

入库完毕由另一样本操作员进行实体入库的操作。

此时此刻,操作员还是必须一一对照信息系统来确定样本需要放置的位置。

根本不能给样本的实体操作带来方便。

情况II:当我们从存储空间取出一批样本(10个),样本上并没有人有关于样本存放空间定位号的信息,这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取错了,需要把样本放回原来的位置。

此时,我们需要对着信息系统,一条一条将样本位置检索出来。

……
更多的情况这里不一一例举。

总之在没有全自动的样本管理设备的情况下,双条码管理模式是目前最好的模式。

当然,我们的系统也能适应单条码的管理模式,通过对样本进行归类,集中分配空间等手段,可以尽量方便样本的管理,但是和双条码模式进行比较还不是那么的方便。

1.2.4入库
在贴完标签后,我们就可以在信息管理系统上进行样本的入库并可以同步或者异步地对样本进行实体入库。

存储信息的入库和实体的入库顺序不能颠倒。

否则,可能出现系统上信息和实体情况的出入。

1.2.5样本信息的构成和完善
样本入库后需要做的就是对样本信息的完善。

样本的信息包括样本主体(患者)的信息,样本本体(样本本身)的信息,以及样本实验后衍生物的信息。

样本的信息主要体现在采集单上,主要由采集人员填写或者由信息管理员根据采集单集中填写。

样本主体信息的完善有几种途径,一是完全通过人工获取的方式,读取纸质的病历资料上的信息然后搬到样本库管理系统上。

当然,还有更好的方法,就是通过Excel文件导入和与其他系统(HIS、LIS等)接口获取。

信息系统提供Excel导入功能。

系统接口获取信息需要定制系统接口,涉及机构本身已有信息系统的授权问题。

样本主体信息建议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史信息、患者主诉、家族史、病理信息、检验信息,这里不建议加入患者影像学检查的信息,但是建议引入影像学检查的描述。

用以作为筛选研究对象的一个条件。

其中检验信息又可以针对不同疾病制定不同的采集信息的模板,例如:癌症建议一般包括:疾病史、入院前检查、PET‐CT描述、CT描述、B超描述、粪便检查、肝纤维化、肝炎系列(各种抗体的检查)、AFP、穿刺液常规、尿常规、凝血检验、生化检查、特定蛋白、常规体液(腹水等)、肿瘤标志物检查、血常规检查等等。

在实际系统上线的时候,应由院方专家和我方人员一期定出信息收集的模板,并在日后的运行中不断地调整到稳定。

样本本体信息建议包括:采样日期、采样人员、采样方法(工
具)、采样部位、疾病、类型、次数等信息
样本衍生物涉及实验,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本功能,不建议在此系统上扩展。

相关主题